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強
保稅區作為我國對外開放的特有產物,在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歷程中產生了巨大推動作用,隨著改革開放程度的不斷深入,以及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國際形勢,提升我國的國際地位和競爭優勢,保稅區轉型已是必然趨勢。
青島保稅區發展現狀
當前,青島港由三大港區構成,以從事集裝箱、原油、糧食、鐵礦、煤炭等進出口貨品的裝卸服務和國內國外各國家地區客運事務為主,享有“境內關外”,
“保稅、免稅、免證”優惠政策。青島港已建有可以容納0.38億噸的煤炭、鐵礦、雜貨物品港口碼頭,可處理6000TEU船舶的深水泊位。其中前灣集裝箱碼頭年吞吐量可以達到150萬TEU,是當前我國境內僅有的可以同時處理第五代和第六代集裝箱船舶作業任務的專用碼頭。
青島保稅區發展存在的問題
管理體制復雜,審批效率低。青島保稅區在管理體制問題上,一直存在爭議。青島保稅區的管理體制總的來說是同一領導和屬地管理相結合,由青島市政府管轄,但復雜的管理層次,行政機構之間各自為政,缺乏統一,協調性,效率低下。
部分中轉問題尚未解決。當前,按照航運和海關監管的現行管理規定,青島保稅區仍然存在一些限制國際中轉運輸問題尚未解決。”啟運港退稅“政策還沒有啟用,同時外國船只在我國海域范圍內從事對外貿易集裝箱的運輸,再次引發“外輪捎帶”爭議。
功能缺乏廣泛性,自由度削弱。國際貿易、出口加工、保稅倉儲、商品陳列是青島保稅區的四大主要功能,雖然在政策區位優勢上可以將保稅區的功能充分發揮,但是在功能上缺乏廣泛性,例如目前青島保稅區尚未開始辦理離岸金融業務,因而在倉儲、運輸、分撥、配送等保稅物流功能上不能充分的發揮出來。
青島保稅區向自由貿易區轉型的必要性
自由貿易區與保稅區區別
區位選擇不同。自由貿易區屬于關境以外,不歸屬海關統轄范圍,保稅區則相反,其處于關境范圍內,要受到海關的監督管理。自由貿易區主要選擇港區或在選定港區附近范圍內劃分一定范圍區域,而我國保稅區多是建立在沿海港區。因而可見,自由貿易區相比保稅區,在對外開放程度上更高些。
監管原則不同。“一線放開、二線管住”是自由貿易區獨特的管理制度,提高了區域范圍內對外進出口貿易的自由度。對于進入國內市場的物品加大卡口管理力度;儲存區域不受監管,貨物運出區域需要核銷手續辦理;實行計算機管理,簡化報關手續。中國的保稅區是在海關監管的特別區域范圍內,好比一個大的保稅倉庫,只是以管理倉庫的方法實施作業,因此并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直接監管到每個企業,并沒有實現區域性管理,因此企業管理受到很多限制,自由度下降。
青島保稅區向自由貿易區轉型的必要性。保稅區是我國在特殊國情下的特殊產物,就青島保稅區而言,轉型自由貿易區有利于加快青島市建造北方國際航運中心,是提高青島在東北亞經濟圈地位的有效途徑,也是提升青島市城市競爭力明智選擇,就我國的國情和先進的對外開放戰略而言,向自由貿易區轉型已是必然趨勢。
青島保稅區向自由貿易區轉型的優勢
政策優勢。作為全國15個保稅區的典范,青島保稅區以“免稅、保稅、免證”,便利轉口貿易,“境內關外”運作,增加腹地有關經濟的收入。關于外國商品在保稅區儲存,除了需要支付小筆存儲費用外,不需要交納任何進口關稅便可使用,降低了成本支出。利用“境內關外”政策,擴大了當地企業市場交易平臺,引進高端技術產業集群,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話語權。
區域性資源配置中心形成。依托區位、政策優勢,青島保稅區建立了專業的商品交易市場,招致了全球超過6600名成員進入交易市場,形成涉及農產品、油品、建材交易等各領域行業的新興市場領域。而今,青島港保稅區已開發了4個大型商品交易場所,涉及10多個品種,棉花、有色金屬、橡膠、化肥、工業鹽等。其中已經建立最大的中國進口棉花交易場所。2014年3月,國際棉花交易市場在青島建立,這意味著電子化現貨交易平臺已建成。同時,在不久的將來,我國將在國際現貨價格體系上做出重要貢獻,為中國企業在世界貿易中贏得一席之地。
物流產業基礎牢固。“以港興市”,青島保稅區物流企業現已規劃并建成6個物流園區,國際化的物流網絡體系也已覆蓋。青島港充分利用港口區域資源優勢,在對所有資源進行整合治理,簡化操作手續,實現“一站式服務”。以第三方物流企業為主導,集合倉儲、包裝、裝卸、運輸等物流供應商,船代、貨代、報關報檢、信息咨詢等基礎性服務企業,以及港口物流相關企業,整合資源優勢,共享信息渠道,進一步實現物流、商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完整順暢流通,提高青島港口物流服務水平。
對青島保稅區向自由貿易區轉型的幾點建議
青島保稅區轉型為自由貿易區的目標模式
對比中國保稅區近況和國際自由貿易港區優勢,通過對青島腹地經濟特征分析,得出建立一個自由港為中心的綜合性的自由貿易區,是青島保稅區轉型的最佳模式。“放開一線、管住二線、區內自由”的監管模式;實行區港一體化,區區聯動,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同時以物流為主導,綜合功能配套;實行國家政府統一管轄,進而逐漸完成自由貿易區轉型。
青島保稅區轉型為自由貿易區需注意的問題
立法及法制改革:在青島保稅區的立法和法制方面,需要構建科學、合理、完善的規章制度,對于一些在海關、報檢、外貿等方面的漏洞應及時的完善修補,在法律體系上,達到現實和超前的統一,靈活性和確定性,兼容性和完整性相統一。
加強管理體制的協調:即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實事求是,協調高效,科學合理,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加強上下機構相互監督,相互協調,簡化手續,公開透明度,保證質量。
提高制度創新:對于中國保稅區制度的完善是結合不同的經濟制度和經濟要素,建立完善的法律體系。對于青島保稅區而言,還需進一步對其所在地青島市的經濟資源做詳細調查了解,制定出適合該地長效發展的制度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