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創新”是一個常論不衰的話題,我們每天在課堂教學中都有新的思想和方法。即使是有經驗的教師,也要面對不同的學生。即使是同一年級,也有不同學習態度、文學基礎的學生。而用不同的方法教學,這就是“創新”的體現。用同一方法去教學,是不能把課堂教學搞得很好的。當前,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把學生看作發展中的人,人人都有創造的潛能。學生要創造性地學習,課堂教學就要充滿“創新”的活力。
一、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新課標中指出:“課堂教學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實踐證明,數學課一味地講授,容易養成學生的惰性,滋生抽象乏味的感覺,所以我們要設計新穎的教學過程,使學生真正動起來,把課堂搞得生動活潑,以迎合學生的好奇心理,培養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活動中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為了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課堂教學中是這樣做的:
首先,設計趣味性的導入環節。如:“分類”一節,教學時,由生活問題“你們幫媽媽整理過衣服嗎?”引入,問題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學生參與的熱情特別高。通過這樣的導入環節,使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知識。體會到學好數學對于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幫助,從而激發起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興趣。
其次,創設學生感興趣的例題,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要調動起學生的興趣,就要讓學生產生對問題好奇心,與生活有關的問題就能達到這一目的。例如:學習“認識圖形”時,教師先讓學生準備生活中的廢舊物品(盒子、易拉罐、魔方、皮球等),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搭一件作品,并介紹作品,小組間互相評價,然后通過把這些物品分類,引出這節課的內容。這樣的學習活動學生感興趣,參與面廣,自主探索貫穿整個學習過程。
再次,創造生活化的練習題。讓學生解決與生活相關的問題,學生會比較感興趣,從而實現主動學習。在鞏固所學知識的同時,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例如:在教學有關“解決問題”的知識時,學生初步理解了數量之間的關系后,在鞏固練習時,讓學生提出生活中的問題并解決。如:媽媽買了8個蘋果,吃了3個,還剩幾個?媽媽買了8個蘋果,剩下3個,吃了幾個?我有7支鉛筆,同桌有5支,我們一共有幾支?通過解決這樣的問題,既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又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課堂教學的創新是一個再創造,這再創造就是一種求變,在課堂教學中是讓學生的思維飛起來,讓學生在學習中活起來,能說想說,敢說敢想,這就要在課堂教學中求變,為學生設置一個展現他們思想的平臺,讓學生有一個放飛思想的空間。
課程可變性的東西太多了,課堂教學不是公式,它具有不確定性。每個教師都有不同的教學語言、教學風格、教學切入點。即使同一節教學內容,不確定性的東西也很多,正是這些“不確定性”才使我們的課堂充滿新的活力,這新的活力才能給教師和學生提供創新的空間,當然也就有了創新的欲望。教師教學時的再創造實質是學生心靈想象的再創造過程,教師只是一種引導,引導學生去想象、探究。教師在教學時,僅僅是點撥一下,留給學生更大的空間去再創造。在教學內容上,師生根據不同的處境進行不同的提升、拓展、豐富,讓學生在課堂學習時感受再創造的成功感,這就會增強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學生一旦喜歡探究,那將是他們終身能力的體現,其教育意義是重大的。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體現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思想。在學生討論時,教師也可積極參與學生的討論,對學生的見解給予一定的評價,以自己的學識、水平、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實現師生之間的互動,這當然要避免“搶戲”,在對話時學生始終是課堂的主角。通過師生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補充,教師可以發現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及時加以改進,學生也能在這一過程中受到啟發,增長見識,找出自己的優缺點。
三、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實施分層教學,開展積極評價
由于智力發展水平及個性特征的不同,認識主體對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顯差異,由此所建構的認知結構必然是多元化、個性化和不盡完善的。作為一名教師要及時了解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積極評價學生的創新思維,從而建立一種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諧師生關系,營造民主的課堂教學環境,學生才會在此環境中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展示自己的個性特征。在教學中我盡量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思考、發言、討論的機會。思考是智慧的源泉,可以創造靈活性的問題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思考的積極性。發言、討論是與人合作的重要條件,可以以小組為單位讓每一個學生都有發言、討論交流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就會使學生養成多思善問的學習習慣,我們應在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學習動機和求知欲。對于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給予及時的關照與幫助,要鼓勵他們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要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對出現的錯誤要耐心引導他們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并鼓勵他們自己去改正,從而增強學習課程的興趣和信心。
現代教育理論倡導師生平等,要求在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以平等的姿態彼此對話、互學。其目的就是使每一個學生都有被尊重、被器重的感受,從而在課堂教學中營造出一種民主平等的氛圍。某些有經驗的教師在課堂上會刻意關注每一個學生,會以平等的姿態與學生對話交流,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感覺到這種平等與關愛。
以上幾點是我在教學實踐和讀書學習中的體會。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要不斷學習、反思和提升,不斷充實自己,積累經驗,在實踐中感悟“創新”的真諦,讓課堂充滿“創新”的活力。
作者簡介:國偉鳳(1978-),女,山東省濰坊市人,民族:漢,職稱:二級教師,學歷:本科,研究方向: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