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繼林,劉 鑫,胡傳躍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 材料與環境工程學院,湖南 婁底 417000)
地方本科院校《特種陶瓷》校企合作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胡繼林,劉 鑫,胡傳躍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 材料與環境工程學院,湖南 婁底 417000)
深化產學研合作教育,推進校企深度融合,引入行業企業優質資源,是目前地方本科院校逐步實現向應用型大學轉型發展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課程項目建設是地方高校推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重要舉措。以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材料化學專業的《特種陶瓷》校企合作課程為例,在分析該課程校企合作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基礎上,對該課程的教學團隊、教學內容、學習情境、考核評價等建設內容進行了改革探索,期望為其他地方高校的校企合作課程建設提供參考。
地方本科院校;特種陶瓷;校企合作課程;教學改革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許多地方本科院校紛紛向應用型大學轉型發展,將學校的辦學目標定位為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1]。走“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轉型發展道路,是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模式,是地方本科院校實現向應用型大學轉型發展的必由之路[2]。目前地方本科高校普遍存在雙師型教師的師資不足等問題,導致與行業企業生產實踐關聯度較大的部分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存在著理論與實際嚴重脫節,使學生實際應用能力不強。校企合作共建課程的立項建設,是提升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途徑。因此應用型高校校企合作共建課程的教學改革迫在眉睫。
《特種陶瓷》是我校2014級和2015級材料化學專業本科生的專業限選課。該課程主要介紹特種陶瓷的制備原理、結構陶瓷的制備和功能陶瓷的制備。著重介紹特種陶瓷生產用粉料的制備方法及其性質,對具體材料種類作典型例子介紹。此外,按照特種陶瓷的制備工藝過程、組成、結構和性能之間的關系,詳細論述特種陶瓷的主要品種及相關應用。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較全面地掌握特種陶瓷制備工藝方面的專業知識,培養學生分析解決陶瓷材料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具備進行新材料、新工藝研究開發的初步能力,為畢業后從事本專業相關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礎。根據《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教務處關于開展校企合作課程立項建設的通知》(校教通〔2016〕52號),經我校各二級學院推薦、校內專家評審,學校同意對《特種陶瓷》等33門校企合作課程進行資助立項建設(校教通〔2016〕74號)。在本文中,筆者首先對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校企合作課程的建設目標與原則進行了簡要介紹,然后對《特種陶瓷》校企合作課程立項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了分析,最后對該課程的教學團隊、教學內容、學習情境、考核評價等建設內容進行了改革探索,期望能為其他應用型地方高校開展校企合作課程建設提供參考。
1.1 建設目標
(1)通過校企合作課程的建設與實施,將與課程相關的企業新技術、新設備、應用案例、優秀人才等優質資源"融入"到實際的課程教學之中,使課程教學與社會實際應用具體對接。以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面向實際生產與應用能力,全面達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2)通過校企合作課程的建設與實施,增強教師的課程與崗位對接意識,提高課程開發能力、科研能力和服務社會能力,助推雙師雙能型師資隊伍建設。
1.2 建設原則
(1)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原則。校企合作課程的立項建設者要廣泛開展社會調查,注重分析和研究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特點,特別要關注本專業領域技術的發展趨勢,努力使建設的課程更具有社會實際應用性和前瞻性。
(2)突出應用性和針對性原則。要以適應社會需求、針對具體崗位要求為目標、以培養實踐應用能力為主線來建設課程。實現教學內容對接崗位對課程的知識要求、教學方式和方法對接生產過程的要求、能力培養對接學生就業創業的要求,達到全面提升課程教學質量的目標。
(3)融合企業優質資源的原則。要注重將合作企業優質的設備資源、信息資源、人力資源等融入到課堂教學之中,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改善課堂實驗條件、改進課堂教學方法和增強師資隊伍實力。
目前,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應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主要任務是為社會培養所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因此,將校企合作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模式的全過程、滲透于人才培養的每個環節是應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要求[3]。校企合作是一種以市場和社會需求為導向的運行機制,是校企雙方共同參與人才培養過程的一種合作方式。校企雙方的合作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綜合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結合學校和企業各自擁有不同的優質教育資源和環境,來培養適應不同用人單位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課程建設是專業建設的基礎和重要前提。要夯實專業基礎,首先必須要抓好主干課程建設。從目前實際情況來看,如果主干課程建設全部由高校專業教師來擔任,由于受到實踐知識和應用能力的限制,容易導致主干課程的建設偏重于學科知識,使培養的專業人才實踐知識和實踐能力偏弱,缺乏應用性,出現培養的畢業生與行業企業期望的人才脫節情況;如果課程建設全部由企業工程師和管理人員來擔任,可能會出現急功近利的情況,因為企業會更加偏重實踐知識和能力的培養,將專業課程變成了單純的崗前培訓課,從而忽視了學生綜合素質、發展潛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4]。因此,將學科專業知識與技能培養相融合的教學改革方式是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的重要契機。
校企合作課程建設是課程建設的一種重要手段之一。校企合作課程項目建設是學校加強與地方行業企業聯動、大力推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重要舉措。根據各專業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結合學科專業知識結構和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我們深入行業企業一線進行廣泛調研后認為,只有校企合作共建課程,揚長避短,充分利用校企雙方的優質資源和優勢,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專業知識和技能個性雙突出的復合型高素質人才,滿足行業、企業和社會的需要。因此,校企雙方應該開展校企合作課程的互動模式,使校企雙方都能積極參與系列專業課程的開發建設。通過構建校企合作課程開發的互動模式,可以將校企雙方的利益訴求有效連接,有利于提高學校和企業在課程開發合作中的“融合度”,更有效地進行校企合作課程開發,實現地方本科院校與行業企業的“深度融合”[5]。
特種陶瓷也稱精細陶瓷、先進陶瓷、高技術陶瓷等。以婁底地區新化縣和冷水江市等地的特種陶瓷為基礎,歷經四十年的積累,逐步發展成為全國"電子陶瓷之都"、全國電子陶瓷出口基地,基本形成了集陶瓷生產、技術開發、產品營銷于一體的電子陶瓷產業群。目前,婁底地區擁有特種陶瓷規模以上企業218家。婁底市安地亞斯電子陶瓷有限公司是專業從事新能源電動汽車零部件及陶瓷電路產品研發、生產與銷售的新型功能陶瓷企業。特種陶瓷課程項目以校企合作為基礎,將安地亞斯電子陶瓷有限公司陶瓷生產及開發相關的新技術、新設備、項目開發應用案例、優秀人才等優質資源“融入”到實際的課程教學之中,使課程教學與社會實際應用具體對接,該校企合作課程的立項建設對深化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深化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提升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水利工程建設監理中具有真正意義上獨立的社會監理單位很少,有不少監理單位依附于以水行政管理部門、科研院所、勘察設計院等為母體的企事業單位中,缺乏市場競爭主體和法人實體地位。此外,在工程建設活動中,項目法人對工程的建設管理與委托的工程建設監理共存,業主往往高度關注工程進度,在工程進度控制方面給監理施加過多壓力,而由于監理處于業主委托的從屬位置,在處理工程質量和進度矛盾關系方面,以及在投資控制和合同管理上造成較大的處理障礙,從某種程度上削弱了監理單位在監理活動中的獨立性和公正性。
特種陶瓷具有優異耐熱性、耐磨性、耐腐蝕性、電磁性等其它材料不可比擬的許多優良特性以及多功能性,廣泛應用于機械、電子、化工、冶煉、能源、醫學、激光、核反應、宇航等方面,其應用范圍涉及到國民經濟各個領域,已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及基礎材料。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以及特種陶瓷技術和工藝的成熟,特種陶瓷的應用已經延伸擴大到信息通信、環保、新能源、節能等重要領域。特種陶瓷在汽車陶瓷零部件、軌道交通陶瓷零部件、軍轉民陶瓷零部件以及藍寶石零部件的應用越來越廣,民用終端消費品市場需求不斷增大,同時全球特種陶瓷產業及基地持續向國內轉移,給產業發展帶來了巨大良機,為特種陶瓷產業的大力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經濟需求和社會發展需要。特種陶瓷產業的快速發展,為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培養高素質陶瓷專業技術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產業基礎平臺,也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技術支撐。
特種陶瓷是婁底市及周邊地區的傳統特色產業,擁有特種陶瓷企業200余家,年產值近20億元。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辦學思想為指導,我校材料與環境工程學院一直以來圍繞地方產業的發展進行專業建設和學科建設。學院在經過廣泛調研與論證的基礎上,開設了陶瓷材料專業方向,建設了對應的教學科研團隊,培養了一支良好的"雙師雙能"型師資隊伍。我校于2012年申報的"電子陶瓷與粉體材料湖南省應用基礎研究基地"成功獲得湖南省科技廳批準建設,并于2015年順利通過驗收。此外,我校于2016年申報的"精細陶瓷與粉體材料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成功獲得湖南省科技廳批準建設,該重點實驗室的立項獲批建設,是我校乃至婁底地區立項批準建設的第一個省級重點實驗室。
項目參與的教師中,均畢業于理工科或綜合性大學的陶瓷類專業,且有企業實踐工作經驗,學緣結構合理,長期擔任陶瓷類課程教學,完全能夠承擔校企合作課程的建設任務。婁底市安地亞斯電子陶瓷有限公司擔任授課任務的工程師,10多年以來一直從事特種陶瓷的生產技術及開發工作,已經積累了豐富的企業生產實踐經驗,且近2年來一直擔任我校校企合作課程、畢業實習等實踐指導工作。
因此,《特種陶瓷》校企合作課程的建設,培養高素質專業人才符合陶瓷行業發展的人才需求實際,可進一步整合教學資源,優化課程內容,為我校材料化學專業轉型發展所需的師資隊伍建設、教學條件建設等方面積累了良好的基礎,同時也為培養實踐應用型創新人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4.1 教學團隊建設
(1)每學期組織召開專兼職教師集體教研活動1~2次;(2)針對特種陶瓷中氧化鋁粉煅燒工藝、氧化鋁陶瓷、錳鋅鐵氧體、陶瓷金屬化等與企業密切相關的陶瓷產品生產工藝方面的內容以及陶瓷生產成型用模具設計、梭式窯爐的管控、噴霧造粒生產管控、干壓成型裝模及調機、產品的尺寸及缺陷管控等相關技術內容,聘請企業高水平管理人員或技術人員1~2人進行授課;(3)特種陶瓷中其他方面內容如陶瓷粉體制備、陶瓷的高溫燒結、氧化鋯陶瓷、碳化硅陶瓷以及其他功能陶瓷產品等內容,則選派2~3名課程授課教師到婁底創一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省眾一精細陶瓷制造有限公司、湖南鑫星電子陶瓷有限公司、新化福美來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其他相關合作企業進行學習實踐。(4)積極選派團隊成員參加國內外各種陶瓷學術會議和年會,了解陶瓷發展新動態和新方向。(5)除了課程教學外,加強校企之間的科研交流與合作。
4.2 課程標準制訂與教學內容優化
(1)在校企合作研究的基礎上,通過深入行業企業調研,掌握特種陶瓷生產技術(干壓成型生產工藝、熱壓鑄成型生產工藝、可塑成型生產工藝)和知識體系的生產管理、技術開發、品質管理等崗位職業能力要求,制訂并完善特種陶瓷課程的課程標準。(2)結合特種陶瓷行業需求與技術發展,特別是特種陶瓷生產、技術開發崗位對該課程的知識與能力要求,重新規劃和設計課程教學內容,并將陶瓷生產新技術(如注射成型、流延法成型、等靜壓成型等)、新設備(如熱壓燒結爐、微波燒結爐、放電等離子燒結爐等燒結新設備的結構、工作原理、高溫燒結反應原理等)、應用案例(如在新能源電動汽車上、化工環保領域、電子信息領域的應用等)等引入課堂教學內容,教學內容應當有30%的內容直接來源于企業。
4.3 學習情境創設
(1)對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改革,根據課程體系內容(項目),對各項目教學方案進行創新,結合崗位實踐能力要求和校企合作情況開發學習情境的內容。(2)教學方法上采用啟發式教學、案例式教學、探討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應用到特種陶瓷課程的具體教學活動當中。(3)教學手段上根據具體教學內容選擇具體實物陶瓷產品在課堂上展示并講解,同時加以陶瓷產品圖片、陶瓷生產現場設備圖片、陶瓷生產錄像等多種教學手段相結合。
4.4 教學文件制訂與教學資源合作開發
(1)針對材料化學專業陶瓷材料方向學生的培養目標是具備從事陶瓷材料新工藝和新技術開發的基本能力,培養能夠適應結構陶瓷、電子陶瓷等陶瓷材料領域生產、應用開發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高級應用型人才,結合校內專職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的各自知識與技能優勢,確定特種陶瓷典型產品、典型工藝、典型設備的具體應用案例,共同制訂和優化教學大綱、考試大綱、教學案例等教學文件,強化教學文件的時效性。(2)在教學資源建設上,依托課程建設內容,基于校企互利合作方式,共同開發并完善設計方案、教學案例、試題庫、多媒體教學課件、生產錄像等教學資源建設。以電阻陶瓷環為例,校企雙方可共同參與從產品研發到生產工藝流程設計再到生產設備選型,共同探討、共同設計、共同完善。
4.5 課程考核評價
探索校企雙方共同參與的課程考核新機制、新辦法、新途徑,在學習過程中,探討平時出勤、平時上課表現、討論課表現(認真聽講、提問、參與討論情況等)、平時作業、期中小論文、期末考評等綜合評價機制。
經過對《特種陶瓷》校企合作共建課程的教學改革探索,進一步加強了教學團隊建設,更新和優化了教學內容,合作開發了教學資源,建立了多元化考核機制,開拓了學生的眼界和思路,培養了學生的科技素養、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對其他應用型校企合作課程改革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1] 邵 波.論應用型本科人才[J]. 中國大學教學,2014(5):30-33.
[2] 張大良.把握“學校主體、地方主責”工作定位積極引導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J].中國高等教育,2015(10):23-29.
[3] 嚴 偉. 基于產學研合作教育的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J].教育與教學研究, 2012, 25(12):76-80.
[4] 黃 虹. 應用型本科院校經管類專業校企合作課程建設探索[J].池州學院學報, 2013 (2):153-156.
[5] 向智林. 基于“雙能力”的校企“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 2011, 26(11):119-120.
ExplorationofTeachingReformonCollege-enterpriseCooperationCurriculumforSpecialCeramicsinLocalUndergraduateUniversity
HuJilin,LiuXin,HuChuanyue
(School of Material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Hunan University of Humanities,Science and Technology, Loudi 417000, China)
Deepening the cooperative education of produc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omoting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 and introducing the high quality resources of industry and enterprises are the only way for the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to gradually realize the transition to applied universities.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curriculum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for local colleges to promot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Taking the "special ceramics"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course of material chemistry specialty of Hunan University of Human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construction. On this basis, the construction contents such as the teaching team, teaching content, learning situation,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contents of the course are reformed and explored, and 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courses in other local colleges.
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y; special ceramics;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2017-07-20
胡繼林(1978—),湖南瀏陽人,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材料化學專業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G642
A
1008-021X(2017)18-0169-03
(本文文獻格式胡繼林,劉鑫,胡傳躍.地方本科院校《特種陶瓷》校企合作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山東化工,2017,46(18):16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