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滿秀
摘要:節奏與音樂課堂教學密不可分,它們都來源于生活。在我們的生活中節奏隨處可見:小雨的沙沙聲、火車的轟隆聲、屋檐滴水聲音、時鐘的滴答聲,還有流水聲、雷電聲、公雞打鳴聲、鳥鳴聲等等;在所有音樂中節奏是音樂的靈魂、骨架,不同的節奏能表現出不同的音樂風格、不同地方的音樂特點、不同的音樂情緒;所以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恰當的節奏訓練能幫助我們的學生更深刻地理解音樂,在生活中感受節奏的美,感受音樂的情。
關鍵詞:節奏 節奏訓練 音樂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J6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02-0147-03
在《音樂課程標準》的總目標及學段目標中,關于知識和技能目標方面提出:“初中學段的學生要能夠在感知力度、速度、音色、節奏、節拍、旋律、調式、和聲等音樂表現要素的過程中,根據自己的體驗說出音樂要素的表現作用”。節奏作為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從小學一二年級開始就開始認識和學習它,一直到中學階段對節奏知識都有普及,但關于節奏的概念還是比較模糊。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通過節奏的學習更好地了解音樂、理解音樂的內涵,熟知節奏在音樂課堂中的地位,筆者在對《關于節奏在音樂課堂中有效性的研究》課題的實施過程中,結合音樂課堂教學和學生的年齡特點總結了一些通過節奏訓練和教學讓音樂教學更有效的方法,讓小小節奏來玩轉課堂。
一、有效的課堂教學從認識節奏開始
要讓節奏能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發揮它的有效性,首先我們應讓學生從認識節奏開始。那么,什么是節奏呢?所謂節奏是指長短相同或不同的各音按照一定的關系組織在一起,是各音在進行時的長短關系和強弱組合,是音樂形成的基本要素之一,節奏是音樂的靈魂所在。
我們都知道,沒有節奏音樂就不復存在,所有音樂都是在節奏的基礎上加入音符,通過音符的合理排列形成一首首歌曲,音符本身并不能獨立存在,這就奠定了節奏在音樂中的地位是獨一無二的。所以認識各種節奏型,并能準確規范的書寫出來變得至關重要。如何在音樂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快速的認識它們、正確地書寫出來,我們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方法:
(一)首先我們要先讓學生認識節奏、音符的各種名稱、形狀及相應的時值。
(二)其次要知道節奏與節拍的關系。節奏、節拍的強弱規律及音樂節奏感覺訓練的目的是讓學生正確掌握周期性出現的節拍重音。培養良好的律動感及節拍感,并能準確把握各種拍子所表達的基本音樂特征。在實際訓練中,節拍往往是與節奏訓練交織在一起的。因此,節拍感的訓練需要貫穿于節奏訓練的始終,使學生由淺到深地在內心逐步形成一個敏銳準確的節拍感。節拍是強拍和弱拍按一定次序的均勻交替。不同的節拍有不同的表情意義,可以表達不同的情緒。
(三)正確書寫各種節奏型。為了讓學生在學習節奏時更積極主動,我們可以把枯燥乏味的節奏教學改成有趣的節奏游戲活動,使同學們在愉快的游戲中學習各種節奏:
1.聽節奏,學生模仿
教師可用打擊樂器(鼓、木魚等)敲擊節奏,讓學生認真聽3遍后模仿出來,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搶答,然后由各小組派代表在黑板上書寫出來,教師出的節奏要由易到難,比如:先告訴學生42拍、兩個小節,再慢慢發展成4個小節、6個小節、8個小節;這種游戲不會一下就難倒學生,通過小組比賽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
2.“發電報”游戲
教師先編好節奏型,把事先創編好的節奏給每組(一列為一組)排頭的第一個同學看,在規定的時間記下后讓他以節奏為密碼,通過發電報的形式傳遞給下一個同學,收到密碼的同學再向下個同學發送節奏密碼,以此類推直至傳到最后一個同學,然后每個同學把收到的密碼都寫在紙上,看看大家的節奏是否一樣,全部一樣的那組即為優勝組。這個游戲的特點是具有神秘感、使命感、集體榮譽感,參與面廣、合作性強。
二、正確把握節奏教學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的度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節奏的存在就好比人離不開空氣、食物、陽光,魚兒離不開水是一樣的道理,所以,節奏在音樂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正確、合理、恰當地利用節奏可以更好的為我們的音樂課堂教學增光添彩,可以使音樂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音樂課堂中在哪個環節適合進行節奏教學?如何把握住節奏教學的度?安排節奏教學的目的是什么?這些問題都是值得我們認真推敲的問題:
(一)在音樂課堂教學中不管是唱歌課還是欣賞課,為了讓學生更好的了解歌(樂)曲的情緒,我們通常會從分析樂曲的節奏。比如:在欣賞《游擊隊歌》時,從規整的二拍子、密集的節奏排列模仿游擊隊員在茂密的山林里以敵人進行巧妙周旋的樂觀主義精神;又如:在學唱歌曲《陽關三疊》時,通過分析、學習歌中反復的附點節奏,學生對琴歌的吟唱,及歌曲所表達的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憂傷的情感表達了更深刻地理解;還有圓舞曲、船歌奏、搖籃曲等音樂體裁的歌曲,它們有各自的組合特征,都能很好的幫助我們的學生去感受和理解歌(樂)的情緒。
(二)在歌曲教學中,解決歌曲難點的一個很好的方法也可以通過節奏來完成;筆者通常會在學習歌詞前,為了使學生更好、更準確的唱好歌曲,把歌曲中的難點先自己學下來,再讓學生按節奏唱旋律后再加入按節奏朗誦歌詞的活動環節,這樣既加強了學生節奏的穩定性,又豐富了音樂教學的內容,最重要的是更能激發學生學習歌曲的興趣,使歌曲更具有趣味性。
(三)在各類器樂曲中,節奏的體現更是靈活多樣、精彩紛呈。如:《豐收鑼鼓》、廣東音樂、打擊樂、非洲音樂《鼓的語言》等有些是整首、有些是一個段落都以純節奏的形式出現;通過多變的節奏型,再輔助各種打擊樂器的精彩演奏,來向人們傳遞這一條條信息,告訴人們一個個故事,這就是節奏的獨特魅力。
三、合理安排節奏訓練教學,讓學生在節奏創作中愉快學習
我們應從小培養孩子的節奏創編能力。節奏創編在小學三四年級就要求學生會進行簡單的2-4小節的節奏創編,到了初中的音樂教科書中又要求學生能進行4-8小節的節奏創編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跟老師們在平時的音樂課堂教學中有否對學生進行節奏方面的訓練有著直接而密切的聯系。如:在八年級的音樂素質檢測中,其中就有一道建構題:要求學生能根據給出的要求(如:不能跟前面的重復,要用到切分音、附點、休止符)進行4-8小節的節奏創編。所以讓學生自己能獨立地進行節奏的創編,也是我們音樂課堂教學的任務之一。
(一)節奏合奏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歌曲教學部分利用節奏輔助教學也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手段。如:老師談伴奏音樂,讓學生邊聽伴奏邊按節奏朗誦歌詞,這種方法給學生增加了一些難度,通過這種方法學生會覺得更有挑戰性,更能激起學生的好勝心理;又如,在進行歌曲教學時,給演唱的歌曲配上節奏,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又能通過節奏訓練使學生對音樂基本要素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時使歌曲教學的內容更加豐富,活躍了課堂氣氛。
(二)旋律的二度創編
對于旋律的二度創編老師們都不陌生,在初中教學中其中有一個建構題就是要學生具有旋律二度創編的能力:如:“同頭換尾”的創作、“魚咬尾”的創作等都是我們初中學生要掌握的部分,這些創作學生對節奏的認識和掌握有很大的關系。所以,節奏訓練這個環節我們不容忽視,老師們要好好的利用節奏來輔助、完善、優化我們的課堂教學。
(三)按歌詞創作節奏
在歌曲教學時,在先不出示歌譜、不聽音樂的情況下,老師直接出示歌詞讓學生進行節奏創作,這樣可以使對學生節奏創作的理解、節奏創作能力的提高以及對歌曲教學都有很大的意義。比如,在進行歌曲《春游》時,筆者先出示歌詞即李叔同的詩:“春風吹面薄于紗,春人妝束淡于畫。游春人在畫中行,萬花飛舞春人下。梨花淡白菜花黃,柳花委地芥花香。鶯鳴陌上人歸去,花外疏中送夕陽。”然后讓學生按自己的節奏來朗誦這首詩,老師在黑板上快速地按他們朗誦的節奏寫出來,最后讓同學們自己選擇認為最好的節奏,在學唱完歌曲后筆者還讓同學們按他們自己選的節奏唱這首歌曲。通過創作孩子們還發現大家在創作的過程中與作曲家不謀而合,那就是每句詩的節奏都一樣。這個發現之后筆者又引導他們,他們也有做音樂家的潛能,讓孩子們知道了其實節奏創作并不難,從而更好地激發了孩子們對音樂的興趣。
總之,節奏無處不在;在自然界、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只要我們老師好好引導,讓孩子們細心觀察、聆聽、感知生活,做個有心人,那么節奏訓練的素材會更豐富;節奏教學的內容會更精彩;學生對節奏的認識會更深刻;音樂課堂教學就會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