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汝豪
摘要:音樂作為一種高雅的藝術形式,它能夠影響人們的審美觀念和看待事情的方式。因此,音樂教學既是一種形象生動的藝術活動,同時也是提高學生音樂素養、開展素質教學的重要形式之一。互動是新課標對中學音樂教學提出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目的在于改變舊的灌輸式教學給音樂教育所造成的種種弊病。課堂教學中的互動能夠讓師生之間形成有效的交流,實現互動互學,從而保證音樂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中學 音樂教學 互動
中圖分類號:J6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02-0134-03
一、中學音樂課堂中互動教學的概述
在中學音樂課堂中,教師應該激發學生的情感,學生學會主動參與、樂于體驗,實現師生之間的互動互學,從而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這是《新課標》所倡導的學習方式。
課堂中師生之間積極的協調配合是音樂教學成功的重要前提。中學音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是新課標對中學音樂課堂提出的一項新的教學要求,師生之間的互動需要改變傳統音樂教學中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杜絕使用“老師講、學生聽”的單向教學模式,必須將教師的“獨角戲”轉變為師生的“交響樂”,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互動成為課堂的主旋律,只有這樣師生才能在和諧合作的過程中更好的實現教與學。
教學是老師與學生互動的過程,開展互動式音樂教學的目的在于讓學生改變傳統被動式聽講的學習途徑,轉而主動進行創新型的自主學習。
二、互動教學在中學音樂課堂中的意義
(一)“互動”讓課堂變得和諧、活躍
在音樂教學中,互動讓課堂變得活躍,有助于師生之間形成一個完整的學習共同體,師生在和諧的課堂中平等交往,達到互學互動的目的。師生在課堂活動中各抒己見,既可以認同,也可以爭辯,共同體驗音樂,老師通過提問、表演、創編、比賽等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使學生沉浸在互動的學習氣氛中,盡情享受音樂學習所帶來的樂趣。
(二)“互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新課程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師重視“教”而非學生的“學”,重“過程”而非重“結果”,重“指導”而非重“傳授”,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擁有學習的主動權,從而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學生只有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才能生動活潑,盡可能地使每一位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樂審美體驗的學習氛圍中。
(三)“互動”讓師生情感交流暢通
互動是老師與學生之間情感的潤滑劑。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能夠促使音樂教學暢通無阻,師生心靈相通、互幫互學,教師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影響著學生,反之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感受又感染著老師。在教學互動中,教師和學生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相互交融、相互影響。在師生互動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運用多種教學手段,適當的設計課堂活動加強師生互動性,使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順暢,營造和諧文明的課堂氛圍。
三、互動的表現形式
(一)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是互動關系中最基本的表現形式之一,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人際互動。學生在互動過程中能夠更好的發揮各自的音樂潛能。音樂教學并非簡單的教授過程,教師不僅僅是單純的講授音樂知識,學生也不僅僅只是被動的接受,必須充分的結合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運用多種教學形式讓師生在課堂活動中進行交流和溝通,老師不覺得麻煩,學生也不會感到枯燥,實現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充分發揮互動教學在音樂課堂中的作用。如果師生之間沒有交流互動,交流過程枯燥僵硬,音樂本身的美與靈性將會被扼殺。這樣,教學的各項任務將無法完成,學生更談不上在音樂中得到心靈的陶冶。
音樂課堂中的師生互動尤為重要。如在小提琴《思鄉曲》教學中,聽完全曲,老師反復播放了纏綿﹑幽哀的第一主題“2·3 21 | 1 6·| 7· 7 5 3 5 | 6— | 6 2 2 1·6 | 5 3·|……”然后請學生分別談談對音樂的感受。學生回答有“傷感”“讓人想哭”,有的說讓人“惆悵”等等,學生通過聆聽感受到了這段旋律暗淡的感情色彩,他們體會到了作者思念﹑憂傷的情緒。接著老師提議:讓我們共同用“啦”字跟琴輕唱這段旋律,反復數遍,共同來體味它。學生在一遍遍的反復吟唱中,把游子的思鄉﹑迷惘﹑落寞之情用他們的聲音盡情的表達出來。
(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
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是音樂課堂中互動教學的一種重要形式,相對而言,它甚至優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之間所發生的不同形式、不同性質、不同程度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是學生在課堂上思想互換的一個過程。學生在互動的過程中產生思維上的撞擊和交流,從而形成獨特的感受和理解,使音樂課堂真正的屬于每一位學生,然而生生互動又需要教師的調控。老師在學生的眼里是具有一定威性的,相比師生之間的互動而言,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更加緊密、親切、豐富多變。學生能夠在互動中得到各種機會,逐步培養自己溝通、合作的技巧。
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生生互動主要包含了合作和競爭兩種形式。合作優于競爭,而競爭又是不可避免的。例如,在《雪絨花》教學中,筆者安排了“音樂劇表演”環節,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戲劇表演的形式,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分別合作表演歌曲中出現的兩個場景,各小組共同設計節目情節、制作表演道具、排練節目等,他們分工合作,各負其責。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既培養了同學們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同時又感受、體驗到了音樂,并學會了表現音樂,形象地顯現出了生生互動中的合作形式。然而,由于學生之間水平與合作程度存在著差異,各小組之間展現出來的水準也是良莠不齊的,因此又存在著競爭。這便是以合作與競爭相輔相成的生生互動。
四、中學音樂課堂中互動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探究性的學習方式
探究性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本的學習方式,也是學生樂于接受的音樂學習方式,它主要是指學生并非被動接受、理解教師傳授的知識,而是主動發現、提出并解決問題,自主探究結論的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自己思想的行動者,教師通常更注重的是引導、歸納、呈現一些需要探究的問題,既可以通過展示案例或創設情境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問題。
例如,在學習《長江之歌》的過程中,采用了互動式的學習方式,每一個問題答案的獲得不是單純依靠老師的講授,而是在老師的啟發引導下主動獲得的,師生共同探討怎樣唱好歌曲。比如,在介紹歌曲時,請學生討論歌曲從情緒上給你的感覺是什么?在分析歌曲的時候,讓學生討論歌曲分為幾部分?這三個部分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應該用什么樣的聲音來演唱?在探討歌曲結尾的時候,讓學生選擇喜歡哪一種?在完整演唱歌曲時,讓學生考慮用什么樣的情緒和聲音演唱?總之,是“師生一起研究應該怎樣唱”,而不是“老師告訴學生應該怎樣唱”,這樣學生得到的不僅僅是學會唱這首歌,更是提高了理解歌曲和表現歌曲的能力。
(二)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模仿和表演”的學習方式
好動是中學學生的天性,模仿和表演正是利用學生的這種天性為我們的課堂服務。在中學音樂課堂中運用“模仿和表演”的學習方式,極大地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情感和創造能力,能充分發揮學生的自我激勵作用,不僅讓學生在情景角色的扮演中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領會,更是加強了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
比如《動物狂歡曲》鑒賞教學時,因為樂曲用各種不同的樂器分別表現了十三種動物的舞蹈或發聲,老師在學生面前擺上獅子、公雞、羚羊、烏龜、大象、小鳥等動物的頭飾,教師先演示不同動物形象并說出音樂的特點,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所聽到的音樂戴上相應的動物頭飾,并模仿動物形象的動作。比如,威風凜凜的音樂并伴隨著“獅子”的吼叫聲表現了“獅王”形象;用明亮的高音模仿了“喔喔喔”“公雞”的歌唱;采用快速流利的鋼琴演奏描繪了“羚羊”的急速奔跑;用平穩、慢速的音樂刻畫出行動遲緩的“烏龜”形象;用渾厚笨拙的聲音活現出“大象”這個龐然大物的形象。學生通過模仿和表演這些動物,更加生動形象地展示出了音樂的特點,并加深了對作品的理解,同時也領悟到了作曲家想要表達的作品內涵所達到的幽默而風趣的目的。
(三)在教學過程中引入“競賽”機制
競賽可以說是音樂呈現較好的形式之一。學生在比賽中更容易盡全力去展示自己,并認真的對待音樂,因此老師在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在課堂中安排各式各樣的比賽,老師也同時參與到比賽中來,老師和學生可以任意搭配,每次選擇不同的學生輪流當評委,增強比賽中師生之間的互動,更加深入了師生之間的認識與了解,為教學活動的有效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長江之歌》的教學中,在簡單的學習歌曲,學生能夠唱準歌曲旋律之后,請學生重新為歌曲填詞并上臺演唱,比比哪位同學填的歌詞更加貼切,同時選擇學生做評委進行打分。同學們認真思考、大膽創作,每位學生都希望能夠得到大家的贊許,學生在競爭中擴大了知識面,通過比賽的方式不僅能夠使老師和學生獲得更多的互動,而且能夠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中學音樂課堂中實施互動教學有著重要的積極意義,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給學生提供了自我展現的機會,學生的合作、競爭、表達等綜合素質得到有效培養。互動式教學方法運用到音樂課堂中,強調的不單單是學生之間的互動,更注重的是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師這一角色從傳統的教授者向引導者轉變,是音樂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加速了中學音樂教學與新課標標準的接軌,充分顯現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激發了學生的音樂學習熱情。因此,將互動教學實施研究應用于中學音樂教學中是中學音樂教學的重要工作。
參考文獻:
[1]胡禮兵.有效課堂師生互動的樂園[J].科教新報,2010,(31).
[2]郭聲健.音樂教育新概念[J].湖南文藝出版社,2007,(04).
[3]于自春.淺析中學課堂師生互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J].科技資訊,2010,(14).
[4]陳靜.新課改下中學音樂課堂教學師生互動藝術淺談[J].教育教學論壇,2010,(10).
[5]金慧萍.淺談中學音樂課堂師生互動[J].中國校外教育,2013,(23).
[6]楊利華.淺談中學音樂課堂中師生的和諧互動[J].學周刊,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