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磊
摘要:在語文教學日益功利化的今天,本文主要論述如果引導學生認真作文,踏實做人,從而樹立高中生正確的價值觀,會作文,更應該懂做人。
關鍵詞:作文教學;立人;價值觀
黨的十八大報告,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我認為,作文教學應該承擔這樣的重任。作文教學,“作文”是出發點,“立人”是歸宿點。從“作文”走向“立人”,是作文教學的必然訴求,是當下作文教學的本質彰顯與回歸。那么如何讓學生真正的踏實寫作,認真思考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引導。
一、充實生活,增加閱歷
學生的作文來源于生活,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觀察生活。《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寫作教學要貼近高中生,貼近現實生活。寫作就是學生對現實生活的一種認識,一種體驗的表達。看到母親為你做了可口的飯菜,自己心中涌起的是感恩之情;因為做錯事,傷害了別人,自己懊惱不已、痛心疾首,這是悔恨之情……生活中處處有真情,學生寫作壓根兒就用不著去為文造情。高中生的現實生活應該說是豐富多彩的。有淚有笑,有愁有喜,有失敗也有成功,有平淡也有滋味,有孤獨也有情誼……生活是寫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寫作就是還原生活面目。葉圣陶先生曾說:“要寫出誠實的,自己的話,空口念著是沒有用的,應該去尋找到它的源頭,有了源頭才會不息地傾注出真實的水來。”葉老的話告訴我們,習作指導的方向是什么?就是要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回憶生活,還原生活本來的面目。但由于習作內容的滯后,學生要寫的內容和學生已經歷的生活產生了一定的間隔性,學生記憶模糊不清了,給寫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或一時難于下筆,或寫出來的內容不細致,和真實的情況有差距。習作指導就是要解決學生的這些困難,給學生助力。指導要能幫助學生喚醒記憶,激活積累,打開思路,拓展言路。如果能做到這些,學生能很快從“冷狀態”進入“熱狀態”,打開塵封的記憶,打開話匣子,易于動筆,樂于表達。
二、以課帶文,鼓勵刻意創新
我從數理化課本中得到啟示,這些教材都是先有理論、例題,而后便是精練的習題。學生看了例題便可做習題,而習題較之例題又有較高升華,從而使學生思慮有方,興趣盎然。那么,語文課的每篇課文不都是一道道作文例題嗎?這樣一來,不就使學生作文是有法可循,有文可依,有葫蘆可畫了嗎?但這“循”“依”“畫”決不是囫圇吞棗,生搬硬套。我特別注意鼓勵學生仿中有變,仿中有創,要在范文的基礎上,棄舊圖新,翻新改進,加工提煉,刻意升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要發揮自己的聰明才志,寫出自己的文章來。激勵學生改弦易轍,刻意創新,是模仿之要義,壯其超越前人的雄心。這樣一來,使那些苦于作文難的同學茅塞頓開。開拓出踴躍作文的新局面,不少同學都能夠巧妙地站在“文學巨人”的肩上,寫出了具有“巨人”風格或某一點近于“巨人”的好文章。
在以課帶文的教學中,教師對作文的命題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它直接影響學生的寫作情緒,所以,命題一定要顧及學生的思想、知識水平和生活實踐。如果只憑教師靈機一動,“出的題目不是大的無從下筆,就是窄得難以寫出新意,不是呆板枯澀,就是華而不實”這樣,使學生只能望文興嘆。自然是“舉筆千斤重,苦于無米炊”了。因此,在命題前,一定要考慮到學生對于此題是否有事記,有情抒,有論議。教師在講課時,如果有意識地對課文中的某一點重敲響雷,爾后及時據此訓練一篇同一類型的作文,往往收效甚好。
三、加強閱讀,讀中學寫
我認為作文不僅僅從老師的教就能提高,還要加強閱讀,從閱讀中自悟習作的方法。因為閱讀不但能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好詞佳句,而且可以促使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詞造句、造句城段、連聚成篇的方法和技巧,并轉化成自己的認識。因此在指導學生閱讀課本上的文章之時,也應注重鼓勵學生多閱讀課外書刊。可以鼓勵學生借閱學校圖書閱讀的同時,把同學們自己買的課外書刊收集起來共大家輪流閱讀,建立一個良好的讀書氛圍。但還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一是要把文章讀懂讀熟,明白作者的寫作思路和方法,并把文章里的好詞佳句和精彩感人的片段摘錄下來。二是談自己的心得體會勤于寫心得。讓學生自己多閱讀揣摩別人寫讀后感的方法,再和學生一起交流總結進行仿寫。經過幾次的閱讀與仿寫,學生也就掌握了些讀后感的方法,對一篇文章也能有感而發了。
四、寫作講評:要幫助學生做自信的人
講評學生的習作重在幫助學生建立寫作的信心。寫作是交流的需要。只有有具體的交流目的、交流對象,寫作才有意義。每一個人都是高貴的存在,每一個人都必須受到尊重。對待學生的習作要像尊重生命一樣給予尊重,珍視學生的感受,真心地為學生的每一篇習作尋找讀者,盡可能地為學生的每一篇習作擁有更多的讀者,這是教師在習作講評時最需要做的事。當學生完成一篇習作之后,在內心深處最渴望的是得到別人的認可。讀者越多,被認可程度越高,信心就越足。作為教師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搭建平臺,提供機會,讓學生的習作“發表”,讓他擁有更多的讀者,甚至是“粉絲”。告訴學生學會從欣賞的角度去品讀他人的習作,要竭力在他人作文的字里行間中,用“放大鏡”找優點,從“差”中求優,發現一點一滴的進步。不放過寫得好的一句話,一個標題,一個好詞。讓學生明白你在欣賞他人之時,也是別人在認可自己之際。
教師還可以開辟新的平臺發表學生的作文,比如建立班級博客、注冊個人微信,創立班級習作期刊等,發表學生的作文,讓家長、學生都來圍觀。讀者群一旦建立起來了,擴大了,就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給學生增加壓力,教育他做個誠實的人。因為有無數雙眼睛在盯著他,督促他習作不能說“假、大、空”的話,不能無病呻吟。另一方面也給他增加了寫作的信心。因為那么多讀者在讀他的作文,在欣賞他的作文,在點贊他的作文,這是一件多幸福的事,內心充盈著自豪感和幸福感,這是無窮的習作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