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平
【摘 要】所謂開放式教學是指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從培養學生學習和實踐的態度、思維和能力出發,以激活學生主動地去發現、去想象、去探索,形成科學品質、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目標的一種教學實踐。如何充分利用課堂,通過實施開放題求解來更好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是值得探討的。
【關鍵詞】開放式 內容 要求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010
目前,創新教育已成為教育改革的熱點,在數學教育中開放性問題更是成為一個關注的亮點。因為數學開放性問題相對于傳統的具有完備條件和確定答案的封閉題而言,其條件不完備,解法不唯一,答案不確定,在設問方式上要求學生進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的探索,因而,其解答過程是一種程序的創造性。可以說,開放性問題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很好的載體。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課堂,通過實施開放題求解來更好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是值得探討的。
一、首先要明確開放性教學的要求
(一)要把握好試題的針對性
課堂教學的開放題應當隨著使用目的和對象的變化而改變,要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能力情況、學習的心理等有針對性地選用。在概念、定理、公式教學課上選用的開放題要能充分體現概念、定理、公式的內涵或本質特征,例題、習題課上的開放題最好能以原題來改編,在專題教學課上注意選用具有一定系統性的開放題,而應用題教學課可以實際問題為背景來設計,在研究性學習中選擇一些起點低、入口寬、拓展性強的開放題。
(二)要堅持教學環境的開放性
開放性問題解決需要開放性教學環境,要注意創設一個有利于學生群體進行交流或探索的活動環境,使教學成為一個開放的系統,在這個開放的系統中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進行多向的平等的交流或合作學習,給學生留下更多的思維空間,使學生不斷置身于猜想、發現、探索的情景中,使學生在多方面、多層次、多角度的探究活動中既解決了問題,又進一步培養了能力。
(三)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主體性是問題解決的核心,開放性問題教學的成功與否取決于學生主體參與數學活動的情況,如果學生主體不能進行有效的探索,創新能力的培養就無從談起。教師不能像傳統封閉題那樣講解傳授,要注意營造一個有利于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教學環境,激活學生的內在原動力,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問題的解決中,成為真正的發現者,使學生在數學思維活動中主動地構建知識,充分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
(四)要充分發揮老師的引導作用
老師在使用開放題進行教學時,雖不能像傳統封閉題那樣講解傳授,但也不能因“開放”而放任自流,否則就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整體提高。實際上,開放題的課堂教學老師應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在組織教學時,對知識結構較完備、能力較強的學生要求他們不滿足于一種、兩種求解,要進一步引導他們進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的探討,得到更多的求解,還可進一步引導他們通過變更條件、結論或類比等方法去做更開放性的探討。對那些因知識結構欠缺、能力較差而在探求時發生困難的學生,可采取師生共同探討、分組多向交流等辦法來幫助他們獲得問題的求解,對有畏懼心理的學生要先進行心理疏導,鼓勵他們大膽猜想,尊重他們的每一種想法。
二、掌握開放式教學的策略
(一)創設合適的情境,合理導入教學內容
在初中的數學教學中,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要創建的是一個開放性的教學情境。開放性的教學情境的創設,有利于課堂在一開始就處于一個良好的教與學的氛圍中去。這種開放性的教學情境的創建依賴于教師對于課程以及學生具體學習狀態的一個把握。教師在情境的創設過程中,要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權利與學習自由,給予學生展示自我的一個空間;同時,教師要注意引入豐富的教學媒體與資源,能讓他們獲得一個豐富的學習體驗,激發他們對課程內容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初中數學的《空間幾何的運用》上教學情境的創設上,我利用到了多媒體課件中的交互功能,來開展一個開放式的教學。我在課堂的教學初期,首先向學生展示了各種不同的圖形,包括常見的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讓學生分別對這些圖形來進行一個分辨。對不屬于立體圖形類別的圖形,我會根據學生的互動回答慢慢地用動畫進行一個影射。通過這種對比的方式,我十分清晰地向學生展示了立體圖形的圖形特點。在后續的關于立體圖形中的長寬高的討論中,我也是利用的多媒體的顏色標記功能,來向學生進行一個清晰的展示。
(二)重視學生的差異性,采用分組學習合作法
在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我們發現在整個學生群體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一個兩級分化的現象,這是由于學生本身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差異性所決定。教師在開放式的教學模式中,一定要結合這樣的一種現狀,來開展課程的教學活動。
例如,我在教學初中數學中的《一元一次方程》中的綜合題型時,就是采用的分組合作學習法。在講解完基本的解題策略與方法以后,我把學生隨機分成三到四人的學習小組,讓他們自己組內就學習上的問題來進行一個討論。我會給他們適當的學習上的時間,讓他們在這個時間段里進行一個合作的探究性的學習。當學生討論解題完畢以后,再讓學生小組內排除一個學生進行學習上的匯報與總結。我在這個過程中主要是對他們的學習成果進行一個評價與修正,幫助他們完善學習的結果。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更容易自主和周圍的學生以及教師產生一個學習上交流,對于他們學習上的自主性,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
(三)采取引導式的提問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活力
引導式的提問互動方式,指的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利用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層級聯系,對整體的知識進行一個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教學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隨著教師的一步步的引導,進入到知識體系的學習中去,并且學會自主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對于初中的數學教學來說,這種方式更加適應班級群體中有較大學習差距的學生,讓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學習上的成就感。同時也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師生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加自然、輕松。
總之,在數學教學的這個領域中教師要不斷反思,無本之木只能曇花一現,無源之水只能激蕩須臾,新課改下的教師一定學習學習再學習,以便不斷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從根本上完善初中數學的開放性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