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自芬
(陜西省南鄭縣農技中心,南鄭 723100)
針對陜西省南鄭縣水稻機插秧品種短缺、抗倒性差、產量水平低、米質差等問題,引進優質高產新品種,進行品種比較試驗,考察其抗性和豐產性,為篩選適宜南鄭縣水稻機插秧推廣品種提供依據。
試驗落實在協稅鎮張坪村古柏糧油專業合作社機插秧示范片,海拔514.0 m,北緯33°0′19″,東經106°56′44″,前茬油菜,面積0.17 hm2,土壤為墡土,地力均勻一致,肥力中等。
黃廣油占、豐粵華占、黃廣絲占、黃廣華占、粵泰油占、黃銀占、川谷優2516、晶早、黃華占(CK)。
試驗采取隨機區組設計,3次重復,小區寬3.6 m,長5.6 m,小區面積20.16 m2,采用機械插秧,試驗每小區插12行,每行40穴,插秧規格30 cm×14 cm,667 m2插1.58萬穴。小區重復間留100 cm走道,處理間留60 cm走道,試驗四周設保護行。
2.4.1 育秧
采取硬盤覆蓋無紡布育秧,4月13日浸種,浸種時先用清水浸種24 h,再用稀釋“500倍”強氯精藥液浸種24 h,然后將藥液沖洗干凈后再繼續浸種24 h,4月16日下午催芽,4月18日播種,每個硬盤播芽谷100 g,人工均勻撒播。播種后暗化催芽,4月21日秧盤擺放秧田。育秧其他管理措施與一般機械育秧相同。
2.4.2 大田插植及管理
5月23日放水整田,畝施水稻專用肥25 kg(水稻專用肥含氮(N)20%,含磷(P2O5)8%,含鉀(K2O)12%),5月25日用東禾牌2ZG-6(pH600)6行插秧機進行機械插秧,每個小區插12行,行距30 cm,穴距14 cm。小區寬3.6 m,長5.6 m,小區面積20.16 m2。試驗9個處理,3次重復,共計27個小區,小區重復間留100 cm走道,處理間留60 cm走道,試驗四周設保護行。6月10日每667 m2撒施尿素7.0 kg,6月16日每667 m2撒施尿素4.5 kg。6月23日退水曬田控苗,7月13日復水。7月14日每667 m2撒施鉀肥6.0 kg(含鉀(K2O)60%)。其他田間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生產。試驗于8月29日至9月23日成熟,全生育期133~158 d。試驗9月23日分區單打單收,曬干風凈后稱實產。
2017年水稻秧苗整體長勢較好。6月20日至7月14日天氣較好(除7月5日晚上大雨,7月6日上午中雨外,其他時間均為晴天),對曬田控苗有利,成穗率較高。后期在抽穗揚花期間,8月份持續高溫,影響了授粉,空秕率增加。
在大田插植前,調查各參試品種苗高、白根數、莖基寬等,了解各品種秧苗素質情況(表1)。
參試品種全生育期在133~158 d之間,生育期最短的是晶早133 d,最長的是川谷優2516為158 d(表2)。

表3 2017年水稻機械插秧品種比較試驗分蘗動態

表1 2017年水稻機械插秧品種比較試驗秧苗素質調查

表2 2017年水稻機械插秧品種比較試驗生育期
試驗各處理成穗率在77.7%~54.0%之間。成穗率最高的是黃廣油占為77.7%;成穗率最低的是川谷優2516為54.0%(表3)。
各參試品種經濟性狀表現:①株高在142.5~101.8 cm之間,最高的是川谷優2516為142.5 cm,最低的是黃華占為101.8 cm;②有效穗在26.4萬~14.9萬/667 m2之間,有效穗最高的是豐粵華占位26.4萬/667 m2,最低的是川谷優2516為14.9萬/667 m2;③穗長在28.8~21.2 cm之間,穗長最長的是晶早為28.8 cm,最短的是黃廣絲占為21.2 cm;④穗實粒在203.3~111.0粒之間,穗實粒最多的是晶早為203.3粒,最少的是黃廣絲占為111.0粒;⑤結實率在93.6%~73.0%之間,結實率最高的是黃廣絲占為93.6%,最低的是川谷優2516為73.0%;⑥千粒重在26.5~21.2 g之間,千粒重最高的是黃廣油占為26.5 g,最低的是黃銀占為21.2 g(表4)。

表4 2017年水稻機械插秧品種比較試驗經濟性狀

表5 2017年水稻機械插秧品種比較試驗產量

表6 2017年水稻機械插秧品種比較試驗方差分析
收獲前,對各處理進行抗病性田間鑒定,參試9個品種均未發生穗頸稻瘟病、稻曲?。患y枯病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生,9個品種中紋枯病發生最重的是黃華占為14%,其次川谷優2516為5%,其余品種較輕低于2%(百株調查比);抗倒伏上參試品種除晶早倒伏外,其余品種均為直立。
參試品種產量在740.78~572.12 kg/667 m2之間。其中以黃華占(CK)產量最高,產量為740.78 kg/667 m2;最低的是黃銀占,產量為572.12 kg/667 m2;其次產量位次第二至第八的分別是黃廣油占、豐粵華占、黃廣絲占、黃廣華占、川谷優2516、粵泰油占、晶早(表5)。
從方差分析表可以看出,試驗區組間F值不顯著,說明不同區組間產量差異不顯著;試驗處理間F值極顯著,說明品種間產量差異極顯著(表6)。
參試品種產量在740.78~572.12 kg/667 m2之間。其中以黃華占(CK)產量最高,產量為740.78 kg/667 m2,其余參試8個品種均比對照減產。其中黃廣油占產量為734.16 kg/667 m2,與黃華占(CK)產量相當,穗頸稻瘟病、稻曲病均未發生,紋枯病發生較輕,抗倒伏,總體抗性較好,可適度示范推廣,同時按照品種特征特性進行密度、施肥等綜合因素試驗,確定相關參數,為大田機械化插秧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