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超
(中國西南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42)
綜合管廊配套電氣設計要點探究
張玉超
(中國西南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42)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在城市規劃中,綜合管廊工程提出并得以應用,實踐表明具有良好的效果。本文以配套電氣設計為核心,首先概述了綜合管廊的發展應用,然后詳細闡述了電氣設計要點和自控設計要點,以供參考。
綜合管廊;自動控制;電氣設計;要點
綜合管廊又被稱之為共同溝,指的是建設在城市地下、用于敷設各種管線的設施。簡單來說,就是在地下建造隧道空間,將電力、水力、熱力、通信等各種管線集中設置在隧道內;同時配合監控系統、投料口、檢修口,實現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的目標。相比于傳統的管線敷設模式,綜合管廊的應用優勢在于[1]:第一,充分利用地下空間,提高資源使用效率;第二,方便了管理工作,避免因管線安裝或檢修造成道路反復開挖的現象,也不會對周邊居民造成出行干擾;第三,集中管理降低了管線檢修費用,減輕了工作人員的壓力。
在西方發達國家,綜合管廊的應用比較普遍,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管廊工程的規模越來越大。以法國巴黎為例,早在1833年就開始了綜合管廊工程建設,不僅解決了管線敷設問題,而且提高了環境質量。截至目前,巴黎的綜合管廊長度已經超過100km,形成了完善的管廊系統。至此以后,英國、德國、美國、日本等均開始相關建設。我國當前已經成功建設綜合管廊的城市,主要是北京、上海、沈陽等,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綜合管廊在城市規劃中的應用更為廣泛。因此,研究管廊內部的配套電氣設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以下以我國某綜合管廊工程為例,對其進行深入探討。
2.1供配電系統
依據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技術規范(GB50838-2015),在配套設施中,第一,監控與報警設備、消防設備、應急照明設備,均采用二級負荷供電,依據《供配電系統設計規范》GB50052。第二,天然氣管道艙的監控與報警設備、事故風機、管道緊急切斷閥采用二級負荷供電,最好是兩回線路供電;兩回線路設置有困難時,應該另外設置備用電源。第三,其他設備采用三級負荷供電[2]。監控中心設有變配電站,并且在沿線設置了箱式變電站,間距控制為1km左右,保持供電半徑為500-600m,由變配電站提供電源。另外,每一個防火分區均設有動力配電柜,為相關設備提供電力。雙速風機的運行采用雙電源,由動力配電柜提供電源;燃氣管道還應采用防爆風機。設計期間,考慮到用電設備種類多,而且還要預留出充足的檢修空間,因此采用集中安裝的模式。每個防火區均設置了配電控制間,和卸料口相近,采用夾層形式(即管廊頂部和地面之間)。
2.2設備控制
管廊內的風機、照明設備,既能夠遠程控制,也能夠手動控制,及時向監控中心傳輸狀態信號。在管廊內部,防火分區、卸料口、區段出入口等,均有風機、照明按鈕盒。而且,為了方便檢修工作,在風機旁邊也設置了相應的按鈕盒控制[3]。在排水泵上,采用液位自動控制、手動控制相結合的形式,設備運行狀態、高液位報警信號,均能夠及時傳輸到監控中心。
2.3纜線系統
監控中心變配電站的10kv電纜,均敷設在電力艙內;0.4kv電纜和控制電纜,敷設采用電纜托盤形式,托盤安裝在電力和通信的上層支架上。值得注意的是,電壓不同、用途不同的線纜,應該分層敷設在托盤中,并使用防火隔板進行隔開。最頂層的部位,用于敷設照明線纜。若是需要縱向穿越防火墻,要求預留孔洞,并在相鄰倉之間預設穿墻導管,完成安裝后進行密封處理,實現防水、防火的目標。
2.4照明系統
綜合管廊內的照明系統,主要包括兩類:一是一般照明,二是應急照明。其中,一般照明使用T5型熒光燈,具有防水、防塵的功能,設置間距控制為5m,采用吸頂安裝模式[4]。備用照明使用自帶蓄電池的應急照明燈,設置間距為15m,同樣吸頂安裝。用于疏散的照明設備包括疏散指示燈、安全出口指示燈,間距控制在20m以內,距離地面0.4m。考慮到照明設備位于地下,因此要設置電流動作保護措施,實現安全供電的目標。
2.5防雷接地
管廊內的防雷接地采用TN-S型,要求利用頂板、地板、側壁上的結構,通過焊接主筋形成一個整體,將接地電阻控制在1Ω以內。其中,側壁采用接地扁鋼,長度、寬度分別為40mm、5mm;在防火分區,預埋鋼板尺寸為100mm、100mm、6mm。其余各種金屬設備,都應該和接地扁鋼相連接,主要采用熱鍍鋅接地扁鋼。
3.1視頻監控系統
該系統的功能,是幫助管理人員實現實時監控,值班人員在工作期間,能夠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和隱患,制定相應的故障清理措施,實現各種線纜的正常運行。系統前端的監控攝像機,負責采集圖像信息,經主機處理后反映在監視器畫面上。在每個防火分區內,均設置工業交換機1臺、攝像機3臺,前者監測卸料口,后者監測防火門,以及人員的進出情況。另外,采集到的圖像信息可以顯示在媒流體服務器上,實現全面監控的目標,避免出現盲區或死角,保證安全性。
3.2火災報警系統
該系統能夠對綜合管廊進行全面監測,一旦發生火災險情,能及時將信息傳輸到監控中心,實現預警、報警、處理、疏散等功能;同時經過廣播系統通知工作人員,提醒他們及時撤離管廊內部[5]。其中的設計重點,主要是消防聯動,具體如下:第一,探測器發出信號后,火災報警系統和視頻監控系統聯動,以便及時看到該區段的監控視頻,確認火災情況。第二,防火分區均設有排風系統、排煙系統,正常狀態時用于排風,發生火災后和控制器聯動,實現排煙效果。第三,確認火災后,控制器和電源聯動,對非消防電源進行切斷。第四,和消防廣播聯動,尤其針對火災區段加強廣播疏散,保證人身安全。第五,和消防電話聯動,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員能夠和任何一部電話分機進行通話,現場分機和消防主機進行通話錄音。
3.3計算機網絡系統
第一,在系統建設上,采用自適應以太網技術,網絡結構為星形拓撲結構。在中心控制室,經過視頻監控系統、控制系統的交換機,實現兩者的數據傳輸和交換[6]。其中,火災報警系統控制站和控制系統交換機相連接,報警裝置和視頻監控系統相連接,實現系統的集成、關聯、互動。第二,在網絡操作上,主要采用數據庫服務器、Internet服務、Windows系統等,作為操作平臺。第三,在交換機上,控制系統、視頻監控系統的交換機,均為千兆交換機型。第四,在網絡安全上,通過限制非法訪問,來保障系統的安全;同時采用網絡分段的組網方式,并設置防火墻,從而避免黑客入侵,保證系統的安全運行。
綜上所述,綜合管廊充分利用地下空間,方便了管理工作,而且降低了管線檢修費用,減輕了工作人員的壓力,因此在城市規劃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文中從電氣系統、自動控制系統兩個方面,介紹了設計要點。其中,前者主要包括供配電系統、設備控制、纜線系統、照明系統、防雷接地等;后者包括視頻監控系統、火災報警系統、計算機網絡系統等,希望為實際工作的開展提供一些借鑒。
[1]李莉.淺議綜合管廊的電氣設計[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03):256.
[2]朱雪明.世博園區綜合管廊監控系統的設計[J].現代建筑電氣,2011,(04):21-25.
[3]陳昌學,李紅.對綜合管廊電氣設計的探討[J].現代建筑電氣,2014,(z1):38-41.
[4]李雙鳳,劉澄波,朱雪明等.綜合管廊電氣工程若干問題的探討[J].建筑電氣,2015,34(10):36-41.
[5]劉博.淺談城市綜合管廊電氣設計[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09):234.
[6]胡詠祥.實例分析綜合管廊監控系統的電氣設計[J].城市建筑,2016,(12):148.
TU7
B
1007-6344(2017)05-0105-01
張玉超,男,(1990-),碩士研究生,四川成都,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電氣設計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