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凱
(河南財政金融學院)
政府對房價調控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李 凱
(河南財政金融學院)
房價是近幾年人們關注的人生問題之一,房價的穩定有利于經濟的穩定發展,有利于社會的穩定。但是,我國無論是大城市還是小鄉鎮,房價大幅度提高,這給人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影響,為此我國政府十分有必要出臺相應的政策來控制房價穩定。我國政府確實制定了有關房價調控的政策,那么這些政策是否有效呢?基于這一點,本文重點分析了政府對房價調控政策的有效性。
房價;調控政策;政府;有效性分析
衣食住行是人們生活的基本需求,隨著經濟的發展,房地產行業發展較為迅速。最近這些年,買不起房成為了很多人面臨的困境。住房問題無法解決,這并不利于社會的穩定,也無法使得房地產行業健康的發展,為此我國政府應該對房價進行調控,保持房價穩定發展。我國政府從1998年開始,就陸續頒布了許多與房價相關的政策,希望能夠保持房價的穩定,這些政策是否起到了應有的效果,政府應該如何根據時代的發展制定有效的房價調控政策,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熱點。
想要從整體上分析政府對房價調控政策的有效性,需要引入一個概念,那就是房價收入比。所謂的房價收入比,指的是住房的價格和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間的比值。通過查閱資料可以得到我國2006年到2015年這十年間房價收入比。在2005年的時候,房價收入比為7.8,在2015年的時候,房價收入比為7.2,就整體而言,房價收入比是呈下降趨勢。但是,在2005年到2007年間房價收入比是上升趨勢,從7.8上升到了8.0.在這幾年間,我國貸款的利率一直在增加,而且關于住房首付的比例也有所提高,修建了大量的保障性住房,希望能夠穩定房價。但是,國家除了這些政策之外,還加強了對土地開發的控制,房地產開發商獲得的土地面積有所減少,而且這幾年房地產行業發展迅速,大量的資金涌入了這一行業,導致房價的上升。除此之外,很多居民從上升的房價中看到了投資的商機,所以很多具有富余資金的居民開始大量購房以此來作為投資項目,這也促進了房價的上升。所以即使這個階段我國政府采取了政策來控制房價使其穩定,但是依然造成了房價上升的結果。
2008年,房價收入比為6.9,相對于2007年來說大幅度下降。2008年房價之所以有所下降,是因為這一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所以經濟有所蕭條,房地產行業自然也隨之低迷。為了促進經濟發展,我國政府開始降低貸款的利率,下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更是在2009年的時候選擇降低住房首付的比例,這些政策都使得房價上升,所以在2009年的時候房價收入比上升到了8.1。這表示我國政府出臺的拉動經濟發展的政策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卻忽略了房價上升對居民生活造成的影響。
為了能夠穩定房價,在2009年年底,我國政府又改變了貨幣政策,從寬松狀態轉變為緊縮狀態,又提高了購買第二套住房首付的比例以及貸款利率,大量修建保障性住房,以此來壓制快速發展的房地產行業。另外,還出臺了限購的政策,這些都使得房價有所下降,為此在2010年到2015年,房價一直處于下降狀態,從7.8降低到7.2。
雖然說房價收入比在下降,但是依然大于7,根據相關研究表示,房價收入比應該保持在6-7之間才是合理,所以我國房價目前仍過高。
2.1 供求總量調控有效性分析
住房的供給與需求量分別用商品房竣工面積與銷售面積來表示,從而對供求總量進行分析。通過相關資料可以查到我國2005年到2014年商品房竣工面積、銷售面積。這十年間,無論是竣工面積還是銷售面積都有所增長,但是增長速度卻是不一樣的,其中銷售面積增長的速度要高于竣工面積增長的速度。自2005年到2014年這十年間,銷售面積一直都大于竣工面積。之所以會發生這種情況,是因為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劇,所以居民對住房的需求急劇增加,從而導致供不應求。由表中的數據可以發現,在2008年的時候,無論是竣工面積還是銷售面積都有所下降,尤其是銷售面積下降幅度要更大,這表示居民的需求也在下降。究其原因,是因為2008年的時候經濟不景氣,所以居民手中閑置的資金數量有限,這就導致關于房屋供給與需求之間的差距縮小。
但是在2009年的時候,我國政府為了能夠拉動消費,促進經濟發展,開始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這就導致這一年居民對房屋的需求急劇增加,有2008年的65969.83萬平方米增加到2009年的94755.00萬平方米,但是商品房竣工面積增長幅度有限,使得供給與需求之間的差距拉大。為此,我國政府開始實施緊縮的貨幣政策,使得供給與需求之間的差距逐漸縮小,一直到了2013年。在2013年開始,供給與需求之間差距又進一步拉大,不過政府也制定了相應的政策,導致這一差距在2014年的時候縮小。
從這十年的數據可以發現,商品房供給與需求之間的差距并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呈現波動狀態。我國政府也制定了相應的對策來控制供給與需求之間的差距,但是有效時間比較短,而且有的時候面臨全球經濟變動,顯得力不從心,調控力度不強,效果不明顯。
2.2 供求結構調控分析
在2005年的時候,住宅的投資額為1086.9億元,但是在2014年的時候,住宅的投資額增長到了58950.8億元,是2005年的五倍多,由此可見在住宅方面的投資力度逐漸加大。首先來看看對不同面積的住宅投資額的變動情況,從2008年到2013年,144平方米以上住宅的投資額增長比較大,但是所占比例卻呈波動性,相對來說比較穩定。再來看看對別墅、高檔公寓的投資額,由2005年的1049.41億元上升到了2014年的3844.72億元,但是所占比例由2005年的9.66%下降到2014年的5.98%,這表示人們對這種類型的住宅的投資有所降低。
90平方米以下住宅投資所占比例逐漸增加,到2014年達到了38.30%。這是因為我國政府出臺了相關的政策,在2006年的時候,我國政府為了解決居民住房困難的問題,而頒布了“國六條”,其中就表示,90平方米以下住房面積在全年房屋建筑面積的比值一定不能夠小于0.7。正是因為這項政策,從2007年開始,90平方米以下面積住宅的投資大幅度增長,從2007年到2014年增長了6倍左右。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現,我國房價收入比雖然有所降低,但是距離合理范圍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這就表示我國政府制定的房價調控政策并沒有起到很好的效果。最近這些年,房價依然在上升,即使如此,居民對于住房的需求也在不斷的增加,但是房屋的供給卻增長較慢,這就導致了供小于求,導致房屋價格上升。不過再看看對供求結構的調控可以發現,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90平方米以下住宅面積的投資額增加,這就使得很多收入不高的居民也能夠買得起房。
我國政府為了控制房價,采取了緊縮的貨幣政策,而且還會提高銀行存款準備金率,提高貸款的利率,并且嚴格控制土地供給,如果說居民對房屋需求不變的話,那么將會導致房價上升。面對這種情況,就需要抑制需求,提高供給,但是這會使得在房地產行業的投資增加。除此之外,政策還具有滯后性,這就使得很多政策無法第一時間生效,而經濟環境一旦改變,那么政策就會變得無效。所以,我國政府應該提高政策的時效性,及時針對經濟環境的變動出臺相應的政策。
[1]簡代紅. 政府對房價調控政策的有效性分析[J]. 價值工程,2016,12∶29-31.
[2]蔡正喆. 關于中國房價調控政策的有效性分析——基于“國八條”房產新政的經驗證據[J].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3∶368-374.
[3]李玲,朱道林,胡克林. 基于PSR模型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對房價影響的研究——以北京市為例[J]. 資源科學,2012,04∶787-793.
[4]楊珽,杜明奎,王艷華. 我國商品房價格影響因素實證分析——兼論房價調控政策的有效性[J]. 商業時代,2012,36∶101-102.
[5]韓蓓,蔣東生. 房地產調控政策的有效性分析——基于動態一致性[J]. 經濟與管理研究,2011,04∶22-31.
G322
B
1007-6344(2017)01-0256-01
李凱 男,1982年生,博士,講師,研究方向,房地產,物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