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國
【摘 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學中,教師不能一味采用傳統教學方法,還要與時俱進,結合實際的需要,注重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幫助學生打開思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素質教育的水平。
【關鍵詞】初中物理 開放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092
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開放式教學方法是當前我國素質教育背景下對教學方法的重大變革,是對素質教育的探究和創新,其能夠有效提升課堂效率,避免教學過程中出現以書本為中心,缺乏創新和實踐的教學現象。近年來,許多物理教育工作者都會開放式教學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也取得了較為不錯的效果。但需要說明的是,由于受到多種原因影響,我國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開放式教學方法還未提升到必要的認識高度,從而導致物理教學的開放程度遲遲無法跟上教育改革的發展步伐。因此,有必要繼續對初中物理教學應用開放式教學方法進行探究,從而對解決當前教學效率不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較低等問題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一、開放式教學的特征
教學過程更重視學生的能力培養,強調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參與到知識的形成和發展中去,把學生置于一個自由、動態、主動、多元的學習環境中,促使學生展開思維、放開思想去發散、去發現、去創新,給學生提供更多的獲取知識的空間。具體的講,它有以下幾個特征:
輻射性 開放式課堂教學是以課堂為中心。從時間上說是向前后輻射;從空間上說是向課堂外輻射,向家庭、社會輻射;從內容上說是從書本向各學科、社會實踐輻射。全過程開放、全方位開放、全時空開放。
主體性 開放教學以人為本,強調人的主體作用,特別重視挖掘師生的集體智慧和力量,充分調動其積極性、主動性、自覺性。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問題讓他們提,疑點讓他們辯,結論讓他們得,教師應充分放手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創新性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問題的答案不是惟一的,不受定勢的影響,不受傳統的束縛。思考、解決問題要多角度、多因果、多方位。創新性是開放教學的核心。
時代性 課堂教學只有引進時代的活水才能永遠具有生氣活力。尤其當前中考信息開放題的增多,不僅要求學生走出課堂,提高信息的收集處理能力,而且教師應有意識、有計劃地吸收跟學科有關的時事信息和社會熱點問題,聯系教學實際,拓寬課堂的認知空間,讓我們的課堂永遠跳動著時代的脈搏。
二、開放式教學的策略
注重學科滲透。如《樂音的特征》教學采用控制變量法,結合樂器來進行音調的教學,改變二胡、小提琴弦的長短、粗細、松緊振動發聲,判斷音調的高低;通過學生吹奏長笛、簫等樂器,讓學生思考,音調為什么發生了變化,決定音調變化的因素是什么;對于響度的教學,通過改變敲擊大鼓的力度,鼓上碎紙屑、粉筆頭跳動的幅度,讓學生領會振幅決定響度的大小;音色的教學,采用分別敲擊鼓、鑼,吹奏笛子,讓學生閉著眼睛猜是哪種樂器發聲,掌握音色的概念。這樣,一堂枯燥的講授課變成了一節聲情并茂的欣賞課,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掌握了知識,提高了興趣。
利用網絡學習 在信息高速發達的今天,網絡成了人們學習的另一個陣地。教師在教學時,要充分利用學生喜歡從互聯網上獲取信息的特點,適當引導,讓網絡輔助教學。如在講授《升華和凝華》時,提問電冰箱中的霜是如何形成的,讓學生上網搜索無霜冰箱是如何自動除霜的,并觀看利用干冰進行人工降雨的視頻。
設計開放式的探究實驗 初中物理探究實驗可以從開放實驗方法、實驗原理、實驗器材、實驗結論等多個方面進行入手。另外,教師還可以將“驗證性實驗”變為“探究性實驗”,將“演示實驗”變為“學生分組實驗”,以便提高開放式教學的效果。比如,在用伏安法測電阻的實驗課中,當學生完成分組實驗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如何只用電壓表或電流表對電阻進行測量。并引導學生發散思維,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再比如,在講授浮力一章后,教師可以增設學生的開放性分組實驗課,用水、細線、彈簧測力計、玻璃杯、礦石等實驗器材對礦石的密度進行測量,并由學生自行挑選其中的一些儀器進行實驗。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通常都需要思考如何選取儀器、選取哪些儀器、如何測量礦石體積等問題,這樣就會促進學生的發散思維,增加他們的思維活動空間,提高他們的思維品質。
加強課外活動 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繼續,是課堂教學的深化,給學生提供了自由的空間探索學習。如在學習了光的直線傳播后,發動學生自制針孔照相機,懂得了杠桿的原理后,回家自制桿秤。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聯系日常生活和科技發展,使課堂教學具備鮮明的時代氣息,充滿生機與活力。總之,在物理教學中運用開放式的教學模式,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符合新課程的要求,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模式,服務于教學,為新課程的改革做出自己的貢獻。
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評價的開放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通過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不但可以了解學生物理知識水平掌握程度,還可以看出學生對物理學科的興趣,創造力是否得到發展以及物理學科素養。著眼于全面了解學生,應采用開放性、發展性、激勵性等評價方式,關注學生間的個體差異,幫助學生增強自信心,了解學生學習中的需求。挖掘出學生在物理學習中的潛能,促進學生在原有物理知識的基礎上得到較大的提升,充分的發揮出教學評價的功能。教學評價的開放應包含下面三個方面:第一,基礎知識評價。通過筆試檢測,基本方式就是命題考試;第二,基本能力評價。其中包括動手、動口兩方面,可以通過練習、課堂提問等方式進行;第三,創新能力評價。設計多種途徑,教學中的創新訓練、物理實驗創新、物理知識競賽、小制作、物理小論文撰寫等等。
綜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學從封閉走向開放是課程改革的必然趨勢,為了適應21世紀的現代課堂,必須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封閉教學,而實行開放性教學。在初中物理開放性教學中,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基礎上,還掌握了基本技能,使物理教學變得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