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史學方法與史學發展:《食貨》與20世紀上半期的中國經濟社會史學

2017-04-10 18:35:49阮興
社會科學動態 2017年6期
關鍵詞:方法研究

阮興

史學方法與史學發展:《食貨》與20世紀上半期的中國經濟社會史學

阮興

《食貨》是20世紀30年代中國史學界流行一時的專門研究中國經濟社會史的刊物。其辦刊宗旨與風格當時自成一種學風,既重視史料的收集,又不忽視史學方法。其史學方法的提倡與運用,對20世紀上半期中國經濟社會學的發展產生過不可忽視的影響。對《食貨》所提倡與運用的史學方法進行研究與分析,有助于深入認識與理解20世紀上半期中國經濟社會史研究的發展狀況、趨向與特征。

《食貨》;中國經濟社會史;史學方法

1934年12月陶希圣創辦《食貨》半月刊①。《食貨》創刊后很快引起社會與學界的關注,成為流行一時的刊物。與北平學術界關系密切的《北平晨報》很快刊出介紹陶希圣創辦《食貨》的學術通訊,“這種‘食貨’運動是代表對于中國社會史的研究上的一個新的動向”②。《文化建設》雜志也發表了介紹《食貨》的文章,認為在中國社會史研究方面,《食貨》“指示著此后應走的途徑”③。在銷量上,《食貨》甚至一時超過了由顧頡剛創辦的著名的《禹貢》。據陶希圣稱,《食貨》開始每期只印行兩千份,但《創刊號》發行后一星期,便又被迫又再版一千份,到第1卷第5、6期,印行數已達四千份。④而《禹貢》初期每期印五百份,后來每期才增加到一千五百份⑤。不僅如此,《食貨》“在日本方面銷售不少”⑥。陶希圣“主編《食貨半月刊》,講求方法,同時注重資料,必須從資料中再生產之方法,才是正確的方法。《食貨半月刊》出版兩年半,自成一種學風”⑦。在史學研究方法上,《食貨》所倡導與運用的主要有地方志收讀法、社會分析與社會調查方法、統計方法等。

一、地方志收讀法

民國以來,地方志的史學價值已日益引起史學研究者的高度重視。“利用方志史料研究往昔和當時的社會,這在民國也成為一種風尚了。”⑧民國時期,不少史學名家治史即非常注重方志的利用。如陳垣利用《至順鎮江志》里的史料,考證了元也里可溫教在中國的傳播。胡適利用顧頡剛為其從《江南通志》中查得的清代康熙、雍正年間江寧織造和蘇州織造的職官表,考證曹雪芹的家世與生平,使紅學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⑨。但30年代初期的中國經濟社會史學界,利用方志來進行研究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正如陶希圣所說:“這幾年來,大家正在撇開了廣州、泉州、明州、揚州、蘇州、杭州高談宋、元、明的社會。大家正在撇開內蒙的鹽場、牧場談契丹。”⑩

顧頡剛是《食貨》的熱心發起人之一,對方志比較重視,其興趣與研究領域雖非經濟社會史,但似乎洞察了當時經濟社會史研究領域的這一不足。《食貨》創刊后,顧頡剛即致信陶希圣,提議從地方志中里找尋經濟史料?。這一提議與陶希圣創刊《食貨》時提出的“特殊問題的提出和解決。局部歷史的大翻修、大改造”的思路正相一致。陶希圣認為顧頡剛的提議是一個切要的工作,并于《食貨》第1卷第2期發出經濟社會史研究者共同著手搜讀方志的倡議。其實,對于從地方志中搜集經濟社會史料,陶希圣早有此意,只是騰不出工夫來做這一工作,因為當時“還沒有把中國社會和經濟的歷史概況弄清爽,還有不少的書是要看一看的,譬如二十二史”?。但陶希圣認為在對社會的歷史過程的認識稍有頭緒之后,便應下工夫從地方志里搜求經濟社會史料,盡管這是一個要費很多勞力的工作。陶希圣指出方志雖是當地稍有史地知識的文人,或稍有名望的文人的作品,并非全部是原始的材料,因為這些人在作方志時并沒事先經過社會調查。但其有兩方面的價值:(1)它是研究一地的歷史的最方便的書;(2)它保存有人口、食貨等方面不少原始的記錄,因為這些記載都是從功令、檔案里來的。尤其是其中關于地方風俗、財政經濟制度的記載比較清楚。為此,陶希圣提出搜讀地志的兩大原則:“第一個原則是先讀有大都會的地方的縣志”。陶希圣認為由此可看出大都會的發達史、從前的大都會的衰落過程以及現代大都會的起源發達經過。在大都市史初步作過后,再選擇別種類的方志;“第二個原則是分工的辦法”。陶希圣指出分工最好以本省人讀本省的地方志。這是由于容易啟發興趣,也是由于本省人對本省的地方情形知道的多些?。

同期,鞠清遠也在《食貨》撰文對地方志的收讀方法作了詳細的論述。鞠清遠認為,中國的方志書,尤其是縣志,大部分是官書。其編纂者的學識與眼光往往不甚高明。并且在章節與格式上,又往往相同。而其中建制、沿革、官制、孝子、節婦等記載往往占去不少,這些材料對于經濟史的研究往往沒有什么用處。但地方志自有其研究上的價值在,因為“有許多經濟史料,在他處很不易找到,而在方志書中,可以找到”。但鞠清遠認為中國的方志,數量太大,因此,應先確立中心問題,以此進行選讀,以節省時間,增加效率。其具體建議是:“(1)先讀歷史上重要經濟都市的方志。——以都市為中心。(2)先讀在水路交通線附近的府縣方志。——以交通線為中心。(3)先讀歷代重要工業或礦業區域的縣府方志。——以工業礦區為中心。”鞠清遠進而闡述了以這三個中心問題搜讀地方志的原因、意義及研究上的便利。鞠清遠認為,以都市為中心,可以得到中國經濟都市發展的一般原則,同時也可知在都市的貿易領域里,工商經濟發展到什么程度。同時以都市為中心,在研究上有三個方面的便利:“(1)由一大經濟都市,可連帶的研究許多小都市。(2)許多小都市的發展,或者也按照大都市的發展原則,假如不是采取同樣的形式,至少可使我們知道或者還有另外的特殊原因。(3)假如能明了大都市在工商業方面,有什么特殊勢力,或特殊貢獻,我想這樣也可使我們明了所謂國民經濟,究竟發展到什么程度”;以交通線為中心,是因為中國的經濟狀況,自古至今,似乎都是不平均的。在水陸交通線附近的都市、府縣、村鎮、驛站,都因地理環境的關系,而特別發達一些。其研究上的便利則是:“(1)可以明了交通路線,對于經濟發展的影響。(2)可以明了由交通路線之改變,而經濟中心如何變遷。(3)這樣可以明了在特殊環境的地方,經濟發展的實況。(4)這樣可以推知,比較不在交通線上的都市的經濟的實況”;至于以工業礦區為中心進行研究,鞠清遠認為是由于古代關于這類事件的記載太少,希望借此可以得到關于古代礦業組織的記敘,同時借此認識當時工業礦業都市的發展過程。鞠清遠認為這三種讀法,有許多地方難免相互重復,但可以設法避免。如以交通線為中心來讀方志,則可不必讀重要都市的方志。最后,鞠清遠指出了在讀方志時不應忽略的幾個方面,如方志中的《雜錄》與《金石錄》以及關于驛路、水路交通、驛站的設置地點與組織、物產、貢賦、和買、寺院、廟會、市、集會、水利事項、橋梁建設等種種記錄。鞠清遠認為這些記載往往容易為人所忽視,但它們都是對研究中國古代經濟社會史有重要意義的史料。?

為倡導地方志的收讀,《食貨》第1卷第5期刊載了瞿兌之的《讀方志瑣記》,這是瞿兌之以前讀地方志時所作的筆記,載有戶口、實業、賦稅、醫藥、宗祠等經濟社會史料?。《食貨》刊載瞿兌之的文章,不無樹立范例之意。瞿兌之是民國時的方志學名家,從二十年代即開始注意從方志里收集史料,歷時十余年之久,收獲頗豐:“端居讀史,見有關制度風俗者,輒隨筆記錄之。積十余年寒暑,遂充箱篋”?。后來,瞿兌之將其所收集的材料整理,編輯成《中國社會史料叢鈔》出版,嘉惠學林。陶希圣對瞿兌之從地方志中收集史料的工作評價頗高:“在搜集材料的努力中,我佩服瞿兌之先生。他有很大的計畫搜集地方志中的材料。他有很多的條目,可以供我們的研究的運用。他于今把寶貴的材料,一集一集的發表出來,可以算是中國社會史界的福音”?。

《食貨》搜讀地方志的倡議很快引起了注意與響應。杜若遺在《文化建設》撰文介紹《食貨》時即指出:“(《食貨》)第二期中,鞠清遠、陶希圣兩先生發起評讀地方志,這是很要緊的一個提議”?。一些學者在讀了陶、鞠二人的文章后,即向《食貨》撰文,就地方志收讀方法表達自己的看法與主張。吳景超撰文表示同意陶希圣提出的先讀大都會的地方志以及分工合作的兩個原則,并認為鞠清遠提出的地方志的三種讀法對于研究中國經濟史的人頗有參考價值。但吳景超認為,鞠清遠提出的三種讀法,應當合并起來,否則難以對都市有徹底的了解。因為“工商業是都市繁榮的根據,而交通線是都市與其貿易領域打成一片的工具,我們如想了解一個都市的經濟,是決不可忽視這兩點的”。因此吳景超提出,如果要分工,還是以都市為根據的好。吳景超表示,自己研究都市的方法是從理論下手,根據理論來進行研究,并提出了其個人收集材料所用的綱目:(1)都市的定義及其與鄉村市鎮的區別;(2)都市的歷史;(3)近代都市發展的統計;(4)近代都市發達的原因;(5)產生都市的區域;(6)都市的位置;(7)都市與內地的關系;(8)都市間的關系;(9)都市的人口; (10)都市的結構等。吳景超表示,這個綱目最適宜于研究近代都市,但對研究古代都市也許不無參考之用。同時吳景超還指出,海關每年出版的中外貿易報告統計冊、大都市中的銀行、工廠、公司每年所出的報告、市政府及其隸屬機關所出的公報及其保存的檔案、學術機構關于都市某一方面的調查報告、外國人對于中國都市的各種生活的描寫等等,都應作為史料收集起來,以為研究都市的依據,此外,還應進行實地調查?。

吳景超是當時新晉的社會學家,1928年留美歸國,先在南京金陵大學社會學系教書,后于1931至1935年受聘為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在社會學上專攻都市與工業化問題?。1929年,其第一部著作《都市社會學》出版,主要是介紹西方都市社會學的原理和方法,并引用了一些中國都市發展的的材料。吳景超研究都市的目的,是為解決現代都市的各種問題提供依據,以建設理想的都市:“有鐵硬的事實作根據,然后我們才可以談都市改良,談都市控制”?。吳景超依據歐美都市社會學的原理和方法提出的都市史料收讀法,別具特色。陶希圣認為吳景超的這篇文章可以“指導我們做近代都市發達史的工作”?。

王沉也來信討論地方志的搜讀方法。王沉認為,鞠清遠關于地方志的搜讀法即以都市、交通和工業三點為中心,雖很扼要,但“最好再加上物產這一部門。這對于古代一般國民經濟發展的過程,是很有許多幫助的。因為過去的中國工業,究竟有限”。而搜讀地方志,應“不僅限于省志,連縣志以及小部分的村鎮鄉志,也應該收羅起來”。王沉并開列出了一個從地方志中收羅材料的單目:(1)都市——各部門的記載;(2)交通;(3)工業; (4)物產;(5)賦稅;(6)風俗;(7)人口; (8)貨幣;(9)地域;(10)一般人民的日常生活;(11)貿易;(12)天災;(13)官制;(14)兵役;(15)城市的遷移;(16)宗教;(17)縉紳與地主的姿態;(18)商業;(19)文化; (20)教育。王沉認為不論大都市或小的城鎮都可按這20個部門來收羅材料。?

二、社會分析與社會調查

社會分析與社會調查也是《食貨》倡導與運用的研究中國經濟社會史的一種重要方法。作為主編的陶希圣十分重視社會分析與社會調查。1934年10月,陶希圣在燕京大學社會學系演講,對其研究中國經濟社會史的方法進行了頗為詳細的介紹。在演講中,陶希圣以經驗之談闡述了社會分析與社會調查在中國經濟社會史研究中的重要意義,認為過去社會經濟史與現代社會經濟如風俗、習慣等的調查是有密切關系的,研究過去的經濟社會史,“從社會問題入手也是一個常見的辦法。問題的類別很多,如貧困問題、人口問題、犯罪問題、婦女問題、勞動問題等每個問題都可搜集許多的材料去做研究的解釋”。陶希圣自謂其研究商業的興趣即是由于對社會具體問題的注意所引起的。陶希圣指出:“明了過去社會如何發展,可以明了現代的社會如何發展,反之,看清了現代的社會,也可以推知歷史上的社會。如果對于現代社會不了解,即對于歷史的認識是死的,反之,如果對于歷史不了解,則現代也是死的,必須了解歷史,更能洞察現代,才能相互參照,才有意義。……對于現代社會認識越透徹,對于歷史的了解也愈深刻。時代的變化能幫助我們了解歷史,正如了解歷史,能幫助了解現代的社會一樣。所以總起來說,過去社會經濟史的研究與現代社會經濟史的研究是相互為用的。”?陶希圣在《食貨》上大力提倡以社會分析與社會調查的方法進行中國經濟社會史的研究。1935年3月,陶希圣應山東省教育廳之邀,到濟南部分學校演講,演講后游歷濟南當地的一些地方,對游歷之地的社會經濟狀況做了考察。在游歷當地村莊李村時,陶希圣對這一村莊的田畝、人口數、農家經營的副業、佃戶對地主的負擔、家族制度、寺廟等情況予以特別關注。在考察過程中,陶希圣認為當地的一些社會關系的真實情況,“是多少社會改良家苦做了一輩子,也看不透的”。同時在考察與參觀中,陶希圣對學術與實際的生產的聯絡也產生了興味,認為“自然科學及社會科學都是為了實際的問題存在的。只有逃避實際的玄想家,把人們引上虛無縹緲的路上去”?。這次游歷,陶希圣認為是頗有收獲的,因此在《食貨》第2卷第1期上作了《魯游追記》一文,以記這次游歷的經過與感受。后來,陶希圣更是有進行大范圍社會調查的計劃。1937年下學年秋季起,陶希圣在北京大學教授將滿六年,按規定可獲休假,陶希圣計劃利用這次休假,游覽并考察中國西北、中部、西南等地,考察的主題是牙行的崩潰、銀行與錢莊的交替,農業金融等問題?,可惜這一計劃因抗戰爆發而沒能實現。

《食貨》第2卷第2期出版正值暑假開始之際,陶希圣在該期《編輯的話》中發出號召,“希望大家回鄉作本鄉的經濟史調查”。陶希圣的號召得到了響應。籍貫廣東的王興瑞即乘暑假返鄉之便,試做這種工作,對其家鄉——廣東某一村莊的經濟社會狀況做了調查。王興瑞對該村莊的“農業經濟”、“土地分配”、“村民生活與外匯”、“宗法組織及其崩潰”、“賤民階級(奴隸階級)”等情況進行了調查,撰成《廣東一個農村現階段的經濟社會》一文在《食貨》上發表。在文中,王興瑞對社會調查與中國經濟社會史研究的意義進行了論述:“現實的農村經濟社會的調查,不僅在理解現階段中國經濟社會上有重要的意義,進而對于中國社會發展史之探討,其效用亦不亞于書本上的搜索”。王興瑞借王宜昌之語解釋其所以重要的原因:“人體的解剖是猿體解剖的的鑰匙。因為在猿體中還未發展的部分,在人體中十分發達起來,而在猿體十分發達了的衰頹了的部分,在人體中還留下了痕跡。這種科學的研究方法,不但在解剖學上應該如此。我們應該從最高的最發達的人類社會解剖起去,而漸次達到最原始的社會階段。這樣,我們才可以從一事物的結束的存在,推求其原因與發展”?。

王宜昌的觀點明顯來自馬克思。馬克思曾經說過:“資產階級社會是歷史上最發達的和最復雜的生產組織。因此,那些表現它的各種關系的范疇以及對于它的結構的理解,同時也能使我們透視一切已經覆滅的社會形式的結構和生產關系”,“人體解剖對于猴體解剖是一把鑰匙。低等動物身上表露的高等動物的征兆,反而只有在高等動物本身已被認識之后才能理解。”?二三十年代,唯物史觀在中國流行開來,馬克思的這一觀點常為人們所征引,社會分析作為研究歷史的一種方法漸為人知。而在唯物史觀傳入中國之前,情況則并非如此。正如1935年顧頡剛所說:“那時唯物史觀也尚未流傳到中國來,誰想到研究歷史是應當分析社會的。”?

和陶希圣一樣,《食貨》的一些作者也主張從社會分析與社會調查入手進行中國經濟社會史的研究。吳景超在《近代都市的研究方法》一文中指出,自己研究的方法是先從理論下手,同時認為“研究近代中國都市,還少不了社會調查”?。王瑛在《食貨》上撰文,提出應把“由果推因的研究”作為研究中國經濟史的原則與方法。除引上述王宜昌之語外,王瑛又引施復亮之語說:“我認定我們研究中國經濟問題及近代中國經濟史,應當從資本主義的生性上去把握問題,不應當從封建經濟的沒落去把握”,王瑛進而認為:“其實,何獨近代經濟史,簡直我們可以說:整個中國經濟史的研究,當從現代經濟研究起。”?劉興唐也認為,研究歷史要從現實社會的分析做起:“因為人類社會是發展的,而不是停滯的,是進步的,而不是靜止的,所以其中自然有許多現在已經死亡,而只保留其殘余。單單從過去的古籍的究明,我們很難認識出其本質,在這些方面,我們便不能不借助于現實所有的殘余。從現實所有的制度,去認識過去。人體的解剖,即猿猴解剖之鑰匙。下等動物所含有的向高等動物發展之暗示,那只有把高等動物闡明了之后才有可能。在過去的社會經濟之發展,有些固然已經因為不適合于現有經濟組織而成為已經死亡了的殘余而存在著。而尚有一部分在過去僅只是一種萌芽,到現在則發展成了燦爛的文章。現實的社會,雖然可以把一切過去的經濟的形態包括起來,但其中要有一種本質上的差異。這就是說,我們對于過去的認識,必須從現實的經濟組織說起。對于現實的所保有的社會殘余,和古籍上的歷史材料,同樣不可以忽視。只有這樣,我們方才能認識人類怎樣由類人猿,而發展到現實的文明”。?實際上,從現實社會分析入手進行研究,是劉興唐研究中國經濟社會史的一個重要手段。1935年,劉興唐在《食貨》上發表《唐代之高利貸事業》,這是國內較早研究唐代高利貸的一篇文章。劉興唐很明顯地是分析了當時的現實社會,然后再以此為參照來研究唐代的高利貸。

實際上,《食貨》的一些作者之所以從事中國經濟社會史的研究,本身即與其社會經歷與社會實踐有著密切的關系。30年代開始從事中國經濟史研究的李文治,其學術寫作是從研究唐代農民運動開始的,而這與其早年的社會經歷有很大關系。1931年,李文治在河北省容城縣教育局當督學,因工作關系與當地農民有較多接觸。就在這時,河北各州縣地方政權成立官產局,迫令過去租種旗地的農戶補交地價。李文治在容城縣秘密策動了一場反抗當地“官產局”搜刮民財的農民運動。事發后,李文治離開容縣,不久考入北平師范大學歷史系,“即開始注意研究中國歷史上農民運動的問題了”?。1935年李文治發表《黃巢暴動的社會背景》一文,刊載于《師大月刊》;1936年,又在《食貨》上發表《大業民變的經濟動力》、《北宋民變的經濟動力》兩篇文章,從而開始走上研究中國經濟社會史的學術道路。這正如李文治后來說:“我之所以從事農民運動的研究和寫作,是由于我曾經有過參加和領導農民運動的實踐。”?

劉道元早年從事中國經濟史研究,除了陶希圣的影響與引導外,與他當時從事的社會實踐也有著密切的關系。1927年,時為北京大學預科生的劉道元,受國民革命形勢的激勵,利用暑假之便,返回家鄉山東曹縣,成立曹縣“黨務處”,“發動青年起而行動,以迎接國民革命軍之到來”。在負責曹縣“黨務處”工作時,劉道元和其北大同學王保合一起主持了當地的田賦改革事宜,并將改革的情形,作成一詳細的報導,在天津《大公報》專文發表。這一社會實踐的經歷,使劉道元認識到,田賦是歷代中央與地方的主要財政收入,其制度的良窳則關系到當時的經濟的盛衰與朝代的興亡,于是引導其“走上研究中國田賦史的道路了”?。

三、統計方法

統計方法也是《食貨》倡導與運用的一種重要研究方法。對于統計方法的運用,陶希圣早年即予倡導,并在具體研究中注重應用這一方法。在《中國社會之史的分析》一書中,陶希圣提出了研究中國經濟社會史必須應用的方法,除了演繹方法外,其一是概括的記述法,其次是抽象法,第三便是統計方法:“要對社會現象及其發展的趨勢得到比較正確的認識,我們第三要有統計法。”陶希圣對統計方法的定義、使用時的局限及應注意之處進行了說明:“在一群現象中,發現一定特征以如何次數實現及以如何程度實現之量的研究,叫統計法。不過,中國的數字的記錄在歷史上非常缺乏,便有也靠不住,即如人口的官廳報告大抵不甚正確,因為滿清以前,賦稅是按人口抽收,所以匿報是原則的情形。近百年來,統計的記錄較多,但正確的還是很少。”?在《中國社會之史的分析》、《中國封建社會史》、《中國政治思想史》等早期的系列著作中,陶希圣都運用了統計的方法。

統計方法在研究歷史時,自有其優越處,但如運用不當,則往往不免以偏概全,偏離事實的真相。陶希圣便曾因此遭受了不少的批評。如劉節即認為陶希圣所運用的上述包括統計法在內的方法便有不當之處:以此“整理史料則可,若用之以排比事實,求一貫之因果,則尚不足。蓋歷史進化,決非事實之積聚,乃各種事象之交輻發展。求其一鱗一爪,皆屬片面理由。何況概括與統計二法,尚不能脫離形式邏輯中求同求異之理,且系考證家所常用之方法。至于抽象法,則所寓之危險更大,一有不慎,必至抹殺證據而后已”?。這一批評似乎對陶希圣有所觸及,后來陶希圣在論及統計方法時,盡管依然認為統計方法用途很廣,但態度則較前謹慎:“統計的功用很廣,許多共象可用統計數字來代表,……但是要注意有的現象固然可以用數字來表現,同時更有許多重要的事實不能用數字來表現,那就是社會現象間的具體的關系,單看數字,我們沒法了解這種具體的關系,而且不了解這種具體的關系,單看數字是沒有意義的。如果了解了這具體的關系,即是不但了解了統計表的本身,更要緊是了解了統計所指示的意義了。因此,單靠統計的數字無論如何是不夠的,明白數字與數字中間的關系和連鎖,才能求得社會現象間的真相。”?

陶希圣創辦《食貨》,積極提倡統計方法的運用。《食貨》第2卷第2期刊載了由連士升翻譯的英國經濟史學家克拉判的《經濟史的紀律》一文。這篇旨在論述經濟史研究方法的文章指出了統計方法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克拉判認為,統計方法只有在研究較近時期的歷史,即有調查及其它官方統計的時代才能夠應用。但“十二世紀以后,任何時期的價格史都有豐富的文件,因此要研究價格史,必需懂得現代研究價格的方法和指數的基本原理。最近的時期的研究,需要比較完全的統計設備,因為種種統計材料的豐富,所以能夠應用更精密的統計方法。這種工作自然要讓歸納法的經濟學者來干”。克拉判認為,每個經濟史學者都應該具有統計的意識,“就是關于某制度、政策、團體、運動,須時常提出下列的問題:多大呢?多久呢?幾次呢?代表是怎樣呢?”克拉判指出,盡管這種需要很明顯,但是“許多較舊的政治制度的經濟史因為忽略這種需要,至用處較少”。例如從前的史學研究者以為“廣大的土地產業”(Latifundia)很能代表紀元前一世紀初期的羅馬經濟生活,其實不然。大陸的學者關于都市的起源的許多理論,提出‘代表是怎樣’的問題。德國的學者想把經濟的發展的情形列成表,即進行經濟史分期的計劃,也由于忽略了“代表是怎樣的問題”,結果遭致失敗。?陶希圣認為,克拉判的這篇文章中關于統計方法的論述讓人很感興趣:“克拉判的經濟史方法論,最使我們感覺興趣的,便是他對于數目字在經濟史研究上地位的估價。”?該期之后,對于統計方法,陶希圣在《食貨》上加以提倡,并在實際研究中積極運用。在《明代王府莊田之一例》一文中,陶希圣運用統計方法,依《晉政輯要》一書,對明代王府莊田的分布區域、納稅地、更名地進行了數字統計,并制成表格。陶希圣認為這種研究方式有它的意義在:“表雖然是枯燥的,但我們從中可以看出一些意義來”。如王府莊田是分散在各縣的;各縣的莊田多少不一定。大約莊田最多的處所,是田地較好的處所等等。不僅如此,在同期的《編輯的話》中,陶希圣又對這一研究方法特別加以提倡,認為如從清代《賦役全書》里把各省的更名田及田的分配情形給錄下來,則明代王府莊田的實在情形可以明了許多,因此希望食貨會員有人能做這一工作?。

在隨后的《盛唐戶口較多的州郡》一文中,陶希圣又運用統計方法,以《新唐書·地理志》的記載,對唐天寶時期戶口較多的州縣,以戶口數目為等級標準,進行數字統計,制成不同的表格加以區分,以考察當時的社會狀況。陶希圣認為,《新唐書·地理志》記載的州郡戶口,是根據天寶時調查的,在括戶運動之下,這些數目最近于當時實在的人口數目。從這些數目中,便可以找出各種的意義來。陶希圣通過統計分析,認為唐代天寶時期的宋州、睢陽是河淮之間的農業平原的交通中心,戶口繁盛,均在十萬戶之上,從中可以知道為什么當時這些地方能抵抗安祿山的軍隊而保障淮河流域以南的半壁江山?。陶希圣的這種研究方法及倡議對《食貨》的讀者及作者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張錫綸在讀了陶希圣在第2卷第2期《編輯的話》后,即“跑到故宮,把現存的《賦役全書》(只三十五冊)翻閱一遍”,雖沒有找到“更名田”的記錄,但卻找到不少關于“明代戶口的逃亡與田土的荒廢”的資料,于是再參合《明史·食貨志》及《續文獻通考》兩書資料,在當時在故宮工作的單士元等人的指導下,按陶希圣的研究方法,對明代丁口的原額和逃亡額、土地的原額和荒廢額的數目進行了統計,制作成表格,成《明代戶口逃亡與田土荒廢舉例》一文,發表在《食貨》上?。

其實不僅陶希圣對統計法加以運用,《食貨》其他一些作者在研究中也注重運用統計方法。馬非百即非常注意統計方法的運用。如他對兩漢時期各地的礦產、物產分布情況、西漢時賜金的金額、西漢郡國戶口均進行了數字統計,制作表格,進行分析?。陳嘯江對統計法更是情有獨鐘,認為這是建立新史學的科學基礎的重要方法之一:“統計的方法,也是鞏固新史學的科學的基礎一個重要的方法”。陳嘯江認為統計學有兩個基本原理:“齊一之法則The Law of Statistctical Regluarity”與“大量不變之法則The Law ofLargeNumbery”,它們“都非常合于新史學的本質”。因為“新史學所注意的東西,是社會的‘共相’!而不是社會的‘特相’”。而舊日歷史家過于注重“特相”,每硁硁于一人一物,支離破碎,這是因為未曾受統計精神的洗禮。陳嘯江認為,盡管中國的舊史里不易找出統計的材料來,但中國史籍浩繁,只要耐心收集,并輔以一定的統計技術,則定能有相當的收獲,因此應當努力實行,不可因噎廢食?。對于統計方法,陳嘯江不僅倡之于言,同時也積極實踐。在《西漢社會經濟研究》一書中,陳嘯江耗費大量精力,運用統計方法,統計各種數據,制成許多圖表。陳嘯江在書中道出這一作法的苦心用意:“用統計方法來研究歷史,雖然有人提倡,不然(過)徹底實行起來卻很少。固然西漢社會,離今已遠,材料未充,在實施統計工作上,有許多困難。但個人憑著笨拙的心情,干著繁重的工作,總算造成許多的圖表出來了。這種風氣,我以為要使歷史早日躋于科學之域,是需提倡的。”?陶希圣對陳嘯江的這一論著頗為推許,將其收入《中國社會史叢書》,由新生命書局出版,并在《食貨》上進行推介,認為:“這個理論縝密而內容充實的作品,可算得這門學問的大貢獻了”?。

四、《食貨》的研究方法與20世紀上半期的中國經濟社會史學

《食貨》提出搜讀地方志的倡議,一方面是著眼于史料的收集,一方面則是著眼于陶希圣提出的“特殊問題的提出和解決,局部歷史的大翻修”,其研究取向對當時的中國經濟社會史學界是相當有意義的。1944年,傅衣凌曾對中國經濟社會史研究此前長期難有滿意的進展的原由進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我常想近十數年來中國社會經濟史的研究,至今尚未有使人滿意的述作,其中的一個道理,有一部分當由于史料的貧困。這所謂史料的貧困,不是勸大家走到牛角尖里弄材料,玩古董;而是其所見的材料,不夠完全廣博。因此,盡管大家在總的輪廓方面,頗能建立一些新的體系,惟多以偏概全,對于某特定范圍內的問題,每不能掩蔽其許多的破綻,終而影響到總的體系的建立。所以近來一般的社會經濟史家頗積極地提倡經濟社區的局部研究,以為總的體系的鮮明的基礎。”?

傅衣凌是中國社會經濟史學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其關于中國社會經濟史的研究“啟發和影響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我國和日本、美國許多研究明清社會經濟史的學者。他的學術觀點和研究方法,發凡起例,反響不絕,由附庸而成大國,形成一個流派,對新中國歷史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傅衣凌治史有一個重要特點即非常重視和善于利用地方志。傅衣凌在后來的學術回顧中曾自述地方志對其史學研究的重要意義:“(30年代)東渡日本,一面學習社會科學理論,一面到東洋文庫看書,開始懂得地方志在史學研究中的重要地位,這就為后來我的社會經濟史的研究打下了基礎”?。30年代,傅衣凌曾向《食貨》投寄文章、譯稿,其重視地方志除了受梁啟超史學思想(51)與日本學界的影響外,與《食貨》提倡從地方志中搜讀經濟社會史史料恐怕不無關系。傅衣凌這一學術見解“是根植于中國社會史論戰和農村性質論戰后的中國學術文化土壤,學習和吸收蘇聯與日本學術界不同流派的研究方法而作出的反思”(52),具有深遠的學術洞察力。《食貨》提倡地方志的搜讀雖與傅衣凌所說的“經濟社區的局部研究”有很大差距,但其努力方向是正確的,也正是當時中國經濟社會史學界需著力進行的研究。

社會分析與社會調查,對研究中國經濟社會史有著重要意義。后來在中國經濟社會史研究領域里取得突出成績的史學家,均比較重視實地的社會調查。如梁方仲即特別重視社會調查,30年代“曾前往陜甘三省從事社會調查,不辭勞苦,深入農村,搜集有關資料,為期凡八閱月”,以調查農村土地關系和農民田賦負擔問題(53)。傅衣凌也非常重視社會調查。抗戰初期,傅衣凌由沿海城市來到福建永安農村,接觸到中國的社會實際,因而認識到,一個歷史研究者在研究歷史時,“他絕不能枯坐在書齋里,盡看那些書本知識,同時還必須接觸社會,認識社會,進行社會調查,把活材料與死文字兩者接合起來,互相補充,才能把社會經濟史的研究推向前進”,這種認識對傅衣凌開拓其史學研究產生了重要影響(54)。

當時的一些社會史研究者,開始注重史料的收集與整理,這本是糾正社會史論戰空泛學風的正確的途徑,但一些研究者由于過于重視史料的收集,而忽視社會現實問題的研究及社會調查的工作,這種現象已為當時的一些人所察覺。對經濟史研究頗為用心的金海如即致信《文化批判》對這一現象提出了批評:“年來專治中國社會史的一些學者們,目前好多拼命的在那兒做‘翻史書’和‘抄史料’的工作,而考古之風,于焉大熾。”(55)金海如認為,研究中國經濟史應當注重社會現實問題,多從研究社會現實出發:“對于中國社會史的研究,我主張是多多著重現實,這不是說忽視過去,而是說除了用敘述的方法作歷史的研究外,還應當要用研究的方法作追溯的研究。”《文化批判》編輯王海鷗對金海如這一見解深表贊同,認為“是精確之論”(56)。

統計方法是經濟社會史研究中一項重要方法。“數量統計方法的重要性,一是便于進行比較,可以化繁為簡,使復雜的事物明朗化;二是數量統計具有精確的特點,作出論斷更有說服力;三是可據以考察事物乃至社會經濟發展趨勢。”(57)運用統計方法進行歷史研究,梁啟超是先行者。1903年,梁啟超撰寫了《中國史上人口之統計》,較早把統計學的方法引入中國歷史研究之中(58)。20世紀20年代,梁啟超更是力倡統計方法的運用。梁啟超對統計的定義是:“歷史統計學,是用統計的法則,拿數目字來整理史料推論史績。”梁啟超認為用統計方法治史有著重要的意義:“欲知歷史的真相,決不能單看臺面上幾個大人物幾樁大事件便算完結了;重要的是看見全個社會的活動變化。全個社會的活動變化,要集積起來比較一番才能看見。往往有很小的事,平常人絕不注意者,一旦把它同類的全搜集起來,分別部居一研究,便可以發見出極新奇的現象,而且發明出極有價值的原則。”(59)除梁啟超外,當時還有一些學者也提倡用統計的方法來研究中國歷史。如丁文江即為其中較熱心的一位。1923年,丁文江在《科學》第8卷第1期發表《歷史人物與地理的關系》一文,以統計方法考察歷史人物與地理的關系,影響較大。不過,當時也有一些學者對在歷史研究中運用統計方法有所保留。如傅斯年即對丁文江的上文運用的統計方法提出了疑問。傅斯年認為丁文江的文章雖然很有刺激性:這篇文章很刺激我們從那些歐洲雖已是經常,而在中國卻尚未曾有人去切實的弄過的新觀點、新方術去研究中國歷史,但指出丁文江以統計方法研究所得的結論卻很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傅斯年認為:“研究歷史要存著統計的觀念,因為歷史事實,都是聚象事實(Mass-facts),然而直截用起統計方法來,可要小心著。因為歷史上所存的數目多是不大適用的。”(60)以新史學為務的何炳松也認為統計方法在歷史研究中的作用有限,只能算是一種偏而不全的方法:“統計方法所能為力者,充其量僅物質狀況,或人類行為之外表而已,而非社會演化之真因也。真因維何?即人類內心之動機是也。統計學在史學上所以為似是而非,偏而不全之方法者此也。”(61)

至20世紀30年代,隨著中國經濟社會史研究的興起,統計的方法的運用日益成為需要。朱謙之認為社會史經濟史研究必須運用統計的方法,他引用Harold.U.Faulkner的話以說明統計方法的重要性:“統計學一方面使史學家的工作趨易,而他方面則使之益難。這一種新工具,使他能作更確切的推論,但同時卻使他的工作,愈益繁重。凡史事之可以應用統計的材料者,則不用統計學的,結論便有缺憾。同時統計學亦使史學研究的范圍,日益加廣,總之最要緊的是統計學已給經濟史及社會史的發展以有用的助力,而使此古老的史學有一新的目的和新的生命了。”朱謙之甚至將能否運用統計方法進行研究作為區分是否為經濟史社會史家的依據:“統而言之,就現狀來說,歷史家中只有社會史家經濟史家才真正能運用歷史的統計的方法,也只有能運用歷史的統計的方法者,才能代表文化史發展之最新時期。”(62)《食貨》運用統計法研究中國經濟社會史體現也增進了這一史學發展的動向。

總而言之,《食貨》作為20世紀30年代中國史學界流行一時的專門研究中國經濟社會史的刊物,積極倡導與運用地方搜讀法、社會分析與社會調查方法及統計法等研究方法進行中國經濟社會史研究,既是20世紀上半期中國經濟社會史學發展狀況、趨向與特征的反映,也推動了20世紀上半期中國經濟社會史學的發展。

注釋:

①1934年12月,陶希圣創辦《食貨半月刊》,1937年7月,《食貨半月刊》停刊。1936年12月與1946年6月,陶希圣又分別在天津《益世報》與《中央日報》創辦《食貨周刊》。1971年4月,陶希圣在臺北復刊《食貨半月刊》,改為《食貨月刊》。本文如無特指,《食貨》均指《食貨半月刊》。

②⑥長江:《陶希圣與〈食貨〉》(三),《北平晨報》1935年1月18日。

③?杜若遺:《介紹〈食貨半月刊〉》,《文化建設》第1卷第4期,1935年1月。

④陶希圣:《編輯的話》,《食貨》第3卷第1期,1935年12月。

⑤《本會三年來工作略述》,《禹貢》半月刊,第7卷第1、2、3期合刊,1937年4月。

⑦陶希圣:《夏蟲語冰錄》,臺北法令月刊社1980年版,第344頁。

⑧⑨傅振倫著、陳怡整理:《傅振倫學述》,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8、108頁。

⑩???陶希圣:《搜讀地方志的提議》,《食貨》第1卷第2期,1934年12月。

?鞠清遠:《地方志的讀法》,《食貨》第1卷第2期,1934年12月。

?瞿兌之:《讀方志瑣記》,《食貨》第1卷第5期,1935年2月。

??瞿宣穎:《中國社會史料叢鈔·題語》,見瞿宣穎:《中國社會史料叢鈔》(甲集)上冊,商務印書館1937年版。

??吳景超:《近代都市的研究法》,《食貨》第1卷第5期,1935年2月。

?周叔俊:《吳景超》,載中國人民大學高等教育研究室校史編寫組編:《中國人民大學人物傳》第1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第322—323頁。

?吳景超:《都市社會學》,見《社會學講座》第1集,臺北啟明書局1961年版,第81頁。

?陶希圣:《編輯的話》,《食貨》第1卷第5期,1935年2月。

?王沉:《關于地方志》,《食貨》第2卷第1期,1935年6月。

??陶希圣:《中國社會史經濟史研究的方法》,《北平晨報》1934年11月14日。

?陶希圣:《魯游追記》,《食貨》第2卷第1期,1935年6月。

?陶希圣:《編輯的話》,《食貨》第5卷第12期,1937年6月。

?王興瑞:《廣東一個農村現階段的經濟社會》,《食貨》第3卷第2期,1935年12月。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版,第108頁。

?顧頡剛:《戰國秦漢間人的造偽與辨偽》,呂思勉、童書業編:《古史辨》第7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64頁。

?王瑛:《研究中國經濟史的大綱與方法》下,《食貨》第2卷第5期,1935年8月。

?劉興唐:《中國經濟發展的本質》,《文化批判》第2卷第2、3期合刊,1935年1月。

??《從鐘情農民運動到探研地主制經濟——李文治教授談他的學術道路和學術思考》,《中國經濟史研究》1999年第1期。

?劉道元:《九十自述》上冊,臺北龍文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版,第43、47頁。

?陶希圣:《中國社會之史的分析》,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5頁。

?劉節:《陶希圣著〈中國政治思想史〉》,《圖書評論》第1卷第12期,1933年。

?克拉判著、連士升譯:《經濟史的紀律》,《食貨》第2卷第1期,1935年6月。

?陶希圣:《編輯的話》,《食貨》第2卷第1期,1935年6月。

?陶希圣:《編輯的話》,《食貨》第2卷第7期,1935年9月。

?陶希圣:《盛唐戶口較多的州郡》,《食貨》第2卷第10期,1935年10月。

?張錫綸:《明代戶口逃亡與田土荒廢舉例》,《食貨》第3卷第2期,1935年12月。

?馬非百:《秦漢經濟史資料》之(二)、(四)、(五),《食貨》第2卷第10期、第3卷第2、3期,1935年12月。

?陳嘯江:《新中國的新史學運動》,《廈大周刊》第12卷第13期,1932年12月。

?陳嘯江:《西漢社會經濟研究序》,《文史學研究所月刊》第2卷第3、4期合刊。

?見《食貨》第2卷第7期,1935年9月。

???(51)(54)傅衣凌:《我是怎樣研究中國社會經濟史的》,《傅衣凌治史五十年文編》,廈門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

(52)楊國楨:《吸收與互動:西方經濟社會史學與中國社會經濟史學派》,侯建新主編:《經濟——社會史》,商務印書館2002年版,第9頁。

(53)(57)李文治:《辛勤耕耘,卓越貢獻——追憶梁先生的思想情操和學術成就》,見湯明檖、黃啟臣主編:《紀念梁方仲教授學術討論會文集》,中山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第18、16頁。

(55)《通訊》,《文化批判》第2卷第5期,1935年4月。

(56)王海歐:《編輯的話》,《文化批判》第2卷第5期,1935年4月。

(58)梁啟超:《中國史上人口之統計》,《新民叢報》第46—48期,1903年。

(59)梁啟超:《歷史統計法》,《史地學報》第2卷第2期,1923年。

(60)傅斯年:《談兩件努力周刊上的物事》,顧頡剛編著:《古史辨》第2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298頁。

(61)何炳松:《通史新義·自序》,商務印書館1933版。

(62)朱謙之:《經濟史研究序說》,《現代史學》第1卷第3、4期,1933年5月。

(責任編輯張衛東)

K092

A

(2017)06-0016-09

阮興,甘肅政法學院法學院副教授,甘肅蘭州,730000。

猜你喜歡
方法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學習方法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新版C-NCAP側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用對方法才能瘦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02:42:52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Coco薇(2015年1期)2015-08-13 02:47:34
賺錢方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美女在线|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 久久精品电影|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98 | 99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福利视频99| 99999久久久久久亚洲| 色偷偷综合网| 日韩美一区二区| 久久99这里精品8国产| 青青青国产免费线在|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婷婷综合色| 午夜激情福利视频| 亚洲乱码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激情在线| 国内精品自在自线视频香蕉| 美女国产在线|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对白优播| 亚洲色图另类| 啊嗯不日本网站| 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 日韩成人高清无码| 91激情视频| 国产91无码福利在线| 国产黄网永久免费| 欧美成人国产|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优播 |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怡春院| 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国产在线观看91精品|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免费无码在线观看|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区日韩专区免费系列| 亚洲天堂久久久| 国产免费好大好硬视频| 天天综合天天综合| 色窝窝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一区二区福利视频| 嫩草影院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观看网址| 久久综合色88| 久久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色爽网免费视频| 久久综合婷婷| 综合亚洲网|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 狠狠色香婷婷久久亚洲精品| a级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日韩免费毛片| 色首页AV在线| 毛片国产精品完整版| 久久国产亚洲偷自| 九色综合伊人久久富二代| 国产在线观看成人91|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无码aaa视频| 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夜夜高潮夜夜爽国产伦精品| 国产福利微拍精品一区二区| 91色爱欧美精品www| 999精品在线视频| 香蕉伊思人视频| 97国产在线视频| 日韩毛片在线视频| 国产国拍精品视频免费看| 欧美精品高清| 欧美一级高清免费a| 国产高清精品在线91| 国产精品视频3p| 高清无码一本到东京热| 1769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日本高清有码人妻| 国产一级二级三级毛片| 先锋资源久久| 精品成人免费自拍视频| 另类专区亚洲| 国产成人免费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区一区二区三| julia中文字幕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