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水利水電職業學院, 云南 昆明 650202)
水源保護是農村供水安全的保障
付秀成
(云南水利水電職業學院, 云南 昆明 650202)
西南山區農村生態環境脆弱,水利措施是個短板。本文介紹了云南省會澤縣按照“適度規模的集中供水工程為主,小型分散工程為輔”的原則,采用管網延伸、泵站提水、高位引水等多種方式,為基本解決城鄉飲用水,長遠解決山區、半山區村民生活飲用水問題提供了借鑒。
水利扶貧;農村飲用水安全;生活污水治理
從2000年起,特別是云南省連續幾年遭遇大旱,山區、半山區的飲用水困難得到廣泛關注,國家加大解決農村飲用水問題的力度。隨著一批五小水利工程(小水窖、小水池、小泵站、小塘壩、小水渠的總稱)的建設和投入運行,到2015年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會澤縣農村飲用水問題,但是,還必須承認這樣的嚴峻現實,會澤縣的水利扶貧任重道遠。會澤縣的自然地理、水資源條件復雜,全縣采取城鄉一體化水廠供水方式,確實解決了縣城及發展較快鄉鎮的飲用水安全,但在山區和半山區,在水量和水質保障、長效運行等方面還存在薄弱環節。山區和半山區山高谷深,村民居住分散,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低,水土流失嚴重,抗御水旱災害能力不足,水問題成為經濟發展必須解決的難題。通過精準水利扶貧措施解決山區、半山區村民飲用水、水土流失問題,才能實現全面小康目標。
會澤縣地處長江流域的金沙江水系,國土面積5854km2,山區面積占全縣面積的95.7%。全縣大小河流155條,其中10km以上常流河流31條,總長1676km,主要河流有牛欄江、小江、以禮河及硝廠河。水資源總量24.64億m3,其中:地表水12.38億m3,占50.3%;地下水12.26億m3,占49.7%。人均擁有水資源量2747m3,比全國擁有的水資源量2780m3少33m3。全縣共轄23個鄉(鎮,街道),376個村委會(社區),人口101.92萬。
會澤縣位于我國14個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的烏蒙山區,全縣面積以高山深谷居多,耕地“小、散、坡、碎”,25°以上的陡坡耕地占比大,集深山區、石漠化區、冷晾地區、干熱河谷地區于一體,山區、半山區農村生活和農業生產條件極其惡劣,造成村民住房差、飲水難、就學難、就醫難、出行難,是云南省國家重點扶持的 73個貧困縣之一。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分地域、不讓一個人掉隊是全面實現小康的基本保證。扶貧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方各部門的大力扶持。水利精準扶貧,就是夯實當地的水利基礎,把保障和改善貧困地區民生作為水利扶貧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加強貧苦地區水利薄弱環節建設,強化水資源保護和環境保護,切實提高和改善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從根本上改善農村生產條件,為脫貧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水利支撐和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等地考察時關于扶貧開發工作的講話中說:“必須全力破解貧困地區水利發展瓶頸問題,補齊貧困地區水利基礎薄弱短板,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實的水利支撐和保障”。
據會澤縣2016人民政府工作報告,截至2015年底,隨著全國農村飲用水工程建設任務的全面完成,全縣根據具體情況,按照“適度規模的集中供水工程為主,小型分散工程為輔”的原則,采用管網延伸、泵站提水、高位引水等切合實際的供水方式,使68.38萬人、74.28萬頭(只)牲畜的飲水安全問題得到解決。為保障供水的長效運行,在聯村并建水廠輻射范圍內的村,全部建立“農民用水者協會”,安排專人負責管護維修,從源頭上解決“跑冒滴漏,亂收費”等現象,同時還推行“縣級統管、鄉鎮供水廠直管、用水戶協會自管”三級管理體制,確保工程良性運行,使群眾長期受益。
目前,會澤縣城鄉供水模式有城鄉一體化水廠供水、農村連片集中供水和農戶分散供水三種方式。采取城鄉一體化水廠供水方式的是縣城的金鐘自來水廠城鄉聯網供水和者海鎮的鉛鋅礦工業小區水廠城鎮管網延伸供水。此外,全縣 21個供水廠中有 10個鄉鎮 12個自來水廠建立起完備的供水設備,不僅供水保證程度高,水質也能保障。其他地區,即使能夠采用集中連片供水方式,考慮供水成本,采取自流引水供水。供水方式因地制宜,比較集中的村落,采取引泉自流蓄積供水方式,水源保護是水質安全的保障;分散居住的農戶,采取的供水方式主要是集雨水窖供水和小流量引泉自流供水。
分散在山區、半山區以第一產業為主的農戶,本身居住環境就惡劣,經濟來源還少,相當一部分農戶一直是扶貧對象。他們經濟承受能力低,籌資困難,無法靠自身籌資解決飲用水問題,只能采取“人背、馬馱、肩挑”的原始供水模式。遇上干旱年份,花很長時間和大量精力去找水,不僅影響農戶農業生產,還不利于村民脫貧。
會澤縣屬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全縣海拔高差大(最高的牯牛嶺與最低的小江、金沙江匯合處相對落差達3322.3m),山高坡陡,地表不具備良好的涵養水分的條件,并且地下水資源十分有限,而大部分貧困村民居住在山區和半山區,在解決農村群眾人畜安全飲水問題時,水源保護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會澤縣礦業開采、冶煉的歷史較長,為掌握全縣水質狀況是否還適合飲用,有關部門專門做過全面檢測和普查。檢測結論:全縣地表河流中,牛欄江、小江的水質需嚴格消毒、凈化處理,才達到飲用水標準;硝廠河、以禮河中會澤海河至金沙江段由于受城市生活污水污染,達到飲用標準需做凈化處理。地下水水質檢測的結論:者海盆地中部和者海深層二迭系茅口灰巖(Pm)和金鐘壩子區受工業廢水排放污染,不能飲用或是需經消毒凈化處理才能達到飲用標準;雨碌周圍受煤、黃鐵礦、磷礦等礦物質溶濾影響遭受污染,不宜作為飲用水。
會澤縣水質狀況的結論是:全縣水源地水質狀況總體良好,但很長時間礦業開采、冶煉以及城鎮化過程,會澤縣工業、城鎮生活廢水、污水排放量隨經濟發展呈逐年快速增長趨勢,縣城及經濟發展快的鄉鎮有能力采取處理措施,少數鄉鎮污水處理能力不足,對水源地沒有采取強有力的保護措施,水源地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部分水源地的水質已經達不到飲用水標準。具體表現為金屬離子含量過高,水味變苦發澀,飲用會導致金屬中毒,引發白血病等各種疾病。如果不做好山區、半山區水源的保護工作,村民長期飲用后患上大病,即使已經脫了貧還可能因病返貧,因此,解決村民安全飲用水問題,也是水利精準扶貧的內容。
污染源一般包括點源污染和面源污染。點源污染主要是各種工業污水不經治污處理排放和生活污水隨意排放。在會澤縣,點源污染為城鎮生活、城鎮二三產業排污污染;面源污染是指農業、畜禽養殖、農村生活、城鎮徑流排污污染。會澤縣的面污染源主要是農藥、有機化肥的大量使用,導致地表水體受到嚴重污染。不管是點污染源還是面源污染,其污染來源都受人類經濟活動和生活活動影響。
會澤縣的少數工業廢水廢物不經處理達標直接排入河流,污染了水源地及周邊河流,不僅使原來清澈的河水受污染,影響到活體生物的生存,甚至可能污染水源。全縣應推廣馳宏公司等企業在關停老廠、新廠廢水廢物達標才排放的做法,對不經處理就排污的企業負責人采取嚴格的問責制度。只有這樣,才能根本治理點源污染。
如果說點源污染的治理還能找到責任人,面源污染治理涉及的人眾多,很難抓著“牛鼻子”。會澤縣的廣大鄉村,由于經濟不發達,污水、雨水排放系統不完善或者沒有設置,大多數村莊排水直接采取地表漫流,生活污水隨意排放。許多村莊沒有生活垃圾處理站,生活垃圾直接倒入河中。未經處理的有毒、有害垃圾,比如人(畜、禽)糞尿、病死的畜禽尸體、農藥瓶等直接倒入河流。假如按人均日排放生活污水3kg計算,每人每年就有1t多污水排入水體,如按人均日倒垃圾2kg計算,即使一個小鄉村對環境的影響也很可怕。會澤縣是個農業大縣,農業生產中使用農藥、化肥、殺蟲劑等,如施用了農藥、化肥、殺蟲劑的秸稈隨意堆放在田間,遇雨水淋溶,其中的有機物、無機養分及其他污染物滲入地下或經地表徑流進入飲用水源區,又造成水源污染。會澤縣水源地保護范圍內共有耕地9.7萬畝,年糧食總產量3.1萬t,年蔬菜總產量1.2萬t,年水果總產量16萬t。據測算這一區域內每年化肥的施用量約有1.5萬t。大量化肥、農藥的施用,對水源地保護范圍內的土壤造成污染,雨季形成水土流失,使土壤中的殘留物通過徑流和滲透注入水源地。污染廢棄物通過地表徑流進入水源地,導致水中的氮、磷超標,加劇了水體的富營養化。很多鄉村,由于沒有廢水廢物處理措施,大小河流成了萬能的“排污通道”,其污染情況令人觸目驚心。
會澤縣預測到2030年全縣用水需求情況:第一產業用水1.36億m3,第二產業用水3.00億m3,第三產業用水0.60億m3,生態環境用水4.95億m3,人畜安全飲水0.64億m3(城鎮居民用水0.13億m3,農村居民用水0.17億m3,牲畜用水0.34億m3),年總用水量10.55億m,占全縣水資源總量的42.82%,占地表水總量的85.22%。
隨著城鎮化步伐的加快,不僅城鎮用水壓力增加,河流、濕地等自然系統的自我恢復功能還會減弱,鄉村供水工程水源分散,只有保護好水源,才能真正實現全面小康。
a. 水利各級部門嚴格按《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技術規范》和《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標志技術規范》要求,凡是水源地,不管采取何種供水模式,都要劃定飲水水源具體保護范圍,同時設置保護標志。
b. 充分利用現代互聯網技術,建立水源水質實時自動預警監測,隨時掌握飲用水源地水質、水量變化情況。
c. 制定水源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會澤縣周邊縣已經發生過有害金屬廢棄渣處理不當污染水源事件,為預防類似突發事件,要制定安全應急預案,防患于未然。
d. 發展綠色生態農業。農業生產是面源污染的主要形式,大量農藥、化肥、殺蟲劑的使用,通過食物鏈傳遞,不僅污染水源,最后還危害人類健康。調整農村產業種植結構,推廣節水技術,推廣綠色農作物病蟲綜合防治技術,鼓勵家禽糞便的資源化利用,減少化肥、農藥的過量使用,限制生活含磷洗滌劑的使用,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對飲水水源地的污染。
e. 國家支持地方、集體籌資興建污水處理廠和垃圾站,防治水源徑流區居民生產、生活危害水源水質的各種廢棄物。鄉村生活污水經處理才能排放,連片村莊建立保潔機制,對農村生產、生活垃圾定點投放和貯存,進行無害化處理和利用,采取“村收集、鄉鎮運輸、縣處理”的垃圾處理方式,控制農村的點源污染。
f. 扶持養殖戶對養殖場進行糞污設施改造。會澤縣一直大力扶持養殖業,但養殖戶經濟多不寬裕,再加上水源保護意識淡薄,即使位于水源保護范圍內養殖,畜、禽糞尿水沖以后就排入河道。山區的河流,上游的水可能成為中下游村民的水源,做好養殖場糞污設施改造,也是水源保護的措施。
g. 全面開展河道垃圾清理工作。靠沿河村民、養殖戶自覺來保護河流和水源,不太現實。會澤縣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不僅對縣城和較發達的幾個鄉鎮的周邊河道要進行垃圾清理,河道進行景觀改造,大多數河流都應開展河道垃圾清理工作,改變農村河道的生態環境,造就美麗鄉村,提升會澤的旅游價值。
h. 建立水源地生態保護補償機制。不管是重要水源地居民的搬遷,還是一般水源地保護,都要有資金保證,通過水權交易提取水源地生態保護補償基金,有利于水源地生態保護。
鄉村飲水安全體現在水量、水質兩個方面。既要求水量充沛,還必須水質達標,重點是抓好水資源保護,防止水源枯竭和水體污染,保證城鄉居民飲水安全。安寧、嵩明、會澤、陸良是云南省4個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縣,通過試點,在整體解決貧困山區水利支撐和保障能力的同時,針對山區、半山區貧困村、用水困難戶的具體水利需求,精準選擇項目,落實好投資,統籌兼顧,多措并舉,保護水源,不僅解決會澤縣整體脫貧,還真正解決山區、半山區飲用水安全。
[1] 陸益龍. 水資源相關貧困與水利扶貧的戰略選擇[J]. 中國水利, 2015(23).
[2] 胡朝碧, 王長青. 山區五小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做法淺析[J]. 水利建設與管理, 2015(10).
Watersourceprotectionguaranteesruralwatersupplysafety
FU Xiucheng
(YunnanWaterResourcesandHydropowerVocationalCollege,Kunming650202,China)
Southwest mountainous have fragile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ater conservancy measure is a short board. In the paper, pipe network extension, pumping station water lifting, high-level water diversion and other modes are adopted in Yunnan Huize County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being based on centralized water supply project with suitable scale, and assisted by small scattered project’. Reference is provided for solving rural and village drinking water basically, and solving villager living drinking water problems in mountainous areas and semi-mountainous areas.
water conservancy poverty alleviation;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domestic sewage treatment
TV211.1
:A
:2096-0131(2017)09-0008-04
10.16616/j.cnki.10-1326/TV.2017.09.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