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 志 楊冬萍
(四川工商學院, 四川 成都 611730)
新形式下關于環境設計專業課程的改革初探
尤 志 楊冬萍
(四川工商學院, 四川 成都 611730)
本文主要針對環境設計專業的培養方案進行淺談,將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探討:學生、教師、課程。本文認為,學生作為學生的主體,教師作為學生的啟蒙,對學生起著引導作用,課程則是培養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與實踐,這三者之間息息相關。
環藝設計;學生;教師;課程改革
在新形式下,大學生比比皆是,但是真正能夠在大學期間學到專業技能的少之又少,這使得各高校不得不引起重視。環境設計專業作為新形式下需要發展的專業之一,它集功能、藝術、技術于一體,其涉及藝術與科技兩大領域,學科很是廣泛。提升環境品質的需求是當今社會,更是未來社會追求的目標,隨著時代的發展,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我們應當如何培養出只是知識面廣,綜合素質強,具有整體思維能力的環境設計人才。
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應當知道學習環境設計專業應當掌握哪些技能,為自己制定好自己的學習計劃。初入大學,許多學生還處在高中應試教育的教育模式之中,并未意識到大學是一個全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環境,許多學生入學后很長一段時間都處于一種生活、學習茫然的狀態,更是不能很好的將所學知識融匯慣通,不能將各學科的知識聯系起來運用于專業知識的學習,學生往往只知道老師教什么,就學什么,完全處于一種被動學習的狀態。所有學習設計專業的學生都有一個通病:一是對所學專業的認識不夠,具有局限性。大多數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都只是片面的認知;二是知識面不廣。尤其是學生還處于一種被動學習的狀態下,環境設計專業是一門綜合的學科,如果學生不在課下自行補給知識,僅靠老師上課所講解的事不夠的;三是對新知識的掌握慢。課堂上對老師的講解只能是一知半解,難以深入理解和靈活運用,這也是一個關于學生主動性的問題;四是創造性思維的局限。設計的目的在于創新,設計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創新的思維對于一個設計師而言是尤為重要的。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環境設計是一門綜合性較高的專業,所以作為此專業的教師,最應具備能力應該是理論素養高且實踐經驗豐富,教與學生“用手去思考”的理念。教師擔任著教人育人的重要角色,在新時代的形式下,尤其是作為設計類學科的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應與學生以一種共同學習,共同探討研究的伙伴關系相處,變“教化”為“啟迪”,教師的工作目的是啟迪學生靈感和激發學生創造潛力,讓學生自己對自己負責是他們的責任,雖有“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之說,但是教師在這中的啟蒙作用甚是關鍵,所以設計有意義的課題以及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案是老師的工作之一,讓學生通過有意義的課案領悟其中的含義。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設計類教學中最為重要的,因此,教師要學會如何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做到不唯書、不為師、不唯上,崇尚真理,探索真知,教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習設計本生就是一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環境設計是一門復雜的交叉學科,其所涉及的學科包括建筑學、人體工程學、環境心理學、設計美學、環境生態學等等,每個學校的這個專業教學的側重點都不一樣,基本分為公共專業基礎課程(包括素描、色彩、裝飾圖案、三大構成)、公共文化基礎課程(包括毛澤東思想理論、馬克思主義理論、大學英語、大學語文、計算機基礎、政治經濟學)、專業理論課程(包括中外建筑史、環境藝術設計概論、室內設計原理、環境工程學、材料學等)專業設計課程(必修課)(包括室內設計、園林設計、人體工程學、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Photoshop、3d MAX計算機輔助設計、Auto CAD計算機輔助設計、Lightscape、Sketchup、材料與施工等等)。環境設計專業的學科內容繁多,因此就需要學校合理安排課程,可由所有課程的重要程度來決定。以中國美術學院的課程建設為例,中國美術學院根據藝術教育教學,努力創新課堂教學方式,課題式教學方式:以設計學院為代表。根據教學計劃與教學大綱,教師根據學生在不同階段需要掌握的不同設計知識來設定課題(可帶項目的實題或虛題),一般可能包括一個或幾個明確的設計任務,學生在課題中即學即用,既掌握專業體系的理論知識和技能,也提前感受在未來職業中的設計工作方式。亦有廣州美術學院建筑藝術設計學院建立《功能體驗》課程實驗教學,主要訓練學生對空間的感知和描述,導師帶領學生一起對項目進行體驗和研究。2010年廣州美術學院設計學院環境設計工作室開設了室內紡織品整合設計課程,根據時代的發展需要拓展了教學內容為室內軟裝整體配套設計課程,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
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尤為重要,這必須要由完整的理論體系與實踐相結合,大多數院校都只具備前一個條件,因此學校可設置“項目”課程。模擬實戰,不僅能夠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更直接的理解理論知識,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其次也縮小了學生與社會的距離,為畢業后的設計工作打下基礎,還能讓專業老師發揮所長,結合社會實際項目,將理論與實踐融會貫通地教授給學生。項目進入課程的設計教學有利于因材施教的推行,同時也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也方便學生形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思維體系,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環境設計師是個新概念。大,設計整個人居環境的系統規劃;小,關注人們生活與工作的不同場所的營造,環境設計專業強調的是學生藝術意識的提升及設計應用能力的拓展,學生堅實的專業基本功必須要以全面的設計課程教學來奠定,學生應對藝術設計市場發展變化的操作能力則是以多元的專業課程設置來構建的。在環境設計專業的學習中,學生、教師、課程共同形成一個體系,要培養出知識面廣、綜合素質強、具有整體思維能力的環境設計人才,其三者必然要相互結合,相互聯系。學生為學習的主體,為理論的主要接收者,實踐的主要執行者,教師的啟蒙是必不可少的,缺少路燈的學生只能自行在黑夜中摸索前進,合理的教學體系幫助構建學生的知識體系,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環境設計專業強調的是學生藝術意識的提升及設計應用能力的拓展,學生堅實的專業基本功必須要以全面的設計課程教學來奠定,學生應對藝術設計市場發展變化的操作能力則是以多元的專業課程設置來構建的。
TU7
B
1007-6344(2017)09-007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