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亞敏 霍麗靜 張明明 劉光霞 陳 芳
(河北省人民醫院,河北 石家莊 050051)
老年血壓正常高值者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性
盧亞敏 霍麗靜 張明明 劉光霞 陳 芳
(河北省人民醫院,河北 石家莊 050051)
目的 通過對血清單核細胞趨化蛋白(MCP)-1、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ox-LDL)、超敏C反應蛋白(hs-CRP)、一氧化氮(NO)等分子水平變化的研究,探討老年血壓正常高值者與動脈粥樣硬化(AS)發病機制的關系。方法 按血壓水平選取老年正常血壓者、血壓正常高值者各80例。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MCP-1、ox-LDL的濃度,硝酸還原酶法測定NO水平,用散射比濁法測血清中hs-CRP含量,并檢測血脂等相關生化指標。結果 老年血壓正常高值組MCP-1、ox-LDL、hs-CRP、TC、合并AS發生率均高于正常血壓組,NO、HDL低于正常血壓組(P<0.05 或P<0.01);血壓正常高值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高于正常血壓組但無統計學意義(P>0.05);MCP-1與ox-LDL、TC、hs-CRP呈正相關(r=0.31,0.28,0.29P<0.01),與NO、HDL呈負相關(r=-0.25,-0.30,P<0.01或P<0.05)。結論 老年血壓正常高值組合并AS發生率提高,病變程度可能和血壓升高引起的MCP-1的增加及ox-LDL的大量產生密切相關。
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超敏C反應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動脈粥樣硬化;血壓正常高值
血壓水平與心血管發病危險度密切相關〔1〕,血壓處在正常高值水平的人群約半數以上可能發展為高血壓,尤其是近幾年我國人群隨著生活和社會方式的改變,血壓升高已成為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2〕。血壓正常高值者通常伴有多種心血管病危險因素,也可能有潛在的器官損害〔3〕。研究血壓正常高值的意義在于預防危險因素,并指導藥物干預以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血壓升高引起心血管病變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已有報道高血壓早期炎癥與血壓升高有關〔4〕,脂質代謝失調在血壓升高早期也發揮重要作用〔5〕。但正常高值血壓作用機制尚不明確,有必要對炎癥機制和脂質代謝機制行深入研究。單核細胞趨化蛋白(MCP)-1對單核/巨噬細胞有強烈的趨化作用,是炎癥過程的始動因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ox-LDL)的細胞毒性能夠破壞血管內皮完整性,并聚集胞內大量膽固醇進而形成泡沫細胞,與動脈粥樣斑塊的發生和穩定性密切相關。通過對這兩種因素的研究,可能有效評估心血管危險。目前關于老年血壓正常高值這一特殊人群報道較少,尤其是MCP-1和ox-LDL對老年血壓正常高值的關系幾無報道。本實驗探討老年血壓正常高值人群動脈粥樣硬化(AS)發病的機制。
1.1 一般資料 納入標準:根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9年基層版)》標準〔6〕,正常血壓診斷標準:在未服用抗高血壓藥物情況下,收縮壓<120 mmHg且舒張壓<80 mmHg,血壓正常高值診斷標準:收縮壓120~139和(或)舒張壓80~89 mmHg且無高血壓病史。納入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來院就診的老年血壓正常者160例,有提供知情同意的能力,其中正常血壓者、血壓正常高值者各80例。正常血壓組:男43例,女37例;年齡54~72〔平均(62.5±10.85)〕歲。血壓正常高值組:男44例,女36例;年齡51~76〔平均(63.2±13.26)〕歲。兩組性別、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標準:排除器官移植、急或慢性感染、糖尿病、腎臟疾病、腫瘤、甲亢或其他內分泌疾病者。
1.2 方法 血壓測量:受檢者測量血壓前30 min內禁止吸煙或飲茶、咖啡,背靠靜坐15 min。選擇符合計量標準的水銀柱血壓計測量右側肱動脈血壓。收縮壓讀數取柯氏音第1時相,舒張壓讀數取柯氏音第5時相。連續測量3次,每次測量間隔1~2 min,取均值。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法檢測血清中MCP-1、ox-LDL的濃度,試劑由深圳晶美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和北京東雅生物公司提供;用散射比濁法測血清中超敏C反應蛋白(hs-CRP)含量,硝酸還原酶法測定一氧化氮(NO)水平,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指標。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單因素相關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
2.1 血脂水平比較 老年血壓正常高值組TG、LDL、VLDL高于老年正常血壓組但無統計學意義(P>0.05),TC高于老年正常血壓組,HDL低于老年正常血壓組(P<0.05),見表1。
2.2 MCP-1、ox-LDL、hs-CRP水平比較 老年血壓正常高值組MCP-1、ox-LDL、hs-CRP均高于正常血壓組,NO低于正常血壓組(P<0.05 或P<0.01),見表2。老年血壓正常高值組合并AS發生率為56.25%(45/80),高于老年正常血壓組〔22.5%(18/80),P<0.01〕。
2.3 相關性分析老年血壓正常高值者 MCP-1與ox-LDL、TC、hs-CRP呈正相關(r=0.31,0.28,0.29,P<0.01),與NO、HDL呈負相關(r=-0.25,P<0.01;r=-0.30,P<0.05)。


組別TC(mmol/L)TG(mmol/L)HDL(mmol/L)LDL(mmol/L)VLDL(mmol/L)收縮壓(mmHg)舒張壓(mmHg)老年血壓正常高值組5.99±1.252.28±0.721.04±0.363.05±0.880.78±0.06125.89±7.8878.26±6.57老年正常血壓組4.84±0.762.06±0.681.29±0.312.94±0.980.68±0.08105.96±7.6868.21±6.89t/P值2.92/<0.052.04/>0.053.03/<0.052.16/>0.052.21/>0.052.87/<0.052.69/<0.05


組別MCP-1(pg/ml)ox-LDL(μg/L)hs-CRP(mg/L)NO(μmol/L)老年血壓正常高值組112.14±34.61189.24±52.6220.97±6.4849.88±12.86老年正常血壓組88.05±29.09109.25±36.9314.86±4.7956.65±12.47t/P值4.13/<0.014.15/<0.013.89/<0.013.18/<0.05
血壓水平與心血管事件發病密切相關,血壓引起心血管病變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近年來有研究顯示,正常高值血壓已經出現潛在的亞臨床或臨床血管及靶器官的損害〔7〕。血壓升高與AS常同時存在,是發生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血壓升高使得血流動力學與血液流變學異常,冠狀動脈中層內膜壓力增高,內皮損傷釋放炎癥因子,導致冠狀動脈粥樣斑塊形成〔8〕。血管壁的慢性炎癥是AS的特征,MCP-1由參與AS斑塊形成的內皮細胞、單核/巨噬細胞產生,它可以選擇性地趨化和募集單核細胞到達血管內皮下間隙并黏附于內皮表面,擴大炎癥反應,活化巨噬細胞攝取脂質,形成泡沫細胞,增加斑塊的不穩定性〔9〕。血清CRP是一種急性時相炎性反應蛋白,是人體內非特異性指標之一,參與局部或全身的炎癥反應,與冠心病的發生和病情的嚴重程度密切相關,并可能介導了AS的形成〔10,11〕。HDL-C在抵抗AS的過程中起重要的作用,低HDL-C濃度是冠心病的獨立危險預測因素。
本研究顯示在高血壓前期血壓升高已引起嚴重的血管內皮炎癥反應,炎癥反應削弱了HDL對TC的逆向轉運能力,使得老年血壓正常高值組合并AS的發生率提高,心血管危險因素增加。ox-LDL與AS性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和病變程度密切相關〔12〕,ox-LDL同單核巨噬細胞相互作用可使動脈壁局部形成AS病變的特征病理性細胞,被認為是AS形成的關鍵啟動因素〔13〕,其細胞毒性作用可引起血管內皮細胞功能和結構的改變,使其對舒血管作用的反應下降,引起血壓的升高;另有研究表明〔14〕,高濃度的ox-LDL組中MCP-1基因和蛋白的表達較對照組明顯增高,并且較LDL更易使單核巨噬細胞形成泡沫細胞〔15〕。ox-LDL可以刺激內皮細胞分泌多種炎性因子〔16〕,抑制NO的產生,并通過磷酸化途徑產生大量活性氧,增加氧化應激對細胞的損傷;也可促進平滑肌細胞的增生和轉移入內膜層致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NO生成減少是內皮功能減退的主要標志,作為內皮功能因子直接或間接參與了基礎冠狀動脈血流量的調節,導致冠脈缺血、缺氧而促進病情進展〔17〕。
本實驗提示由于血壓的增高可能上調了MCP-1等炎癥分子水平和促進了ox-LDL的產生,形成惡性循環而加劇了AS的形成。
1 馬 為,楊 穎,齊麗彤,等.北京市社區人群正常高值血壓與頸動脈硬化的關系〔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4;42(6):510-4.
2 趙 琳,李志劍.北京市人群健康及相關生活方式的調查報告〔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12(8):1021-2.
3 胡明昕,高金穎.血壓正常高值人群動脈血管功能和結構變化的研究〔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4;8(14):2648-52.
4 李 俊,路方紅,劉振東,等.血壓正常高值者動態血壓負荷及血壓變異性與腫瘤壞死因子α的相關性〔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12;20(6):541-4.
5 王 林,帥 平,劉玉萍.血脂水平對血壓正常高值人群脈搏波傳導速度的影響〔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4;35(9):1058-61.
6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編撰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9年基層版)〔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0;18(1):11-29.
7 陳劍玲,商黔惠,趙鴻彥.高血壓等多重危險因素與冠狀動脈狹窄的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6):3374-6.
8 Torpy JM,Burke AE,Glass RM,etal.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 factors〔J〕.JAMA,2009;302(21):2388-91.
9 趙 偉,李婷婷,李 瑩.冠心病患者炎性因子水平與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相關性分析〔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16(2):207-8.
10 高閱春,李 全,何繼強,等.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與冠心病嚴重程度及預后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8):841-3.
11 周 磊.C-反應蛋白在冠心病患者病情嚴重程度中的診斷價值〔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16):62-3.
12 唐 慶,李 茜,趙伊婷,等.冠狀動脈病變與血漿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2;18(12):282-5.
13 Badrnya S,Schrottmaier WC,Kral JB,etal.Platelets mediate 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induced monocyte extravasation and foam cell formation〔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14;34(3):571-80.
14 王國峰,陸 峰,趙 霞,等.川芎嗪對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誘導的血管內皮細胞損傷的保護作用〔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4(3):298-301.
15 張 良,韓 丹,趙詩萌,等.ox-LDL與單核巨噬細胞相互作用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形成〔J〕.中國比較醫學雜志,2013;23(4):31-6.
16 Huang H,Koelle P,Fendler M,etal.Induction of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 expression by oxLDL inhibits macrophage derived foam cell migration〔J〕.Atherosclerosis,2014;235(1):213-22.
17 晉 軍,王 紅,黃 嵐,等.心絞痛患者心肌組織微循環灌注與冠狀動脈內皮損傷的相關性及臨床意義〔J〕.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2010;9(4):323-5.
〔2015-12-10修回〕
(編輯 苑云杰/曹夢園)
河北省醫學科學研究重點課題計劃(No.ZD20140413)
盧亞敏(1972-),女,副主任檢驗師,碩士,主要從事心血管及代謝疾病的研究。
R4
A
1005-9202(2017)06-1357-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06.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