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玉江
火紅的山丹丹,愿你成為我們夢想的橋梁,將老區的光榮傳統輸送到更多人的心靈殿堂。
在陜北高原上生長著一種特有的花兒,她的莖高只有一尺左右,一般為單株單花;如果營養和水分充足,有的也能開上好幾朵。花朵通常為朱紅色,每朵有六個花瓣,綻放后,修長的花瓣向外微卷,猶如熊熊燃燒的火焰,火紅艷麗,很是招人喜愛!
這種花兒就是令人心儀和憐愛的山丹丹了。
山丹丹,喜陰涼,往往生長在陰坡低洼地帶,當地民間素有“山丹丹開花背洼洼紅”之說。花期在6至9月份。陜北夏秋少花,每當這個時候,廣袤的黃土高原呈現出一片翠綠。當你正迷醉于滿目蒼翠時,不經意間就會猛然發現,在那濃密的雜草叢中,一株株火紅的花朵,仿佛在向你招手致意!你便會情不自禁地跑了過去,親昵地撫摸著這火紅的花朵,一股親切、清香、喜悅之情頓時涌遍全身。
然而,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由于生態失衡,水土流失加劇,火紅的山丹丹曾經一度淡出人們的視野,直至瀕臨絕跡。好在上世紀90年代末,國家實行退耕還林、封山禁牧政策,給老區生態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經過10余年的不懈奮斗。如今,當你行進在陜北這綠意盎然的千溝萬壑間,一定會覺得與林草茂盛、小橋流水的江南地區沒什么兩樣。這才使得這火紅的山丹丹又綻放出她熱烈的風采,顯露出她尊貴的倩影。
“一道道山來一道道水,中央紅軍到陜北;山丹丹開花紅艷艷,毛主席領導咱打江山……”一首熱情奔放的《山丹丹開花紅艷艷》傳遍祖國長城內外,將延安、將陜北與中國革命緊緊地聯系在一起,曾鼓舞和激發了多少人為中國革命與建設前赴后繼、不懈奮斗!是呀,山丹丹雖然立身于陰坡少陽的地方,但她頑強地盛開出火紅的花朵,讓人心中頓時亮堂起來,給人以希望和信心。黨中央在延安時期,經濟極度困難,而毛主席和他的戰友們,沒有被困難所嚇倒,領導人民軍隊,百折不撓、英勇奮斗。實行精兵簡政,開展大生產運動,自力更生、豐衣足食。在世界最小的指揮所——土窯洞里,指揮了最大的人民戰爭,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奪取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
在我國,南有映山紅,北有山丹丹。人們一想到山丹丹就會聯想到樸實厚道的陜北人民。“千家萬戶把門開,快把咱親人迎進來;熱騰騰的油糕擺上桌,滾滾的米酒捧給親人喝。”當年,在中國革命最艱難時期,老區人民伸出粗壯的臂膊,敞開寬廣的胸懷,接納了歷經千難萬險來到陜北的毛主席和他率領的中央紅軍,為中國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同時,黨和紅軍也時刻以解放勞苦大眾為己任,拯救了苦難的陜北人民。山丹丹不僅詮釋了陜北人民的高尚品質,而且作為革命的象征,成了黨中央、毛主席、中央紅軍與陜北老區人民情深意長的紐帶。
在新的歷史時期,勤勞淳樸的陜北人民,以山丹丹為榮,并將山丹丹作為延安的市花,繼續秉承山丹丹的品格,在建設老區、發展老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進程中,續寫著新的華章!如今,睡土炕,喝米酒,聽一首《山丹丹開花紅艷艷》,已成為前來延安朝圣和紅色旅游的人們的一個必然選擇。由于山丹丹的生物習性,使它只能局限在那小范圍的“背洼洼”上,很難讓人領略到她紅火的真容。當下一些有識之士,正在著手研究改良山丹丹,嘗試將她移植在城市或旅游景點景區,使其更具適應性,進而大面積栽植推廣,讓前來延安的游客一睹她攝人心魂的風采!
火紅的山丹丹,愿你成為我們夢想的橋梁,將老區的光榮傳統輸送到更多人的心靈殿堂。同時也希望你能夠在延安廣袤的城鄉大地上蓬蓬勃勃、紅紅火火地生長起來,進而紅遍整個黃土高原,映紅祖國四面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