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雞常見疫病的主要臨床信號(上)
新城疫 肉雞新城疫是由副黏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烈性傳染病,病原為雞新城疫病毒。目前認為雞新城疫病毒為單一血清型,我國一直將雞新城疫的撲滅計劃列為禽疫病防治重點,是納入強制性計劃免疫的重大動物疫病之一。本病主要特征是患雞發熱、呼吸困難、嚴重下痢,神經紊亂、不自主點頭現象、黏膜和漿膜出血;典型新城疫的主要信號是腺胃黏膜出血。

商品肉雞必須進行新城疫疫苗的免疫接種。一旦新城疫暴發,要在污染雞場的周圍進行快速大范圍的接種,可以降低病毒進一步傳播、擴散的風險。
肉雞低致病性禽流感 低致病性禽流感又叫致病性禽流感、非高致病性禽流感或溫和型禽流感,它是指某些致病性低的禽流感病毒毒株(如H9N2亞型)感染肉雞引起的以低死亡率和輕度的呼吸道感染等臨床癥候群,其本身并不一定造成雞群的大規模死亡。
低致病性禽流感的信號:感染后往往造成雞群的免疫力下降,對各種病原的抵抗力降低,常常易發生并發或繼發感染氣囊炎、腹膜炎,損傷主要發生在呼吸道、生殖道、腎或胰腺。因此低致病性禽流感對肉雞業的危害也是很嚴重的,每次突然暴發的高死亡率疫病信號,往往就是低致病性禽流感。
快大型肉雞很少接種禽流感疫苗;但對優質肉雞,必須進行禽流感疫苗免疫注射。建議禽流感免疫程序(包括種雞和優質肉雞):10日齡以內,用H9N2亞型和H5N1亞型禽流感疫苗每只各0.3毫升,分別皮下注射;25日齡,用H9N2亞型和H5N1亞型禽流感疫苗每只各0.5毫升,分別皮下注射;120日齡(產蛋前),用H9N2亞型和H5N1亞型禽流感疫苗每只各0.5毫升分別皮下注射,或二聯禽流感疫苗,每只0.5毫升,皮下注射;3個月后加強免疫一次。

傳染性支氣管炎 雞傳染性支氣管炎是由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呼吸道傳染病。其臨診特征是呼吸困難、發出啰音、咳嗽、張口呼吸、打噴嚏;如果病原不是腎病變型毒株或不發生并發癥,死亡率一般很低。
對肉雞危害最嚴重的是腎型支氣管炎,其癥狀呈二相性:第一階段有幾天呼吸道癥狀,隨后又有幾天癥狀消失的“康復”階段;第二階段就開始排水樣白色或綠色糞便,并含有大量尿酸鹽,病雞脫水,表現虛弱嗜睡,雞冠褪色或呈紫藍色,致死率高。其典型病理變化的信號是花斑腎,輸尿管內充滿尿酸鹽。有效的疫苗接種是預防本病的關鍵。免疫程序可參考表1。
傳染性法氏囊炎 傳染性法氏囊炎是由傳染性法氏囊炎病毒引起的一種危害小雞的急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在肉雞生產上導致的經濟損失主要表現在:3周齡以上的肉雞感染發病,造成大量死亡,并且有一定程度的免疫抑制;3周齡以下的肉雞感染,可表現出臨床癥狀,同時伴有永久性的免疫抑制。傳染性法氏囊炎的典型臨床信號是法氏囊腫大、出血,應用中等強度毒力的法氏囊疫苗免疫是控制傳染性法氏囊炎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
肉雞包涵體肝炎 肉雞包涵體肝炎是由禽腺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臨床上以病雞死亡突然增多,肝臟出血,嚴重貧血,黃疸,肌肉出血和死亡率突然增高,并在肝細胞中形成核內包涵體為特征。主要感染雞和鶉、火雞,多發于3~15周齡的雞,其中以3~9周齡的肉雞最常見;近年來發病日齡有所提前,最早的見于4~10日齡肉雞。
肉雞包涵體肝炎典型的病理變化信號是:肝腫大,質地脆弱、易碎,表面有斑狀出血。目前尚無有效疫苗和特殊的藥物,也無良好疫苗用于預防。發病期間,電解多維、維生素C、魚肝油、K3全程應用,氟苯尼考、頭孢菌素交替應用,黃芪多糖和保肝護腎的中藥聯合使用,可防止繼發、并發癥。
(未完待續)
(劉召海 沂南縣銅井鎮畜牧獸醫站 276300)

表1 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疫苗免疫程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