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芳
摘要:利用學校滿族特色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和學習習慣教育。通過多種手段,實踐環境育人、特色育人、文化育人、活動育人的教育理念,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思想,使學生在民族團結和滿文化傳承的育人氛圍中健康成長。
關鍵詞:滿族文化;德育;班主任工作
一、參觀走廊展室,激發學生興趣
我們學校的四個樓層走廊,分八個主題展示了滿族的歷史知識、風俗習慣、文化教育、杰出人物等圖片,我利用午飯后的半個小時,每天帶孩子們參觀一個專題,給他們講解。那些悠久的滿族歷史、傳奇的英雄人物、淳樸的滿族民風、豐富的滿族生活讓學生驚奇不已,孩子們聽得認真,看得仔細,還常常提出出乎意料的問題,搞得我措手不及。記得那天我帶孩子們參觀學校的滿族展室,一個孩子指著軌靴鞋和寸子鞋問我,那雙男鞋沒有底,女鞋高跟安在腳心上,他們不怕硌腳嗎?
通過參觀學校的正廳、走廊和滿族展室,孩子們對滿族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對本民族有了粗淺的了解,為了給孩子們講解,我上網查閱的大量的資料,看了多本滿族歷史文化方面的書,常常和滿語教師探討問題,慢慢地我迷上了滿學知識,和孩子們一起成長了。
二、裝扮特色教室,營造教育氛圍
參觀滿族校園文化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他們的熱情也感染了我。如何把大家的這份興趣保持下去,轉化成他們向上的動力。我決定把我們班建成滿族文化特色班。先從裝扮滿族特色教室開始。于是,我把一切能動員的力量都動員起來了,籌建我校第一個滿族文化特色教室。
去年國慶節,我們一家四口幫我布置教室:黑板上方,貼上滿文書寫的“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教室兩側墻上張貼滿族書畫、滿族名人圖片;圖書角擺放著滿族民間故事書和《老罕王立業》《郭守真從天》《楊金豹下山》《李長庚修仙》等連環畫,書柜上方擺幾個格格和貝勒的頭飾;教室后面的儲物柜擺上滿族民間游戲和滿族特色體育器材。有我親手縫制的游戲用的布口袋,從飯店要來的羊嘎拉哈,九連環,尼龍繩,鐵圈,珍珠球拍、球筐等。
節后開學,孩子們一進教室就樂翻了天,紛紛問我黑板上方的符號表示什么?怎樣讀?也有問我儲物柜里放的是什么?孩子們的所有問題,我一概不答,只是微笑。看來,孩子們已經被這些新奇的文化牢牢地吸引住了。剩下的就是我施展教育魔法的時候了。
我有意把學習園地空了出來。打算讓學生們也參與到裝扮特色教室的過程中來,后來孩子們用他們工整的作業展示,手撕畫作品和剪紙、刮畫等作品定期更換學習園地的內容。
我校有句名言:苦口婆心不如諄諄教導,諄諄教導不如循循善誘,循循善誘不如潛移默化。我就是要創設這樣的一個班級氛圍,讓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熏陶。
三、學習滿文滿語,訓練學生禮儀
上課了,我告訴孩子們,如果你想知道黑板上方的“符號”是什么,就要認真聽講。誰認真聽講,積極回答問題,我就教誰認識一個“符號”(學校開設滿語課,全體老師都學了一些日常用語);如果這節課沒有孩子違犯紀律,都能積極回答問題,我就教大家一個“符號”,這一節課,孩子們乖極了,回答問題都格外響亮。下課前,我教了他們一個滿文“好”。快樂的笑臉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在以后的時間里,我的要求逐漸提高,上好一個學科教一個,全班做好一件事,我教一個。
認識簡單滿文,我請滿語老師幫忙,一周教孩子一句滿語,內容都是我選好的文明禮貌用語。在孩子們學習的時候,我告訴他們的前輩是怎樣的重視禮節,在不同時間、不同的地點、面對不同的親友是如何的待客。然后,每天早晨,我都要第一個進入班級,迎接孩子們的到來,并站在門口,用滿語向孩子們問好,孩子們也向我問好。幾周的時間過去了,門口迎接孩子們的換成了班長、組長、優秀學生(孩子們自己評選出來的),唯一沒變的就是那一聲聲童稚的問候。為了能向大家問好,我的班級里再沒有學生遲到。
我要求孩子把學到的要應用到生活中,早晨離開家門,孩子會輕輕地用滿文說一句:“爸爸、媽媽,我上學了,再見!”然后深鞠一躬,歡笑著踏上上學之路。來到學校會問一聲“老師,早上好!”離開校園會說一聲“老師,您辛苦了!”……一句甜甜的“西仨”(你好)“巴尼哈”(謝謝你)成為學校的流行語,在我們班的帶動下,全校的學生現在見到老師都用滿語問候,行問安禮。我們班姜雨彤因為懂禮貌、愛學習、樂助人,被學校評為美德少年,成為全體學生學習的楷模,受到學校和教育局的表獎。
四、閱讀滿族故事,培養看書習慣
悠久的滿族歷史留下了燦爛的滿族文化,其中的滿族故事中蘊含著大量的德育因素:善良、勤勞、勇敢、團結……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一段段不朽的傳奇。滿族先輩的美德故事是最好的德育教科書。于是,利用課余時間,我先給孩子們讀故事書,但是不把故事講完,有時候說老師今天太累了,有時候說今天故事會的時間結束了,吸引孩子借書回家讓家長陪著閱讀,或者讓識字多的孩子幫我讀,一年級下學期我帶領學生搜集滿族民間故事、歷史故事,然后組織開展滿族故事比賽。每天下午閱讀課前請兩個學生登臺講故事。孩子們講的故事有一些是我都沒聽過的,比如《山林保出征》《六十七伏魔》《鄂云格格和兜的故事》等。這項活動不僅僅培養了讀書習慣,還鍛煉了學生的表達,同時也讓孩子從故事中接受到民族文化教育。真是一舉多得。
五、參加文體活動,訓練意志品質
我們學校經常組織滿族特色文體活動,比如唱滿族歌曲,跳滿族舞蹈,經典詩文誦讀,大課間活動,滿族趣味運動會等。我們班總是事事爭先。孩子們用滿語演唱的《搖籃曲》,滿族舞蹈《跳紅鼓》,滿文誦讀《弟子規》等節目還在全縣的美德少年頒獎典禮上展示。
到了課間,翻繩游戲,在桌上抓嘎拉哈,拆九連環,孩子們玩得津津有味,樂此不疲。
孩子們在賽威呼中學習合作、在板鞋競速中學習團結、在斗拐中學習技巧、在珍珠球中感受智慧、在跑城中學會勇敢……孩子們不再嬌氣。鮑方浩同學能夠在右手骨折的情況下,用左手一絲不茍地完成作業;張力同學運動會中跌倒,兩個膝蓋鮮血淋漓,他卻不放棄,堅持跑到終點。
現在,我班成為我校的德育管理典型班。周周贏得流動紅旗運動會也獲得年組第一。還榮獲“文明班級”、“三好班級”等榮譽稱號。我自己也多次被評為“優秀班主任”、“優秀教師”的稱號。
春雨潤物,悄無聲息;教師育人,千載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