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
摘 要: 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資源可以改革傳統教學中不適應時代潮流的部分,尤其是信息技術和音樂教學的整合,極大地豐富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有效激發學生創造和再創造的能力,是培養創新性人才的必然選擇。本文分析了信息化技術在音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闡述了具體的實施措施。
關鍵詞: 信息技術 音樂教學 教學應用
音樂課程是學校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給傳統教學內容結構帶來強大的沖擊。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帶動教育從目的、內容、形式、方法到組織的全面變革。同樣,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現代教育技術豐富了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聽視結合、資源寬廣等優勢為教學服務。可見信息技術對現代音樂教學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影響,音樂課程與現代信息技術的結合可以說是感性與理性的互補、精神文化與物質文化的對接,其不僅拓寬了音樂教學的渠道,而且為傳統音樂教學的改革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從而在更深的層次上推動了音樂教學方式的根本性轉變。
一、在音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意義
1.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效率
隨著多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依據信息化設備使教學環境出現了劃時代的變化。信息技術為多種感官的刺激提供了若干個興奮點,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既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得到了鍛煉與提升,又為實現教學效果最優化奠定了基礎。隨著信息化與教學課程整合度的提高,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誘導學生的思維,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為音樂欣賞教育提供有效服務
信息技術可全方面地開闊人的視野、開發人的大腦熟悉功能和抽象思維的能力。此外,豐富多彩的網絡信息資源可以為廣大音樂教師提供施展才華的舞臺,同時滿足音樂教學對學生情感教育的需要。由于中學生心理及知識水平的限制和制約,他們對于音樂的認識容易受社會環境的影響。在當今通俗歌曲、搖滾樂的沖擊下,要培養良好的欣賞習慣,就必須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信息刺激,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愛好。信息化教學變教師外部強制灌輸式的教學模式為學生內在感悟滲透式的教學模式的同時,充分引導學生逐漸由低層次的直覺欣賞向高層次的情感欣賞發展。
3.拓展對學生素質培養的要求
教育的核心是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多方面的素質,這些素質包括藝術素質和信息素質。提倡素質教育就要求從教學和學生實際出發,利用信息技術啟迪學生想象音樂和創造音樂,從而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能力,引導學生真正走進音樂的世界,提高他們的創造力和表現力。
4.有助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興趣是學生主動進行學習和研究的精神力量。欣賞音樂是一種能動的審美活動,在各種歌曲作品的流傳過程中都有許多翔實的資料和傳說故事。以往的音樂教學比較單調枯燥,如今多媒體、MIDI制作等現代技術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音樂的基本思想內涵,選取能夠體現其音樂段落主題的畫面和適當的文字介紹,經過多媒體視聽技術為理解音樂作品的情感寓意開闊了視野,有助于學生對音樂基本內涵的理解。例如我在給學生欣賞《春江花月夜》時,選用了江樓鐘鼓、月夜賞景、風吹影動、漁民撒網打魚、夜幕回歸等一些適合不同段落的視頻畫面,既有動感,又情景交融。同時,在音樂中出現不同樂器演奏的音樂時,我用動畫的形式,讓所演奏的樂器或演奏實況出現在大屏幕上,將創作背景文字或意境說明插入視頻的下邊移動,加深學生的理解,使學生陶醉在優美的環境中如醉如癡,充分調動學生欣賞音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體現出音樂藝術的形象美。
二、信息技術在音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1.在音樂鑒賞課中的應用
單一的教學模式及粉筆和黑板的組合對學生音樂鑒賞水平的提升具有一定的限制性,信息化技術為學生直觀而連貫地播放音樂影像、音樂歌曲,還可以配合教學的進度和學習的學習水平挖掘音樂中更多的文化內涵和故事內容,不斷增加學生對音樂藝術的情感體驗。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和音樂鑒賞水平。例如在中國古琴曲經典作品《流水》這首歌曲的鑒賞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進行歌曲的流暢播放,展現古琴藝術為學生講解每一段的音階變化特點和情感表現。通過音樂的播放和輔助的指導,不斷提升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深入理解,同時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現實的生活材料能夠使學生體會到所學內容與自己接觸到的問題息息相關,而且大大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如在欣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時,可以把錄到的天安門實況版、學校升旗儀式版、奧運會和管弦樂版統統在課堂上進行集體播放,讓學生全方位地了解國歌,這樣既增長了見識,又獲得了美好的藝術享受。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為音樂欣賞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條件,在介紹欣賞《十面埋伏》時,播放一些有關楚漢戰爭再配合文字介紹,音樂的結構和表達意義讓學生在“實際環境”中體驗和作者“相同”的心境,既提高學生鑒賞音樂的能力,又達到教學內容的要求,這種教育有利于挖掘更深層次的內涵,從而達到藝術的升華。
2.在音樂演唱教學中的應用
音樂通過聲音運動的變化、組合,用各種美好的情感激起聽者的共鳴,使音樂的情感和聽者的情感合二為一。音樂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點,但是學生難以用言語表達他們內心的情感和體驗。如果這個時候教師用多媒體放給幼兒看,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時可以借助平臺,培養創新能力。創新是藝術教育功能和價值的重要體現。現代信息技術會啟發學生根據音樂表現的場景畫一幅畫,借助于各軟件平臺圓學生一個小作曲家的夢,讓學生利用PremierePro、PowerPoint學會制作課件,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即興創作,從而發揮學生極大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總之,信息技術與音樂課程教學的整合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有助于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想象力的提高。各種音樂教學音樂制作軟件的運用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從而引領了課堂教學一場深刻的革命。
參考文獻:
[1]梁麗群.論信息技術與音樂課程整合[J].中國音樂,2007(02).
[2]劉小蘭.淺析中小學音樂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J].中國電化教育,2007(10).
[3]何克抗.對“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的解讀——關于“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的學習與思考[R].2012教育技術國際學術會議:廣州,2012.
[4]高磊.現代教育技術:莫把手段當目的[J].教學與管理,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