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雞應激反應的病害及其防治
應激反應是指動物對體內外各種異常刺激所產生的非特異性防御反應。因動物種類、體質和所處環境的不同,對應激源的敏感程度也不同。蛋雞具有膽小、對外界反應敏感的生理特點,發生應激反應更為嚴重,輕則生產性能和免疫機能降低,重則發病死亡。隨著養雞業的高度集約化,應激反應帶來的損失日趨嚴重,掌握蛋雞的應激反應并加以控制,對于養好蛋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環境的變化。蛋雞生活環境的溫度過冷或過熱,濕度過大或過小,突然的異常聲音、動物叫聲、雷電、燃放煙花,日光超強超時照射,雞舍通風不良、雞舍中的氨、硫化氫、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氣體濃度過高等,都是蛋雞的應激源。其中,溫度的變化,特別是短時間內溫度的大幅度變化,是雞的重要應激源。在雛雞階段,雞舍溫度低容易引起雛雞發病死亡。而成年雞由于其體溫高、代謝旺盛、無汗腺等生理特點,耐受高溫環境的能力低,高溫環境會引起成年雞的新陳代謝和生理機能發生改變,甚至造成發病死亡。
2.飼養因素。蛋雞日糧不全價或營養過剩,飼料的突然更換,飼喂時間、次數、喂量的改變,飲水不足或水質不良、水溫過低等,都能成為應激源,引起蛋雞發生應激反應。
3.管理因素。生人或動物突然進入雞舍,飼養員更換工作服,飼養員粗暴動作,大聲喊叫,飼養密度過大,稱重、斷喙、保定、追捕、驅趕、轉群、投藥、相互爭斗、接種疫苗、環境污染、環境改變、長途運輸等,可以引起蛋雞發生應激反應。

4.疾病因素。蛋雞患有疾病大都會引起應激反應,致病因子可使蛋雞發生嚴重的應激反應,甚至發生死亡。
蛋雞發生應激反應的表現,有時為局部性的,有時為全身性的。應激源種類和大小的不同,蛋雞發生應激反應的表現形式和程度有所不同。蛋雞受到強烈的應激源刺激時,無任何臨床癥狀會突然死亡。一般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神經癥狀。多數表現為極度興奮,狂躁不安,驚群聚堆或奔跑,口吐白沫、流涎嘔吐,顫抖鳴叫,倒地抽搐。有的表現為精神沉郁,活動量減少。
2.循環系統的癥狀。心率不齊、心率加快、血壓升高,血液濃稠,低血氮、高血鉀,心臟負擔過重。
3.消化系統的癥狀。胃腸道缺血,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多,而胃腸黏液分泌不足,肝臟功能降低,腸道菌群和消化功能紊亂。表現為采食量減少或不食,飲水增加,腹瀉或便秘,飼料轉化率低,生長發育減緩或停滯。
4.呼吸系統的癥狀。肺部缺氧、缺血,呼吸困難,頭面腫大,呼吸道和肺部容易感染發病。
5.免疫系統的癥狀。免疫器官萎縮,免疫功能降低或紊亂。
6.機體代謝的癥狀。內分泌失調,新陳代謝加快,營養消耗增加,蛋白質合成減少,分解代謝增強,合成代謝減弱,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解毒、排毒機能降低。
7.生殖系統的癥狀。公雞性欲降低,精液中精子數下降;母雞則表現為拒絕交配,胚胎發育不正常,生產畸形蛋。

1.選擇抗應激品種或品系。選育抗應激品種或品系建立種雞群,逐漸淘汰對應激敏感的品種或品系,從遺傳繁育上解決蛋雞的抗應激能力。商品代蛋雞采用配套雜交繁殖,降低商品代蛋雞應激的敏感性。
2.加強日糧中抗應激營養素的供給。蛋雞日糧配合時,要注意抗應激營養素的添加。維生素和礦物質營養素重點保證維生素A、E、C族維生素及鉻、銅、鐵、錳、鋅、鎂、硒、鈣、磷、鈉的供給,緩解應激引起的抗氧化物酶的活性,提高機體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電解質營養素重點保證碳酸氫鈉、碳酸氫鉀、氯化鈉、氯化鉀的供給,對于維持酸堿平衡、緩解應激反應、增強機體的抗病力、維持蛋雞正常的生產性能都具有很好的效果。
3.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場址的選擇、設計、舍內設備等設計要合理,滿足蛋雞的生理需要,避免和減少外界因素的干擾。要依據蛋雞養殖的數量、個體大小和用途,確定飼養密度和圈舍空間。雞舍內要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至少做到冬季保溫,夏季防暑。要注意控制舍內溫度相對穩定,減小溫差。要加強雞舍的通風換氣,降低有害氣體含量,給蛋雞一個清潔、安靜的生活環境。
4.加強蛋雞生產周期內重點階段的管理。在蛋雞飼養過程中,要加強蛋雞重點階段的飼養管理,特別是雛雞階段、運輸階段、免疫階段、轉群階段和母雞生產階段,是蛋雞應激反應的高發階段。在此階段,要采取相應措施,盡可能減少和避免應激反應發生。
5.做好疾病的預防。要做好蛋雞生活環境的衛生消毒工作,雞舍、飼養用具應當定期徹底消毒。病雞要隔離飼養。病死雞要進行焚燒或深埋等無害化處理,切忌隨意丟棄。要搞好預防接種免疫,預防傳染性疾病的發生。防治雞病使用的抗生素藥物,應當選擇安全有效的藥物交替使用,防止致病微生物產生抗藥性。要防止犬、貓等家養動物進入雞舍,注意消滅蒼蠅、老鼠等有害動物。
(柳運富 徐 波顧世娟 郝連生 吉林省集安市畜牧獸醫站 13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