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海雷
案例設計與教材出版
◎ 郭海雷
在當前信息化教學條件日趨成熟、“翻轉課堂”等教學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情況下,編輯必須從出版角度配合教材編者處理好案例設計問題。教材編者在開發和設計案例時一定要加強紙質教材與數字化案例資源的整體設計,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構,處理好案例的針對性、鮮活性、典型性、趣味性和簡潔性之間的關系,并在設計教學案例時秉承關聯性、拓展性、沖突性和先進性四個原則,樹立精品意識。
案例設計;教材出版;信息化教學
近兩年,“翻轉課堂”、混合式學習、探究性學習等教學理念的出現重構了學習過程,激發了學生參與的主動性,由此引發教師角色、課程模式、教材體系等一系列變革。例如,課堂變成了師生互動的場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識的運用等,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隨著學習過程的重構,教材的呈現形態也更加豐富多彩,這些吸收了各種新元素的新形態教材以即時傳播、聲畫兼備、互動性強、信息量大等特點為教學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由于教材中的案例部分最容易體現新媒體時代的特征,因此很多教材編者紛紛在案例設計上下功夫、做文章。
然而,作為出版社的編輯,在對眾多來稿進行審、編、校的過程中,筆者發現并非每一個教材編者都能將案例部分處理得恰到好處,往往會因為疏于選材和設計而導致案例牽強附會甚至畫蛇添足,輕則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重則會成為教材設計的“短板”。本文將從教材出版角度探討新形態教材的案例設計問題,為教材編者做好相關案例設計工作提供參考。
案例,簡單來說就是人們在生產生活當中所經歷的典型的富有多種意義的事件陳述。在教材中,案例可以表現為與教學緊密關聯的一組重要的數據、一個典型的事件或是一個場景,出現在篇章開頭、章節內部、章后練習等不同位置,呈現為“引例”“知識拓展”“案例分析”等形式。例如,根據研究任務的不同,案例可分為5種,即探索型、描述型、例證型、實驗型和解釋型;根據涉及范圍不同,案例可以分為組織案例(以企業戰略、企業經營管理案例為代表)、團隊案例(以團隊管理、團隊合作、團隊服務案例為代表)和個人案例(以推銷、服務等工作案例為代表);根據性質不同,案例可分為正面案例和反面案例;根據其展現形態不同,可分為傳統的文字、圖表案例和代表當前技術發展前沿的以二維碼、AR(增強現實技術)、VR(虛擬現實技術)為實現手段的新形態案例。
作為重要的教學素材,教材中的案例可以將學生引入特定的學習情境,通過多維互動,促使學生充分理解問題的復雜性、變化性和多樣性,重點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
新形態教材是“互聯網+”時代教材功能升級和形式創新的成果。案例作為教材形態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使得教材內容的展現更加直觀、形象和生動。
文字、圖片、網頁、圖表、微課、動畫、視頻等都可以成為案例的具體展現形態,其在新形態教材中的創新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表達方式新。通過二維碼等手段將案例與教材正文有機整合,可以更加突出知識點,有助于教學資源的合理使用和教學過程的組織實施。例如,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工程力學的應用、演示和實驗》一書,就通過二維碼技術關聯“高鐵輸電系統中的靜力平衡實例”等演示,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明顯提高了教學效果。
二是數字化整合。通過二維碼等手段將數字化教學平臺上的資源與展現終端(教材-手機)進行關聯,可以做到后臺內容的實時更新帶動終端呈現界面的實時更新,解決單一紙質教材不能滿足課程時效性的難題。例如,“形勢與政策”課程具有內容涉及面廣、案例變化快等特點,給教師授課帶來較大困難,為此,高等教育出版社在2016年8月出版的《形勢與政策》教材上配備了二維碼,10月的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專題案例可以通過更新二維碼來獲得,保證了教材的時效性。
案例的設計要盡可能符合以下要求:與課程目標的定位相適應;符合典型性的要求;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具有較大的適應性;能夠為不同教師的教學組織預留空間。
從出版的角度來看,案例設計應重視以下幾點:
1.紙質教材與數字化案例資源的一體化設計
由出版社牽頭研發新形態教材體例及構成,明確新形態教材開發的理念及方向,對新形態教材的展現形式進行設計,規劃好紙質教材與數字化資源的關聯路徑。
2.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構
在充分發揮紙質教材優勢,保持其內容體系完整的基礎上,教師要以互聯網思維重新審視教學內容,以“適合教師授課、學生學習”為原則對包括案例在內的教學內容進行重構和整體設計,確定哪些內容放到紙質教材上,哪些內容放到通過二維碼關聯的后臺上。
3.案例素材的選取和加工
內容重構的過程離不開對案例素材進行前期選取和后期加工。
教材編者一定要將素材的收集當成一項常態化工作,資料收集足夠多,才有后期選擇加工的余地。我們可以把前期素材選取的原則歸納為“五性”,即針對性、鮮活性、典型性、趣味性、簡潔性。其中,針對性是核心原則,鮮活性、典型性、趣味性和簡潔性是附加原則,它們之間的關系如圖1所示。

圖1 針對性、鮮活性、典型性、趣味性、簡潔性之間的關系
后期的素材加工是前期素材選取工作的進一步深化,更是影響案例設計效果的關鍵。“玉不琢,不成器”,再好的案例素材也需要編者以獨到的眼光從中提煉價值并以恰當的形式放到合適的位置上。
4.案例設計需秉承的四個原則
針對審稿中發現的案例設計問題,筆者認為教材編者在設計教材案例時必須秉承關聯性、拓展性、沖突性和先進性四個原則,四者之間的關系如圖2所示。

圖2 關聯性、拓展性、沖突性、先進性之間的關系
(1)關聯性。在案例的設計過程中,編者要確保案例以及案例導出問題的設計與教材主體內容密切關聯,這是案例設計的核心原則。
(2)拓展性。對于案例設計而言,拓展性就是編者要確保案例具有相對廣泛的系統性和延伸性,不僅能夠引出或說明當前要闡述的主旨,還要從系統性的角度出發,在前后的教學活動中使其仍能夠被引用,仍具備參考價值。
(3)沖突性。案例的沖突性是指根據案例設計出來的問題是開放性、討論性的,其答案不具有唯一性,這就為課堂討論氣氛的營造以及課堂教學的深入進行創造了必要條件。對于沖突性的把握能力,能夠體現出教材編者所具備的教材設計的全局觀念和整體掌控能力。
(4)先進性。案例的展現形式必須與時俱進,文字、圖片、圖表是相對傳統的案例展現方式,而音視頻、動畫、H5頁面、VR、AR等則是技術進步帶來的新手段和新方法,如何將這些展現方式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體現案例及教材的先進性,則是需要教材編者和出版機構下大氣力研究的問題。
當前,無論是傳統紙質教材還是新形態數字化教材都離不開案例的使用,從教材出版的角度而言,案例設計問題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在當前信息化教學條件日趨成熟、“翻轉課堂”等教學理念日趨深入人心的情況下,教材編者在開發和設計新形態教材時,一定要運用互聯網思維,明確服務對象,加強紙質教材與數字化案例資源的一體化設計,重構教學內容,處理好案例的針對性、鮮活性、典型性、趣味性和簡潔性之間的關系,并在設計教學案例時秉承關聯性、拓展性、沖突性和先進性原則。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將觀點鮮明、視角獨特、形態多樣的案例凸顯出來,才能使案例設計成為教材整體設計的亮點。
(郭海雷,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策劃編輯)
[1] 黃明,郭大偉.案例教學中的案例選取與設計[J].教育探索,2006(3).
[2] 吳云鵬.教育學的教學案例設計策略[J].教育評論,2013(5).
[3] 王青梅,趙革.國內外案例教學法研究綜述[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6).
[4] 余菁.案例研究與案例研究方法[J].經濟管理,2004(20).
[5] 楊光.新媒體沖擊下紙媒編輯的轉型[J].青年記者,2015(3).
[6] 侯良健.《形勢與政策》新形態教材建設的探索與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6(7).
[7] 王豫.傳統出版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形態[J].現代出版,2016(3).
[8] 魏振水.關于教師教育新形態教材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編輯,2016(5).
雕版印刷術之木板
雕版印刷術使用的木板(應該是梨木或棗木),比木片遠為結實耐用,同時要求工匠特別細心,準備和使用這些木板進行印刷的一般過程,有這樣的描述:“梨棗細而硬、油而亮;酸味,不易蟲貯,故用之印刷?!蹦景逑缺讳彸身撁娲笮〉姆叫?,上下留出空白,厚約半英寸,用工匠用的刨子將兩面刨平,每面包括兩頁,然后木板表面用煮成糊狀有些黏稠的糨糊擦拭,以填平沒有被刨平的小凹痕,并軟化和濕潤木板表面,以便更易于印上字。
(摘自《書籍的社會史》,[美]周紹明著,何朝暉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