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金鈺,紀 旭
(安徽理工大學 化學工程學院,安徽 淮南 232001)
據中國教育在線統計[1],2017年全國高考大部分省總錄取率大于80%。這表明,中國的大學教育已經進入大眾化階段。但是,大眾化大學教育卻沒有很好地解決社會對創新人才的需求。現在普通高校的大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問題:(1)只看教材,不讀參考資料;(2)僅上課聽講,不提問;(3)只顧自學,少討論;(4)只會死記硬背,不會分析歸納;(5)只有模仿能力,沒有創新能力。很多大學生雖然學過很多專業課程,但不會解決任何專業技術問題。他們的觀點就是:專業課沒有用。從事本行業的,到了工作崗位再跟老師傅們學;不從事本行業的,學了也是白學。產生這一誤區的根源在于:(1)學生不重視專業課。化工專業本科生的專業課多集中在第六、七學期,此時正是考研學生的備考期,到了第七學期,又要找工作,沒有考研意向的同學忙于各種招聘會,學生似乎有點分身乏術,不得以才不重視專業課。因此,大部分學生對待專業課的態度是:上課心不在焉,考試得過且過。(2)學校重視學生的就業情況而忽視了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學生利用上課時間去應聘,去面試,教師不得不準假,專業課的學習也就耽誤了。即使少數學生出現在課堂上,也忙于鉆研英語口語、面試技巧,根本不聽課。學生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專業課程的學習中,嚴重影響到教師的教學積極性。課前備課視野放不開,課堂上忽視師生互動環節,形成“只有教師聲音的課堂”,課后出幾道題來個開卷考試,學生輕輕松松地過關,教師按部就班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導致教學質量嚴重下滑[2-3]。
很多院校的指導思想是強化基礎、淡化專業,專業課的學科基礎知識在深度和廣度上都大大加強,而專業知識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指導意義大為削弱。專業課教材上的例題、習題脫離實際,只注重技巧和過程演繹,把實際問題肢解為一道道獨立的應試題目,機械地套用公式求解。結果是只要做一些題目甚至強記一些答案,應付考試,混夠60分就足夠了,專業課成了學生混學分的捷徑。專業課實踐教學相對薄弱,專業實驗課往往是一群學生圍觀一個學生動手操作儀器,甚至是所有學生看著指導老師操作儀器,然后記錄一組數據,處理成一個“完美”的實驗報告。專業實習往往流于形式,在生產現場走馬觀花,最后提交一份實習報告。專業課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學了很多專業課,“做”了不少實驗,獲得了合格的學分,但遇到實際問題還是無從下手。改革專業課的教學模式、考核體系,提高專業課的教學效果勢在必行。
化工專業要培養的人才是創新應用型的人才,既能從事現代化工生產,又要負責技術轉化、推廣和管理。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貼近化工生產實際,能夠自如解決化工生產中的實際問題,這需要專業知識、技能、品德、意志等多方位的培養[4-5]。
專業知識、技能的培養離不開專業課教學。專業課教學是由課堂教學和實踐過程組成的一種教學活動。通過專業理論知識的教學,實驗、實習、課程設計的培養,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理論聯系實際地向學生傳授專業知識,訓練專業技能,培養分析、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是實現專業培養目標的必要過程。
化工專業課的教學不僅是向學生傳授課本上的專業知識,更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這就需要改變傳統的以解題式作業為主的教學模式。在課程考核中可以采用提交小論文的方式,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創新能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對本校化工專業2014-1/2班學生圍繞 “專業課”進行問卷調查,具體問題如下:
(1) 化工專業應該開設什么樣的專業課?
(2) 應該如何對待專業課學習?你(學生)是怎樣對待的?效果如何?
(3) 你(學生)希望老師怎樣講授專業課內容?請提出想法與建議。
統計、分析調查結果,明確了學生對專業課的真實想法。針對第一個問題,47.8%的同學認為專業課應該與化工過程緊密結合,反映最新生產應用技術,建議開設化工軟件應用、流程模擬等實踐性課程。
對于第二個問題,29.9%的同學認為專業課與自己將來可能從事的行業無關,采取應付考試的態度對待專業課學習,不求任何效果。61.2%的同學認為專業課重要,本著認真的態度學習,但遇到需要與實踐結合的知識點時,由于實踐課程的相對缺乏,逐漸失去學習的好奇心,后來也就為了考試而學。其余同學幾乎完全沒有自己的思想,沒有目的地學習專業課。
對于第三個問題,將近1/4的同學希望學生能介入專業課的講授,但大多數學生仍樂意聽老師講授。
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互動過程,課堂上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建立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現在我們面臨的大學生都是90后,90后大學生智商高、好奇心強、容易接受新事物,再加上手機、網絡的發展,他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效率高。但這群學生自控力較差,很多學生上課都離不開手機。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講授備課內容,不顧學生的學習動態,教學效果不會好。有些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目標不明確,上課只是為了應付老師點名。因而,專業課教學不僅要把教師對這門課的理解及工業實踐應用傳授給學生,還應該引導學生認識專業課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學習專業課的興趣。上課時可適當提問一些思考性的知識點激發學生思考,隨機出個小習題(5分鐘內解決),讓學生當堂書面練習并提交結果,提交的結果既能反映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又能當一次考勤(缺作業的無疑是曠課的),在學生做答時從教室轉一圈觀察學生的課堂動態。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改善專業課教學效果僅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課外教師也應該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始終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課余時間,可以通過QQ、微信,解決課堂上未能及時消化的知識點。通過多種形式的教與學,師生關系融洽,學生學習效果也有所改善。
在《工業催化》課程教學中,嘗試推進課堂講授和分組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比如,講授“催化劑的選擇性”,設計討論題目“舉例說明催化劑的選擇性在工業上有何意義”,課堂上認真聽講的同學能夠及時根據教師的講解和自己的理解,從實際工業過程中篩選出佐證催化劑選擇性的實例。不能當堂解決這一問題的學生,只能把它當作課外作業,課后補,這樣可以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借助網絡平臺,不受時空限制,自由學習,加深對重點、難點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對于教學內容“催化劑制備技術新進展”,給學生布置創新性作業,讓學生在了解現有的新技術基礎上,嘗試設計新的制備方法。將全班學生分成七個組,每組五人左右,要求每組學生在課堂上交流本組設計的最優方法,接受教師和同學的提問,全班同學參與討論。依據口頭表達及回答問題的結果,評定成績,此成績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
但是,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學生討論時,每組仍只有個別學生積極踴躍,其他只是聽眾;或是事先網上查閱資料并打印,討論課上照著讀,仍缺少思索、加工過程,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習慣于老師“填鴨”。由于班級學生數較多,個體的求知欲差異較大,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能覆蓋所有學生,針對不同學習方法的學生群體,采用不同的課程考核方法,但不同考核方法得失分標準如何統一又是一個新問題。
化工高等教育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短時期難取得突飛猛進的效果。在專業課教學中循序漸進,教師不斷革新教學方法和手段,學生從根本上認識專業課的重要性,積極配合教師,師生共同努力,化工專業課的教學質量必將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柴 龍.2017年全國各省高考錄取人數與錄取率匯總[EB/OL]. [2017-08-23].http://gaokao.eol.cn/news/201708/t2017 0823_1549178.shtml.
[2]何 方,綦秀文.專業課教學對學生工程能力的培養研究[J].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33(2):48-49.
[3]陳祎平,張 岐,李嘉誠,等.以綠色化學理念貫穿精細化工專業課教學[J].大學化學,2014,29(1):22-25.
[4]楊明平,曾堅賢,鄭柏樹.化學化工類專業人才的大類培養模式及其課程體系建設[J].山東化工,2016,45(3):113-115.
[5]王會生,黃華良.大化工類本科院校無機化學教學改革與實踐[J]. 廣東化工,2015,42(23):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