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勤
有則關于《呆子》的笑話,說“一呆子性極癡,有日同妻至岳家拜門。設席待之,席上有生柿水果,呆子取來,連皮就吃,其妻在內窺見,只叫得‘苦呀。呆子聽見,忙答曰:‘苦到不苦,惹得滿口澀得緊著哩。”呆子看似呆子,其實他比妻子更為聰明。因為他敢于嘗試,有滋有味,勇于體驗,邊破邊立,我以為。那么呆子的言談舉止給我們教學工作帶來了哪些有益的啟示呢?
啟示一:體驗出膽量。面對席上的生柿水果,其他人如呆子的妻子覺得生柿皮“苦”,當然不敢貿然讓他丈夫連皮吃,而呆子卻不管這“苦”,中不中,猛一沖,一點不猶豫,一點也不顧忌,從沒有“怕”字當頭,一口氣將連皮帶肉的生柿水果吃掉。你也許會覺得,呆子不就是吃一個連皮帶肉的生柿水果嗎,這點膽量算得了什么,簡直不值得一提,有什么可贊許的呢。其實,你不要小看這點膽量。有時,我們很可能連這點膽量也不具備。就拿我自己來說,一次酒席上,有人讓我吃蛇肉,我就沒有膽量吃它,結果失去美味佳肴的品嘗和享受。再看有些學生在幾道試題面前,就是不敢動手去做,沒有勇氣去體驗,當然其結果就會失去獲得成功的膽量。因此,我們在各科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參加各科教學活動,積極主動參與各種體驗,練出膽量,獲取新識。啟示二:體驗出真知。呆子之妻,由于沒有吃過生柿水果的皮,她只是覺得其“苦”,但究竟苦不苦,我想她很可能根本不清楚,因為她缺少大膽體驗這一過程,當然也就無法獲得其“澀”的滋味體驗,也就無法獲得真知。而呆子卻通過吃生柿水果的親身體驗,不僅糾正了其妻認為生柿“苦”的錯誤感覺,而且獲取了生柿“澀”尤其“澀得緊”的新識。為了證明呆子的“新識”是否正確,我查閱了《本草綱目》的有關柿子的記載,說“柿子味甘而氣平,性澀而能收”。這種記載正好與呆子的體驗吻合而一致,真可謂體驗出真知。可是在我們教學中,有時也會出現疏忽或者不重視學生的學習體驗,其結果誠如有位學生在給父母的信中說:“我是一個廢物,樣樣不如別人。今天班上來了個新生,老師對他講‘后面的同學基本上都是差生……,我想,我也被老師列入了差生行列吧,我感到很絕望。因為我也坐在班里的最后面。平常,老師對后面同學的學習,一般不過問,也不提問,學習成績越來越差……”出現此種情形,不正是缺乏像呆子那樣親身體驗而造成的嗎?又豈能期望他們學習成績好起來,獲得真知灼見呢!根除此弊端,唯有老師真正關心他們,通過各種途徑調動他們參與各門功課的學習體驗,嘗到甜頭,獲取真知。啟示三:體驗出智慧。呆子若不親自吃連皮帶肉的生柿水果,怎么能辨析清生柿苦不苦,又怎么能判斷出生柿澀得滿口緊著呢,可見體驗活動能使呆子變聰明,增長智慧。反之,在我們的教學中,即使某些學生像宋朝王安石筆下的方仲永的聰明過人,五歲就能寫詩的神童,如果長期放棄讓他們親自體驗的機會,一任放縱,不能繼續學習體驗,那么肯定會無所長進,數年之后,也會像方仲永那樣成為平庸之輩。
是呆癡呢,還是聰穎呢,關鍵看他是否參與體驗。參與體驗,即使呆癡,也會逐漸開化,豐實起來,聰明起來;不參與體驗,即使聰穎,也會逐步退化,干癟起來,愚笨起來。可見,體驗在人的成長過程中,如同吃飯一樣同等重要,必不可少。
關于自主學習
所謂自主學習,就是課堂上教師在學生具備了自覺自學能力的前提下放手讓學生自己做主,從閱讀、聽講、研究、實踐中獲得知識或技能。學生自主學習較之教師滿堂灌、“填鴨式”來說,要先進得多多。這種學習方式、學習行為對培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創新性、獨立性都有積極的重大作用。正因如此,我們不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創造條件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和學習成績。然而在我們的教學實際中,有些教師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卻出現了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
首先,自主學習條件不具備,就匆忙上陣,必然導致事與愿違,得不償失。怎樣才能達到學生自主學習呢?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即必須具備自覺能力和自學能力。自覺是自學的前提,它為自主創造了條件;自學是自覺的體現,它為自主奠定了基礎。怎樣培養自覺能力,首要一條是解決學生思想認識問題。德國著名作家萊辛說:“如果上帝一手拿著真理,一手拿著尋找真理的能力,任憑選擇一個的話,我寧要尋找真理的能力,而不是真理。”引導學生討論萊辛這段話的道理何在,從中深刻體味渴求獲得自學、自主能力的愿望,深刻認識渴望獲得自學、自主能力的重要。怎樣培養自學能力呢?應從整體到局部、宏觀到微觀諸多方面教給學生的自學方法,如我們語文教學,應教給學生梳理語文知識樹的方法、掌握劃分文章層次的方法、掌握歸納中心思想的方法、掌握分析文章寫作特點的方法、教給學生“三結合”(即聽說讀寫結合、語文科學習與語文學習結合、學與用結合),從中教會學生學習,培養學生自學的良好習慣,成為自主學習的主人。其次,自主學習走過場。在實際教學中,時常會出現兩種情形,必須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重視,以期糾正。一是課堂教學進程中,自主學習條件已具備,該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可是任課教師仍不讓學生自主學習,一味講解灌輸,占用學生自主學習空間,致使學生失去最佳的自主學習時機,當然也失去對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二是課堂教學過程中,自主學習條件還不具備,任課教師就將課題朝黑板上一寫,站在一旁做起自己的事來,卻放起手來讓學生自主學習。這時的學生卻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道該自主學習什么,從何下手自主學習,一片茫然。課堂上只能亂哄哄,懵懂懂,不但浪費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而且也失去了教師的必要的講析時間,尤其失去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時間。我想,此時的任課教師,倘若不去偷懶,不去省心,不去省力,用點引導的功夫,花點疏導的精力,做點開導的工作,一定于本職的教學有意義,更有起色,大有成績,因為這些任課教師的聰明是絕不亞于那些出類拔萃的人的,決不能讓自主學習走過場,空耗白費,名存實亡。第三,自主學習膚淺化。自主學習很容易流于膚淺化,因為學生的知識畢竟是有限的,受自學條件的制約,對某些問題的探討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上或淺層次上。因此,在這節骨眼上,教師千萬不能疏忽,千萬不能不過問,而應該及時,予以點撥指導,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掃清障礙,將問題的探討引向深入,進一步拓展學生認識問題的深度和廣度,使之邁向自主學習的更高境界。第四,只要老師不作必要而適當的控制,自主學習就很容易偏離課程內容或學習目標。因為是自主學習,學生往往會認為自己喜歡學什么就學什么,喜歡怎樣學就怎樣學,因而,在自主學習的進程中,稍不留神就會發生學習偏向問題。如果此時教師不加以提醒或導航,那么所學的內容就會越來越遠離了原課程內容或主題,即所謂跑題。即使偏向或跑題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開掘與培養雖然不存在太大的影響,但它畢竟與原主題內容的深度學習是兩碼事,而不是一回事,這種現象也要引起我們教師的高度注意和重視,及時對偏向或跑題的自主學習要加以有效控制,不能讓其任意所為。
不管是何種形式的自主學習和能力的培養,都離不開教師的精心指導和耐心教誨。教師千萬不要認為只要學生能自主學習,就可以撒手不管,不聞不問,就可以偷懶,享清福,而要傾心傾力學習,刻苦鉆研業務,隨時迎接學生的挑戰。因為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會隨著學生年齡的增大、知識的豐富而會越來越強,這種自主學習的能力一旦培養起來,自主學習的潛力一旦開掘出來,其能量也是不可估量的。對此,做教師的一定要有足夠的認識,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切莫掉以輕心。只有教師有更大的進步,學生才會有更大的前進;只有學生有更大的前進,教師作出的努力和付出才會值得。可見,自主學習的潛力是巨大的,它是不斷新生獲取新知的內在的永恒的動力。
我替桓公代言
桓公讀書于堂上。輪扁斫輪于堂下,釋椎鑿而上,問桓公曰:“敢問:公之所讀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魄(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讀書,輪人安得議乎!有說則可,無說則死!”輪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觀之。斫輪,徐則甘而不固,疾則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應于心,口不能言,有數存焉于其間。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輪。古人之與其不可傳也死矣,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魄(粕)已夫!”(莊子讓輪扁與桓公對話戛然而止。愚今讀至此,然為桓公不言惜矣,故愚替桓公代言,以示正聽。)代言之桓公下堂視其斫輪為車曰:“若于軸處涂油,臣試之果如何?”輪扁曰:“試畢,臣睹磨而不損,活而不澀。”代言之桓公曰:“寡人若‘軸,圣人之言為‘油,臣以為圣人之言于寡人何益?”輪扁曰:“臣也以為磨而不損,活而不澀。”代言之桓公曰:“既然,臣猶視寡人所讀者為古人之糟魄(粕)已夫?”輪扁默然,無以應。代言之桓公曰:“此椎鑿何用乎?”輪扁曰:“斫輪為車。”代言之桓公曰:“若無椎鑿,則可為輪為車乎?”輪扁曰:“不可!”代言之桓公曰:“圣人之書之于寡人猶如椎鑿之于輪車。寡人若不讀圣人之書,則事業可成乎?”輪扁曰:“亦不可。”代言之桓公曰:“此寡人以讀圣人之書為業猶如臣以椎鑿斫輪為車同為至要。寡人所言者,臣知乎?”輪扁曰:“知矣。”代言之桓公曰:“臣以斫輪喻讀書之理,寡人知也;寡人以讀書喻為業之道,臣亦知也。故寡人能以喻臣之道,臣亦能明寡人之理,是以相為可傳矣,然則臣之所言者‘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實為今人之糟魄(粕)也!”
我的感想
寫作者要有一對敏銳的眼睛,善于捕捉信息;要有一副聰慧的大腦,善于提煉信息;要有一雙勤快的巧手,善于將信息轉化為寫作成果奉獻給五彩繽紛的人類社會。
當前的學生,特別是哪些所謂的尖子學生,尤為要重視自身的心理素質的提高,不管自己出于何種原因,都不要過分與自己的追求較勁,有時真需要無為一些,讓繃緊的身心松弛松弛,有益于身心健康。我以為身心健康比什么都重要,因為沒有健康的身心,想做好其他其實也是力不從心的,當然也是做不好的。
(作者單位:江蘇灌云縣伊山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