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紅望,林治濤,譚洪生,朱國全
(山東理工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山東 淄博 255049 )
教育與培訓
高分子材料加工助劑課程教學中的幾點思考
申紅望,林治濤,譚洪生,朱國全
(山東理工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山東 淄博 255049 )
《高分子材料加工助劑》課程針對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生開設,教學內容包含高分子材料加工過程中使用助劑的相關內容,是非常重要且具有工業實踐意義的專業課程。作者通過分析課程特點,提出教學主線,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優化課程考核,將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起來,提高了學生對本課程學習的熱情和主觀能動性,并鍛煉了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高分子材料;加工助劑;教學主線
隨著科技的發展,高分子材料已成為工業、農業、人民日常生活及國防工業等各個領域所不可缺少的材料。然而,高分子材料本身有諸多需要克服的缺點,而且人們對材料性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1]。因此,對高分子材料的改性在科研和實際生產中已越來越受到重視。目前,在高分子材料的生產加工過程中添加各種助劑,是改善生產工藝條件、提高產品質量或賦予產品某種特性的主要方法之一,加工助劑在其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2]。因此,《高分子材料加工助劑》課程是一門非常重要且實用性很強的專業課程。通過該課程的教學,使學生掌握高分子材料加工助劑的物質類型、作用機理,清楚地了解常用加工助劑品種的結構、特性、用途、用法及對高分子材料的加工及性能的影響,并培養學生在科學研究和實際生產中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今后開展高分子材料設計、改性、加工及應用研究奠定理論和實踐基礎。為使學生能夠熟練地掌握高分子材料加工助劑的相關知識,并能夠融會貫通、靈活應用,作者在本文中結合高分子材料加工助劑的課程特點以及我校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多年的教學經驗,談一談該課程的教學心得體會以及教學方法的探索。
《高分子材料加工助劑》課程是面向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的高年級同學開設的,詳細的闡述了在高分子材料加工過程中所使用的助劑的物質種類、作用機理及使用方法。由于高分子材料的品種繁多、加工技術多樣化和用途廣泛,加工助劑的種類也是日趨增加,涉及無機物、有機物、小分子物質及大分子物質等,想要學好本課程需要一定的無機化學、有機化學、高分子化學及物理的基本知識。因此,本課程不僅內容繁多而且知識點散亂,想要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能熟練掌握加工助劑的相關知識,必須找到一條教學主線,能很好的梳理教學內容,系統地整合所有知識點。
高分子材料加工助劑在高分子材料的加工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材料的結構、性能、加工及應用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高分子材料加工助劑》課程應著重于闡述加工助劑與材料的結構-性能-加工-應用的關系,這樣可以讓學生知道基于什么目的要開發什么樣的助劑,該類助劑如何發揮作用,助劑的結構與材料的性能有什么關系,可以使學生熟知每一章節學習中的要領,深刻了解并熟練掌握高分子材料加工助劑的概況、類型、作用機理及其應用。基于對《高分子材料加工助劑》課程內容的梳理,作者認為本課程的主要內容是圍繞三個問題展開的,即高分子材料加工助劑是什么?為什么要使用高分子材料加工助劑?使用后能達到什么效果?這是所有類型助劑的學習重點,也是貫穿《高分子加工助劑》課程的一條教學主線。
2.1 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相結合
高分子材料加工助劑課程主要學習加工助劑的種類、結構、原理及應用,教學內容繁多,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采用多媒體教學和傳統教學相結合不失為一種效果良好的教學方法。一方面,多媒體教學具有信息量大、內容直觀、形象、精準的優勢[3],可以很方便的在教學環節引入高分子材料實際生產中的圖片及影像,能夠使學生更直觀的將理論學習與實踐結合,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了注意力又增強了教學的說服力。同時,多媒體教學可以將復雜抽象的機理形象化,更加容易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讓學生充分感知認識加工助劑的作用原理。此外,多媒體可以引入最新的相關研究進展,豐富教學內容,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調節課堂氣氛,提高課程學習的知識性和趣味性。另一方面,傳統教學中的板書也是教學環節中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在使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教學內容時,教師在黑板上邊講解邊書寫章節重點,有利于學生跟上教師的思維,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這樣,可以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讓學生與教師的思維發生碰撞,實現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一點是,在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中,板書可以很好地整合散亂的知識點,揭示教學內容的知識要點和邏輯層次,體現知識的全面性和整體性,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記憶。
2.2 互動式教學
目前,教師課堂講授、學生聽講的教學模式在我國學校教學中仍然是主要方式,采取多媒體課件和板書模式,雖然可以通過課堂講授將知識輸送給學生,但難以發揮學生參與課堂的主體作用[4],一段時間后學生興趣感便會缺失,尤其是對《高分子材料加工助劑》這種實用性強的課程來說,更不能只是單純的以教師講授學生聽課的辦法來進行教學,應貫徹“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這就是互動式教學方式[5]。互動式教學在兩方面實施:一方面在課堂上提出一些企業實際生產中與加工助劑相關的技術問題,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進行分析判斷,并給出自己的解決方案,教師對所有方案點評,并找出較完善的解決方案;另一方面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并分配相應任務,如硬/軟質聚氯乙烯管道的配方設計,抗靜電聚氨酯軟管的配方設計等。讓學生課下查閱資料,選擇合適的助劑進行材料配方設計,并制作多媒體課件,在下一堂時讓學生嘗試上講臺進行授課,并與全班同學相互討論交流,最后由教師對配方設計分析點評。這樣的教學安排,可以將學生的被動學習轉化成主動學習,同時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掌握了加工助劑的相關知識的同時,提高了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鍛煉了學生查閱總結資料以及相互交流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3 實踐教學
作為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課程,在高分子材料加工助劑的教學環節,要重視理論與實際生產的結合,教學必須緊密聯系工業實踐。一方面,安排一定的實驗教學,通過實驗目的設定、實驗計劃安排及實施、實驗結果分析將課堂學習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的同時,使其對理論知識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例如,在PVC的成型加工過程中,加入不同類型的熱穩定劑,評價熱穩定劑的作用;在聚氨酯中加入阻燃劑,并測試其阻燃性能。另一方面,通過學院與相關工廠、企業建立學生實習基地,在實習階段組織學生去工廠企業實地參觀學習,在實習前對學生介紹每次實習企業的產品資料,并要求學生主動查閱相關資料,提出自己的問題和想法,在實習中邀請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對相關工藝流程進行介紹并解答學生提出的實際問題,加深學生對高分子材料加工助劑相關知識的認識。實習結束后,學生要對實習內容進行概括總結,促使學生認清高分子材料加工助劑與工業實際生產的關系,進一步深化課程學習效果的同時也鍛煉了他們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汲取知識的能力。
《高分子材料加工助劑》課程考核包括三方面:一是平時成績部分占總成績的20%,互動教學過程中整個小組的表現、 演講者的現場發揮及學生個人對于課題的參與程度與平時成績緊密掛鉤,主要考查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二是實驗部分占20%,主要考察學生的動手能力;三是期末考試部分占總成績的60%。考試采用開卷形式,試卷中所有試題均是主觀綜合題型,教科書上沒有明確答案,而是需要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回答。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這樣多方面的考核制度可以更加全面地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科學地評價學生對加工助劑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鍛煉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依據教學內容,提出教學主線,并結合互動式教學方法、實踐教學等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開展《高分子材料加工助劑》課程的教學工作,可以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有效地結合起來,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鍛煉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與此同時,我們仍在不斷嘗試著教學革新,將結合多媒體技術,建設課程網絡教學平臺,增強師生的課后互動,為學生提供更多課后學習的條件。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將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繼續探索,為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而努力。
[1] 方林海,等. 高分子材料加工助劑[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2.
[2] 沈顯榮,林 英,張 澤. 《高分子材料助劑》課程教學中的一些體會[J].廣州化工,2016,44(7):186-187.
[3] 朱國全, 譚洪生, 董抒華. 高聚物合成工藝教學的一點體會[J].山東化工,2016,45(9): 113-114.
[4] 高長有, 葉 辰,馬 列,等. 高分子材料課程的討論與互動式教學[J]. 高分子通報, 2013(6): 84-89.
[5] 李妙玲,武亞平.互動式教學法在《機械工程材料》課程教學中的實踐[J].山東化工,2015,44( 4) :129-130.
(本文文獻格式:申紅望,林治濤,譚洪生,等.高分子材料加工助劑課程教學中的幾點思考[J].山東化工,2017,46(04):120-121.)
Some Experiences on the Teaching of Polymer Materials Processing Additives
ShenHongwang,LinZhitao,TanHongsheng,ZhuGuoquan
(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ibo 255049, China)
The curriculum of Polymer Materials Processing Additives elaborates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of processing additives, which are used very broadly during the processing of polymer material. Therefore, it is a very important and practical curriculum for th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on Polymer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curriculum, a masterstroke of teaching was put forward, various teaching methods were adopted and the evaluation of this curriculum was optimized. By this way,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can be combined effectively, th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subjective initiative of students for this curriculum can be obviously improve, and their independent analyzing and problem-solving ability also can be trained. A good teaching effect has been obtained through the above attempts.
polymer materials; processing additives; masterstroke of teaching
2017-01-05
申紅望(1985—),講師,主要從事高分子材料的高性能化研究。
G642.0
B
1008-021X(2017)04-01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