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強強
摘要:教師只有充分全面地了解自己的每一位學生,才能在教育教學和生活中因材施教,更好地引導和幫助他們。了解學生的方法和途徑有很多,我們要把握時機盡可能細致地了解自己的每一個學生,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好我們的教育教學,更好地“因材施教”,更好地引導塑造我們的學生。
關鍵詞:小學教師;了解學生;交流;觀察;家訪;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8-0078
作為小學教師,我們應全面了解自己的學生,因為每一位學生都有自身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和閃光點。教師只有充分全面地了解自己的每一個學生,才能在教育教學和生活中因材施教,更好地引導和幫助他們。那么,小學教師應該如何了解學生呢?在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中,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條途徑:
一、通過觀察了解學生
不管是在課堂上還是課外的學習生活中,教師都要留心觀察學生,注意他們的情緒變化,“有諸內,必行于外”。小學生對外界事物反映比較敏感,喜怒哀樂都掛在臉上、表現在行動上。當教師發現時,應與之進行談話交流,進行全面的了解,隨之進行引導和幫助。
二、通過周記了解學生
我們習慣中只有班主任才讓學生寫周記,其實,每一位科任教師都可以讓學生寫周記。要讓學生不覺得有寫作壓力,也不要把它當做一篇作文來寫,而是很自然地把自己想說的用筆寫下來,包括自己心里不開心的事、看到的事等。記得有一次,筆者有一名學生平時學習認真積極、課堂活躍、肯發言,但有幾天她低著頭,趴在桌子上,下課后筆者和她談話,她低著頭,默不作聲。后來通過周記,筆者才知道,是父母在鬧別扭,影響了她。可見,讓學生寫周記可以成為師生間感情交流的紐帶——為學生架起一座心靈之橋,有利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喜怒哀樂及他們校內外的生活情況。
三、通過課下交流了解學生
課下交流是增進師生情感、了解學生的重要途徑。有時你會發現課堂上不愛說話的學生,課下很活躍、健談。因為課下的環境氛圍很輕松,使教師和學生都褪去了師與生的角色意識,師生的心靈更容易貼近、更容易溝通。他們會告訴你,你的課哪里沒聽懂,喜歡那一種教學方法等。所以,教師要“蹲下來看孩子”,常常走到學生中間,走到學生心靈中,這樣有利于教師更準確地了解自己的學生,建立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例如,最近筆者發現班上部分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看起來很疲憊,通過課下交流了解,筆者才知道,原來大部分學生家里,因最近拆遷都在重建,放學回家后要幫家里搬磚、和沙子等,晚上還要做作業,影響了休息。我們要以學生的眼光看問題、看世界,這樣才能真正尊重孩子、了解孩子。
四、通過家訪了解學生
家訪是溝通家庭和學校,家長和教師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筆者記得有一個學生,有幾天總是遲到。筆者曾幾次和他交流、談話問其原因,也沒有結果。后來,筆者通過家訪才知道,父母在外打工,家里只有奶奶和他,家里還喂養著一頭牛、兩頭豬,這幾天他的奶奶病了,早上要照顧奶奶……所以他才遲到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家訪時一定要講究方法。
五、通過班委會了解學生
教師要經常召開班干部會,與班干部進行交流,了解學生情況。作為班干部的學生,和同學相處的時間要比班主任長,他們是同齡人,對學生的紀律、衛生、學習上課、生活等方面的了解比較全面一些。和班干部談話時,要營造和諧、輕松的談話氛圍,不要讓班干部談話時感到有壓力,這樣我們才能夠把他們了解的真實情況說出來,通過與班委會成員的交流,教師了解的情況就更真實全面了。
六、通過與科任教師的交流了解學生
大部分的小學生都有自己喜歡的一門課程,有的喜歡語文數學,有的喜歡美術音樂,有時喜歡哪個教師,就會喜歡那個教師上的課。學生與任課教師會經常接觸,通過與各任課教師的交流,聽取學生在他們課堂上的表現,和他們對學生的看法是否和自己的一樣,這樣更有利于了解學生。
七、通過研究和分析學生反映的各種書面材料了解學生
反映學生情況的書面材料包括有:學生入學登記表、成績報告單、學籍卡片、寫周記、考試卷、操行評語、學生素質報告冊等。研究上述材料,并與平時的觀察、談話等方法結合起來,可以幫助我們比較全面地掌握學生的情況。例如通過學生的入學登記可以了解學生的家庭成員情況(如否單親家庭、孤兒、留守兒童等)及文化程度。可以幫助我們研究分析學生的心理、更好地關愛教育學生。
教師在了解學生及學生集體過程中,無論通過什么方法,都應有所記載,不單純地記載所了解的事實,還要有對事實的分析和采取的相應措施等。總之,了解學生的方法和途徑很多,總的來說就是直接了解和間接了解。教師要把握時機、注意方法,盡可能全面細致地了解自己的每一個學生,這樣才能更好地搞好我們的教育教學,更好地“因材施教”,更好地引導塑造我們的學生,才能使每一個花朵——學生都能健康、快樂地學習成長,成為祖國未來的棟梁。
(作者單位: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兩水中心小學 746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