徐 迪
(遼寧省農村水利建設管理局, 遼寧 沈陽 110003)
本溪桓仁縣水資源供需平衡分析
徐 迪
(遼寧省農村水利建設管理局, 遼寧 沈陽 110003)
通過對桓仁縣水資源預測及分析,提出縣及一般鄉鎮的水資源可利用量,得出了水平年供水量大于需水量,說明了桓仁縣水資源量比較充沛,應加以合理利用,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
供需平衡; 水資源; 分析; 桓仁縣
桓仁縣地處渾江中下游,為鴨綠江流域渾江水系。全縣共12個鄉鎮,1個管委會,轄105個村。采用1956—2010年55年水資源總量系列的均值作為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并進行水資源總量頻率計算。
全縣1956—2010年系列20%、50%、75%、95%頻率水資源總量分別為210418萬m3、152594萬m3、114044萬m3和72281萬m3。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為160127萬m3,河川基流量為30646萬m3,潛水蒸發量為454萬m3,多年平均地下水資源量為31100萬m3,全縣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160635萬m3,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深為452.9mm。桓仁縣行政分區及流域分區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見表1和表2。
表1 桓仁縣行政分區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
表2 桓仁縣流域分區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特征值
恒仁縣共12個鄉鎮,1個管委會,轄105個村。下面分析整個區域的用水供水情況。以2015年為例,總供水能力18641.34萬m3,需水量為13816.15萬m3,說明2015年總體滿足供水要求。由于供水水源分布不均,個別鄉鎮存在供水量不足的情況。鄉鎮缺水量由高到低依次為華來鎮、古城鎮、二棚甸子鎮、黑溝鄉。2015年桓仁縣區域水量供需、平衡見表3。
表3 2015年桓仁縣區域水量供需平衡 單位:萬m3
2020年,總供水量20925.24萬m3,需水量14322.06萬m3,鄉鎮缺水量由高到低依次為華來鎮、二棚甸子鎮、黑溝鄉、古城鎮。2020年桓仁縣區域水量供需平衡見表4。
表4 2020年桓仁縣區域水量供需平衡 單位:萬m3
2030年,供水量20846.93萬m3,需水量15979.67萬m3。鄉鎮缺水量由高到低依次為二棚甸子鎮、華來鎮、黑溝鄉、古城鎮、沙尖子鎮。2030年桓仁縣區域水量供需平衡見表5。
表5 2030年桓仁縣區域水量供需平衡 單位:萬m3
3.1 縣城用水供需平衡分析
桓仁縣城以恒仁水庫引水工程為主要供水水源,以2015年為例,桓仁縣城需水量為1337.59萬m3,現狀水源可供水量為3872.50萬m3。按《遼寧省地下水保護行動計劃》的要求,截至2015年,地下水減采量為111.52萬m3,調整后的現狀水源工程可供水量為3760.98萬m3。一次平衡之后,桓仁縣城余水量為2423.39萬m3。2015年水庫新增供水量為2164.97萬m3,二次平衡之后,余水量為4588.36萬m3。
經分析計算,2020年桓仁縣城需水量為1484.48萬m3,現狀水源可供水量為3872.50萬m3。按《遼寧省地下水保護行動計劃》的要求,截至2020年,地下水減采量為181.21萬m3,調整后的現狀水源工程可供水量為3691.29萬m3。一次平衡之后,桓仁縣城余水量為2206.81萬m3。2020年水庫新增供水量為3158.94萬m3,二次平衡之后,余水量為5365.75萬m3。
2030年桓仁縣城需水量為1674.46萬m3,現狀水源可供水量為3872.50萬m3。按《遼寧省地下水保護行動計劃》的要求,截至2030年,地下水減采量為224.20萬m3,則調整后的現狀水源工程可供水量為3648.30萬m3。一次平衡之后,桓仁縣城余水量為1973.84萬m3。2030年水庫新增供水量為3170.53萬m3,二次平衡之后,余水量為5144.37萬m3。
一般鄉鎮供水水源主要靠各鄉鎮自備自來水工程,桓仁縣各鄉鎮中,古城鎮、黑溝鄉、華來鎮及二棚甸子鎮因現狀供水能力的不足而產生的缺水,由污水處理回用和現有市政水廠調配解決。其中供給古城鎮不同水平年供水量分別為400萬m3、100萬m3、300萬m3;
供給黑溝鄉不同水平年供水量分別為250萬m3、250萬m3、350萬m3;供給華來鎮不同水平年供水量分別為700萬m3、850萬m3、1100萬m3;供給二棚甸子鎮不同水平年供水量分別為400萬m3、50萬m3、1100萬m3。北甸子鎮及向陽鄉因發展導致的缺水,通過污水處理回用和新建回龍水庫取水口加以解決,其中北甸子鎮2030年新增長10萬m3,向陽鄉2020及2030年均新增30萬m3。八里甸子鎮通過新建自備水源解決缺水問題,2015及2020年新水量50萬m3,2030年新增水量80萬m3。普樂堡鎮、雅河鄉、沙尖子鎮、五里甸子鎮經供需二次平衡分析后滿足需水要求,仍有余水。
3.2 一般鄉鎮供需平衡分析
以2015年為例,一般鄉鎮需水總量為1333.49萬m3,現狀水源可供水量為538.69萬m3。一次平衡之后,各鄉鎮總缺水量為794.80萬m3。2015年水庫新增供水量為2167.87萬m3,二次平衡之后,個別鄉鎮缺水量合計為207.73萬m3。其中,古城鎮缺水18.18萬m3,黑溝鄉缺水1.26萬m3,華來鎮缺水185.07萬m3,八里甸子鎮缺水3.22萬m3。
經分析計算,2020年一般鄉鎮需水總量為1782.30萬m3,現狀水源可供水量為538.69萬m3。一次平衡之后,各鄉鎮總缺水量為1243.61萬m3。2020年水庫新增供水量為2167.87萬m3,二次平衡之后,缺水量為583.59萬m3。其中,古城鎮缺水96.12萬m3,黑溝鄉缺水17.93萬m3,華來鎮缺水359.88萬m3,八里甸子鎮缺水36.95萬m3,向陽鄉缺水5.69萬m3,二棚甸子鎮缺水67.02萬m3。
2030年一般鄉鎮需水總量為2221.38萬m3,現狀水源可供水量為538.69萬m3。一次平衡之后,各鄉鎮總缺水量為1682.69萬m3。2030年水庫新增供水量為2167.87萬m3,二次平衡之后,缺水量為926.39萬m3。其中,古城鎮缺水150.05萬m3,黑溝鄉缺水54.91萬m3,北甸子鄉缺水2.96萬m3,華來鎮缺水432.40萬m3,八里甸子鎮缺水77.77萬m3,向陽鄉缺水20.99萬m3,二棚甸子鎮缺水187.30萬m3。
桓仁縣河流河道內生態環境需水主要為渾江、富爾江、大二河等河道內生態用水。受水利工程影響,水電水利工程必須下泄一定的生態流量,最小水量一般不應低于河道控制斷面多年平均水量的10%。
至2015年,節水力度應使全縣總用水量控制在13518萬m3左右,總用水量遞增率0.5%。其中生活用水858萬m3,占總用水量的6.4%;生產用水12534萬m3,占總用水量的92.7%;生態用水126萬m3,占總用水量的0.9%;至2020年,全縣節水力度應使全縣總用水量控制在13987萬m3左右,總用水量遞增率0.7%。其中生活用水879萬m3,占總用水量的6.3%;生產用水12959萬m3,占總用水量的92.7%;生態用水149萬m3,占1.0%;至2030年,進一步加大節水力度,使全縣總用水量控制在15599萬m3左右,總用水量遞增率1.1%。其中生活用水932萬m3,占總用水量的6.0%;生產用水14489m3,占總用水量的92.9%;生態用水178萬m3,占1.1%。
全縣2015年供水量18641.34萬m3,需水量13816.15萬m3,2020年供水量20925.24萬m3,需水量14322.06萬m3,2030年供水量20845.93萬m3,需水量15979.67萬m3。各水平年供水量大于需水量,滿足供水需求。
[1] 王利偉.東方紅灌區節水配套改造項目水資源供需平衡分析[J].水資源開發與管理,2015(1).
[2] 陳何萱.白龜山水庫水資源量供需平衡分析[J].水利建設與管理,2011(11).
[3] 時春蘭.謝寨引黃灌區水資源供需平衡分析[J].水資源開發與管理,2015(2).
[4] 劉杰.晴隆縣水資源供需平衡分析及建議[J].水利建設與管理,2011(2).
[5] 劉宏偉,劉旭,姚鵬舉.吉林市水資源供需平衡途徑探討[J].中國水能及電氣化,2010(10).
Analysis on water resources supply and demand balance in Benxi Huanren County
XU Di
(LiaoningAdministrationofRuralWaterConservancyConstruction,Shenyang110003,China)
Water resources availability in counties as well as general townships and towns is proposed through predicting and analyzing water resources in Huanren County. It is concluded that average annual water supply is greater than water demand. It is obvious that water resources are more abundant in Huanren, which should be utilized rationally for improving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water resources.
supply and demand balance; water resources; analysis; Huanren County
10.16616/j.cnki.10-1326/TV.2017.03.003
TV211.1
A
2096-0131(2017)03- 0007-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