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方奎:有多少禮物可以長久地陪伴!
實干派技術男當了爸爸,
不難想象,陪伴女兒成長的征途中自然也少不了對科技產品開發探索這一項。
邱方奎為了給女兒送上一份陪伴禮物,花費了太多太多的心思。
但這也成了他創業的動力。
談及女兒,邱方奎以“神奇的互動”打開了話匣子。他回憶說,當時妻子懷孕,他曾對著妻子的肚子問:“你到底是公主還是王子?你要是公主的話,你就動一下,你要是王子的話,你就動兩下。”結果寶寶真的很配合地動了一下。難道寶寶真的和他如此貼心,好奇心爆棚的他隨即追問:“如果你是男孩的話,你就動一下,如果你是女孩的話,就動兩下。”結果寶寶這次動了兩下,談及初次與女兒的互動,邱方奎現在仍感覺特別神奇。那一刻,他的心和這個沒見過面的小家伙緊緊地拴在了一起,他曾設想著,孩子出生后他就把她拴在身邊,時刻不離左右??涩F實繁忙的工作卻讓他的愿望變成了奢望。
因為工作繁忙,每周一至周六邱方奎都無法陪在女兒左右。每天基本上一早6點多出門工作,晚上11點以后才能下班回家。為了不打擾家人休息,他只得自己睡一間房,他翹首以待周日快點來,因為那是他陪伴女兒雷打不動的時間。“以前周日還會有一些其他安排,但從去年開始,我周日的時間只會和家人和孩子在一起,工作電話一律不接。因為轉瞬間,那個在媽媽肚子里和我互動的寶寶都3歲多了,我不能再錯過她的任何成長了!”說到這里,邱方奎滿心的無奈和感慨。
像許多忙碌的爸爸一樣,邱方奎的生活中心也偏向于事業。但當驚覺轉瞬女兒已經3歲多時,他開始努力尋找事業與育兒間的這份平衡,他開始想方設法在可以陪伴孩子的時間里向孩子傳遞更多來自父親的關愛。
因為平日里孩子都由媽媽帶,在室內讀書、畫畫的時間比較多,所以,休息日時他便變身戶外大使,帶女兒去戶外親近大自然,盡情地探索、玩耍,做運動。草地上,女兒最喜歡坐在爸爸的肚子上,和他一起做仰臥起坐,樂得前仰后合。邱方奎笑著說,女兒和他在一起玩時總是特別瘋,因為相對于媽媽,他總會給孩子更多的自由,更多的肯定與支持。有陣子女兒特別喜歡畫畫,墻壁上到處都是她的畫作。媽媽認為不妥,一再提醒孩子要畫在紙上;可他卻一邊鼓勵女兒的創作熱情,允許女兒偶爾畫在墻上,一邊耐心引導女兒心甘情愿地將畫作從墻上轉到紙上。之后,女兒又愛上了各種粘貼,同樣粘得滿墻都是,他仍愿意更多地理解女兒展示的愿望,兩人甚至為了怎樣才能貼出好看的墻面探討不休。吃飯時,媽媽會提醒女兒這個菜有些咸或有點辣,可他總是鼓勵孩子自己去品嘗再做判斷。去游樂園的時候,當女兒想去嘗試刺激的娛樂項目可又有點害怕時,他永遠都是一拍胸脯示意女兒大膽嘗試,一副“有爸爸保護你,別擔心”的模樣。
所有父母都知道陪伴孩子的重要性,而邱方奎想說的是,陪伴是為了讓孩子有探索這個世界的勇氣,發現它的美妙和趣味。他深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親能給孩子帶來更多的信心和勇氣。以前他虧欠女兒的細致陪伴,他希望用更高效的方式補回來。
邱方奎是個十打十的“實干派”男人,動手能力來自于小時候對硬件的喜愛,他回憶,當年家里所有的機器都被他拆過,包括那時相當貴重的電視機?!半m然我深知拆了以后裝不好就完蛋了,可仍難忍好奇心,為什么電視機會出圖像,從哪里發音,我一定要弄個清楚。”回憶起兒時趣事,他笑得像個孩子。當這個實干派男人成了爸爸,不難想象,陪伴女兒成長的征途中自然也少不了對電子產品開發探索這一項。
閱讀機器人誕生記 邱方奎的妻子出身書香門第,深愛閱讀,所以,女兒出生后,媽媽便十分注重孩子閱讀能力的培養。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已能安安靜靜地看書,現在,3歲多的寶寶至少已看過2000本書,基本上每天都要看個六七本書才滿足。

和許多父母一樣,邱方奎現在也意識到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非常重要。他笑稱自己和女兒比起來,可是差得太遠了,真正大量的閱讀差不多是從讀研究生時才開始的,所以總覺得有很多遺憾,與書相見恨晚。
這種遺憾讓他一直十分關注各國的閱讀水平,仔細研究過一組有關不同國家平均閱讀水平的報道數據。他發現,就中國近10年情況而言,平均閱讀水平保持在人年均1.5本書,而日本近10年人均閱讀量在不斷增加,現在基本上是人年均閱讀46本書左右“我們真的應該去關注中國人的精神食糧問題了,閱讀確實需要從小培養。閱讀能力和審美力的提高,也要建立在從小讀了大量好書的基礎上的?!鼻穹娇鼘Υ撕苁歉锌?。
但作為當時因工作忙得團團轉的父親,他也深知中國職場父母的苦衷,能將孩子摟在懷里,一起讀有趣的繪本的時間太有限啦!有一次,他和女兒讀完了好幾個故事后,女兒依然意猶未盡,仰起小臉問:“爸爸,你能不能給我造一個機器人,可以一直給我講故事?”對啊!為什么不能設計出一款陪伴式的機器人送給女兒呢?要知道他當時已經進入了機器人行業,是Jibo家庭機器人在中國區的推廣負責人。為什么我不能專門給女兒制造一個可以講故事的機器人呢?!這個想法一冒出來,他毅然辭職,立志要制造出一款能夠陪伴孩子閱讀的機器人。
女兒全程參與設計 如何設計好這款“閱讀機器人”禮物,邱方奎著實下了苦功。他不想制作那種相當于兩三歲小孩表達能力和智商的機器人,因為它們無法更好、更持續地跟孩子交流,充其量只是更好玩一些,但孩子們玩上一陣便會厭煩,這可不是他想要的。他想起女兒有一陣喜歡畫畫,他曾給女兒買過電子畫布,雖然也好玩,但女兒用了一段時間后再也不用了,他不想自己設計的這款機器人沒幾天就被女兒嫌棄。“科技產品有跟風的情況,市面上給孩子用的機器人也不少。但大部分產品還是以教孩子們認字、認知、學數學為主,我想做的是培養孩子的閱讀欣賞水平的機器人。”秉持著這樣的想法,邱方奎將經典繪本閱讀作為機器人的主打內容,開始研發。

設計團隊一口氣畫了60多個卡通形象,可他都不太滿意,但又說不清哪里不對勁。后來他想起來,要請女兒當參謀,畢竟這是要送給她的禮物。他將圖紙都拿回家給女兒看,女兒翻著翻著,突然指著其中一個形象說:“這個有點像胡巴(電影《捉妖記》中卡通形象),只是比胡巴瘦了一些?!睂?,精靈,孩子們一定喜歡由閱讀精靈陪伴閱讀。于是他讓設計團隊按照“精靈”的感覺重新設計了形象,也給他的這個機器人命名為 “伴讀精靈”。直到現在,他都記得樣品拿回家那天女兒愛不釋手的模樣。“當時她左摸右看,可一不小心卻將樣品摔壞了,她委屈得要哭,我連忙想辦法把它修補好,再遞給她時,她儼然捧著珍寶般小心翼翼。”邱方奎感動地說。等到真正批量生產的樣機拿回家時,女兒早已熟悉了這個老朋友,因為很多功能都是她親自試驗過的,甚至就是根據她的需求開發出來的。
當然,設計這個機器人,邱方奎并不是說讓它去替代父母的陪伴,而是希望它可以成為對孩子陪伴的有益補充。尤其是中國的很多家庭白天由老人帶孩子,父母都要上班,那么孩子想聽故事時,“伴讀精靈”就能隨時滿足他了。他和女兒反而也因“伴讀精靈”變得更加親密,因為女兒白天聽了故事,等爸爸一下班就要迫不及待地把聽來的故事講給爸爸聽,再和他一起討論故事細節,閱讀熱情更高了。
看著女兒盡享閱讀的快樂,想著有更多的孩子身邊有了“伴讀精靈”,邱方奎覺得算是為女兒和自己的創業都送上了一份滿意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