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繼曄
如果想要獨董能夠真正獨立履職、在董事會中為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仗義執言,就需要改革目前僵化的薪酬制度,實現他們的法律風險和收益匹配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獨立董事就是我國上市公司特有的“花瓶”。尤其是國有上市公司的董事會職能容易被虛化,其獨董更被詬病為退休官員的養老院。據深圳證券交易所公司治理研究中心曾斌研究員的統計,2012-2015年間,深市上市公司獨董共出現了15次反對票、32次棄權票和4次質疑意見,合計51次。大概每開一千次董事會才會有一個獨董表達不同意的意見,曾斌的統計結果似乎坐實了“花瓶”說。
2016年資本市場的熱點事件“萬科股權爭奪”中,萬科獨董張利平的棄權票,以及一直不斷發聲引起爭議的獨董華生,引起了人們對獨董的再思考。2017年以來,上市公司的獨董反對票已有多張,獨董的這些表現讓一直揮之不去的“花瓶”“橡皮圖章”說產生了動搖,獨董在公司治理特別是監督過程中到底發揮了多大作用成為資本市場的焦點。
我國的獨董制度借鑒自美國。美國上市公司董事會的席位在20世紀70年代之前基本上為內部董事所把持,偶爾的一兩個外部董事席位往往由總裁的親朋好友擔任,對總裁言聽計從。70年代初的“水門事件”丑聞促使美國證監會要求所有上市公司設立由獨董組成的審計委員會,以審查財務報表、控制公司內部違法行為。此后獨董制度在其他市場經濟國家紛紛確立。據經合組織《OECD公司治理準則 [2004版] 》,獨董可以對董事會的決策產生重大影響,對于評價董事會和經營管理層的業績表現帶來客觀的視角,還在管理層、公司和股東利益發生分歧時發揮重要作用。獨董制度對于提高公司決策過程的科學性、效益性、安全性,加強公司的競爭力、強化公司內控制度、維護小股東和其他公司利害關系人的利益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中國的《公司法》《企業國有資產法》并未規定獨董制度。證監會2001年頒布《關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獨董制度的指導意見》,我國逐步建立了自己的獨董制度,正在修改的《公司法》草案也明確規定了建立獨董制度。可見,獨董這種舶來品正逐步走入我國公司治理體系之中。
在歐美發達國家,獨董大都由其他公司的CEO或高管等擔任,整體形成了一個發達的經理人市場和獨董市場,企業會根據獨董表現等來決定聘任與否,履職較好的獨董擔任其他企業高級經理人的概率較高。我國獨董的主要來源是高校學者、行業專家,一般有教授、高工、研究員、律師、會計師等頭銜,在獨董的相關規定中,只強制要求要聘請會計專業人士。獨董來源背景相對單一,難以形成良好的激勵和競爭機制。
獨董不同于公司的掛名顧問、名譽職位,而是與其他董事一樣,既享有權利和權力,也承擔義務與責任。傳統公司法認為,董事應當對公司及全體股東負責,但獨董要維護的是公司的整體利益,中小股東與大股東的利益都蘊含其中,由于大股東、管理層相對于中小股東的強勢存在,獨董就是對這種強勢的平衡,尤其是涉及公司與大股東的關聯交易時,獨董更多代表了中小股東的利益,有參與公司重大經營決策、對其他董事和經理層進行監督的權力。獨董對公司和全體股東負有忠實義務與注意義務,違反該義務的,獨董要對公司甚至股東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從2016年以來一些獨董的表現來看,其履行忠實義務和注意義務的表現較以前更為出色。
目前,我國絕大多數上市公司是由股東大會確定一個針對所有獨董的共同報酬標準,并且報酬一旦確定少有調整。根據曾斌的統計,深市獨董的平均年薪為6-7萬元,50%的獨董薪酬在2-6萬元,很少根據獨董作用的大小調整,這樣的薪酬機制對于獨董很難有激勵作用。實際上,美國最初的獨董報酬微薄,但隨著獨董群體的壯大,獨董的報酬已有明顯提高,平均在6-10萬美元。一些上市公司為吸引獨董,推出了股票期權、“金色降落傘”甚至額外的退休金計劃,這些對于確保獨董的高素質具有積極作用,值得我國借鑒。
除薪酬機制之外,獨董的聲譽機制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我國獨董自身的社會聲譽一定程度上約束了他們作為獨董的履職行為,但學術和社會聲譽很多時候并不必然帶來獨董履職的盡責,如何培育類似美國CEO群體作為獨董履職的聲譽,是我國獨董未來借鑒的方向。獨董群體可以成立行業自律組織——獨董協會或行業公會,通過自律組織制定相應的行業規范和履職規范,可以實行開放式的獨董資格認證制度,形成“金牌獨董”和“黑名單獨董”的聲譽機制,構建獨董的行為準則和指南,為社會公眾和中介機構評價獨董的業績提供條件,也給各上市公司選聘獨董提供參考。國有上市公司,其生存和發展壯大必須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的現代企業制度。以往國企黨委、董事會、經理層人員高度重合,決策與執行很難分開,導致國企“內部人控制” 現象嚴重。未來在構建國企董事會時,應當逐步擴大外部董事的來源,可以增加從跨國公司、國內優秀民營企業家中選聘獨董,以汲取管理經驗,完善公司治理。
由于獨董履職過程中有可能觸犯《證券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高額處罰甚至可能遠遠高于所取得的薪酬。為免除獨董的后顧之憂,應當建立獨董的強制責任保險制度。數據顯示,我國目前給獨董購買了董事責任保險的上市公司不超過100家,在全部數千家上市公司中僅占非常小的比例。如果想要獨董能夠真正獨立履職、在董事會中為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仗義執言,就需要改革目前僵化的薪酬制度,實現他們的法律風險和收益匹配。果如是,則我國的獨董制度就不僅僅與國外形似,更重要的是可以為公司治理做出應有的貢獻,不再被詬病為“花瓶”,而是成為資本市場一道靚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