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 倩 蘇蓓蕾 王若雁
(六盤水市人民醫院功能科,貴州 六盤水 553001)
高頻超聲聯合BI-RADS診斷在提高乳腺良惡性病變鑒別診斷中的價值
龔 倩 蘇蓓蕾 王若雁
(六盤水市人民醫院功能科,貴州 六盤水 553001)
目的 探討高頻超聲聯合BI-RADS診斷對提高乳腺良惡性病變診斷的效能。方法 老年乳腺病變患者102例,經病理檢查分為良性組(n=66)和惡性組(n=36)。所有患者接受高頻超聲檢查,觀察腫塊的邊界、形狀、血流特點、內部回聲和鈣化等情況,再結合BI-RADA分級判定腫塊的良惡性,并與病理結果相比較。結果 66例乳腺良性腫瘤中,44例病變部位的血流特點和高頻超聲檢查結果顯示有明顯的良性腫瘤特征,BI-RADS分級為Ⅱ級;而另22例患者的血流特點和高頻超聲檢查結果無確定性,18例BI-RADS分級為Ⅲ級,4例為Ⅳ級。36例乳腺惡性腫瘤中,23例病變部位的血流特點和高頻超聲具有惡性腫瘤特征,BI-RADS等級為Ⅴ級;剩余13例由于其血流特點和高頻超聲檢查結果尚未定性,2例BI-RADS分級為Ⅲ級,11例為Ⅳ級。結論 高頻超聲聯合BI-RADS在乳腺良惡性病變的診斷應用,有助于鑒別乳腺病變的良惡性診斷,提高對惡性乳腺病變的診出率和準確性,有利于對患者乳腺病變的治療。
高頻超聲;BI-RADS分級;乳腺;良惡性病變
乳腺癌發病率逐年上升,同時發病年齡趨于年輕化〔1,2〕,但乳腺癌好發人群為中老年人,尤其是晚絕經患者發生乳腺癌的概率相對比較大。當下乳腺癌作為女性高發性惡性腫瘤,引起廣大女性對乳腺保健的問題的關注〔3〕。而對乳腺病變良惡性的明確診斷為乳腺疾病的治療提供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的基礎。乳腺癌的高頻超聲特征和血流特點及BI-RADS分級〔4〕,給乳腺惡性病變早期診斷和治療提供豐富的信息。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乳腺病變患者102例。納入標準:年齡≥55歲,按病理檢查結果分為兩組,良性組66例,年齡(59.65±5.36)歲,腫塊大小(1.3±0.3)cm;惡性組36例,年齡(58.37±4.83)歲,腫塊大小(1.2±0.4)cm。兩組年齡、腫塊大小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日立二郎神彩超儀,探頭頻率為8 MHz,取患者仰臥位或側臥位,采用縱橫掃描的方式對患者乳腺行掃描檢查,觀察患者病變位置、病灶形狀、大小、鈣化情況、邊界、毛刺征,胸膜腔浸潤情況以有無包膜、雙側腋窩淋巴結是否異常、血流情況等。計算收縮期血流峰速(Vmax)和阻力指數(RI)。然后根據BI-RADS標準對病灶情況進行分級,計算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陽性預測值(PPV)和陰性預測值(NPV)。
1.3 分類標準 BI-RADS標準〔5〕:0級影像需進一步評估;Ⅰ級X線未見異常;Ⅱ級肯定為良性病變;Ⅲ級可能是良性病變;Ⅳ級懷疑惡性病變;Ⅴ級高度懷疑惡性病變。準確度=(真陽性+真陰性)/總病灶數,特異度=真陰性/(真陰性+假陽性),敏感度=真陽性/(真陽性+假陰性),PPV=真陽性/(真陽性+假陽性),NPV=真陰性/(真陰性+假陰性)。BI-RADS 0、Ⅳ、Ⅴ級為陽性,Ⅰ、Ⅱ、Ⅲ級為陰性。血流分級〔6〕:0級病變部位未見血流信號;Ⅰ級病變處有少量血流信號,1~2個點狀或短棒狀血管;Ⅱ級中等量血流信號,3~4點狀血管或1條長血管;Ⅲ級豐富血流信號,有2條以上長血管。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分析軟件行t檢驗、χ2檢驗。
2.1 高頻超聲診斷情況 良性病變66例包含25例乳腺囊性增生、6例囊性乳腺伴上皮不典型增生和35例乳腺纖維腺瘤,惡性病變36例包含5例黏液癌、3例原位癌和28例浸潤性導管癌。高頻超聲診斷為良性病變64例,準確率96.97%(64/66),誤診率3.03%(2/66);診斷為惡性病變34例,準確率94.44%(34/36),誤診率5.56%(2/36)。高頻超聲對乳腺病變良惡性診斷的準確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乳腺良惡性病變的聲像圖特征 惡性組的病灶形態不規則、包膜不完整性、邊界毛刺狀、病灶內部鈣化和腋窩淋巴結異常情況檢出率顯著高于良性組(P<0.05),見表1。

表1 乳腺良惡性病變聲像特征檢出情況〔n(%)〕
2.3 乳腺良惡性病變病灶血流特征情況 惡性組病灶血流豐富,Vmax〔(0.42±0.13)m/s〕和RI(0.82±0.12)均較良性組高〔(0.23±0.11)m/s、(0.51±0.21)〕(t=7.81,8.15,P<0.05);兩組血流分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BI-RADS評估分級情況與病理結果比較 敏感度94.44%(34/36),準確度94.12%(96/102),特異度93.94%(62/66),陽性預測值89.47(34/38),陰性預測值96.88%(62/64)。BI-RADS評估分級總PPV 89.47%,Ⅴ級的PPV為100%,Ⅱ級的NPV為100%。見表3。

表2 兩組血流分級情況比較〔n(%)〕

表3 BI-RADS評估分級情況與病理結果比較(n)
雖然乳腺癌的發病率高,但死亡率卻在不斷降低,主要原因在于對女性乳腺癌的篩查和早期診斷制度的建立及綜合診斷治療手段的提高〔7〕。近年來,隨著超聲被廣泛應用于乳腺疾病的篩查,早期乳腺腫塊被B超檢出的概率明顯升高,且對腫塊鑒別診斷的準確度明顯增高。在乳腺腫塊檢查中高頻超聲發揮重要作用,腫塊直徑在0.5~1.0 cm的小腫塊可被高頻超聲顯示出來,但診斷的準確度不高,主要是小腫塊邊界清晰、腫塊內無明顯的血流信號,因此,在鑒別診斷小腫塊良惡性時容易發生誤診〔8〕。臨床上單純的高頻超聲資料無法確診小腫塊的良惡性,需借助穿刺病理或是BI-RADS分級確診。本研究結果表明,惡性病變超聲一般:形狀不規則、邊界有角、有毛刺征、周邊有強回聲、內部回聲不均勻,且回聲信號較低、鈣化點等,血流分級為Ⅱ、Ⅲ級;良性病變超聲一般:形狀橢圓或圓形、邊界清晰且平滑、內部回聲均勻、受壓可變性且內部無鈣化現象,血流分級為0、I級。本研究中高頻超聲對惡性腫瘤的診斷準確度為94.44%,誤診率為5.56%,這與腫塊無明顯的大小、形狀和血流特征等有關。而臨床研究證實乳腺腫塊直徑在1 cm以上,超聲對其有較高的診斷價值,惡性病變在超聲下由于其生長特性多顯現邊界、包膜不完整或無包膜、形態不規則等情況〔9〕,而惡性病變的主要特征是病變內部出現顆粒狀鈣化點〔10〕,一般鈣化點直徑約1 mm,本研究結果與王根枚等〔11〕的研究結果相一致。同時惡性組腋窩淋巴結異常的檢出率高于良性組,這跟惡性病變在臨床上容易發生轉移的結論相吻合。
BI-RADS系統根據病變鈣化、病變腫塊、回聲結構和血管分布情況詳細地描述乳腺超聲圖像特征〔12〕。BI-RADS系統是一個分級評估系統,隨著BI-RADS系統技術開發和被廣泛應用,且對其分級的合理化要求,BI-RADS系統的分級隨著臨床需要不斷增加,惡性病變其病灶中形狀不規則所占比率越高,可能跟乳腺癌浸潤轉移期,病變組織沿乳腺管轉移,且由于惡性病變繁殖快生長旺盛,病變延伸范圍廣,不易發生轉移或浸潤有關〔13〕。本研究結果還表明,BI-RADS分級系統對病變良惡性的鑒別診斷可根據其對患處敏感度、準確度和特異度及PPV、NPV來判斷。因此,BI-RADS系統在臨床上根據患者BI-RADS分級為患者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提供重要的參考價值。
1 李祖銀.多模態磁共振成像在乳腺良惡性病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D〕.合肥:安徽醫科大學,2012.
2 李 維,宋玉印,徐秀月,等.磁共振多技術聯合應用在乳腺良惡性病變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中國傷殘醫學,2013;21(11):20-2.
3 陳素和.彩超在乳腺良惡性病變診斷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1;8(18):113-4.
4 張小玲,劉明娟.美國放射學院(ACR)乳腺影像報告和數據系統(BI-RADS)簡介及實例分析〔J〕.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2010;19(5):261-6.
5 Fowler EE,Sellers TA,Heine JJ.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 breast composition descriptors:automated measurement development for full 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J〕.Med Phys,2013;40(11):113502.
6 曹秋月,黃 敏,郭建峰,等.乳腺癌彩色多普勒超聲表現與其大小及組織病理學類型的相關性〔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2;28(10):1852-5.
7 程 力.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在乳腺腫瘤鑒別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8(16):169.
8 Yu HW,Wu J,Zhai QY.The application of high-frequency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breast small solid tumors〔J〕.Modern Preven Med,2012;39(9):2261-3,2268.
9 朱永青.高頻超聲對乳腺腫瘤診斷的體會〔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2;18(2):188-91.
10 盧海霞,梁 炎.高頻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診斷乳腺惡性腫瘤〔J〕.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2009;6(2):144-6.
11 王根枚,王愛桃.高頻彩超在乳腺良惡性病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衛生產業,2013;10(36):179-80.
12 朱 琳,李建衛,吳松松.超聲造影調整BI-RADS4級乳腺病變分級的可行性研究〔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15;24(12):1056-9.
13 陳 妮,黃曉玲,李茂萍,等.超聲BI-RADS分類結合CEUS診斷乳腺可疑惡性腫塊的價值〔J〕.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2015;12(12):752-5.
〔2016-11-02修回〕
(編輯 李相軍/滕欣航)
龔 倩(1974-),女,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心臟、淺表超聲研究。
R445
A
1005-9202(2017)06-1420-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06.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