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穎
電力企業作為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礎性產業,對全國經濟的穩定性及持續性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一套標準、合理的管理模式對于電力企業至關重要。保證企業正常運轉的關鍵在于財務內部控制,內部控制是將風險理念和管控要求貫穿決策、執行、監督和反饋全過程的綜合性管理方法,保證經營合法合規、資產安全、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真實完整,提高經營效率和效果,促進企業實現戰略目標。因此,必須建立具有組織架構扁平化、業務流程標準化、內控責任崗位化、控制手段信息化、監督評價常態化特征的內部控制體系。
電力企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基礎產業和公共事業,也是資金密集型企業,資產規模大,運營成本高,財務風險相對較大。電力企業面臨外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監管形勢日益嚴峻,內部管理提升要求,現有的財務內部控制總體上行之有效,但在具體設計、執行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
受傳統經營理念影響,企業人員內部控制管理理念淡薄,對內部控制的重視程度不夠。長期以來,公司系統內部控制制度大多由財務部門發起組織設計和實施推廣,其他部門人員對內部控制建設參與度較低,執行起來較為被動,不利于企業內部控制的全面推行。
電力企業各級單位的組織架構和管理模式存在一定差異,管理水平參差不齊,要制定一套統籌兼顧、平衡優化、上到集團公司下到縣公司均能統一執行的業務流程難度很大,只能粗略地對總體流程進行制定,難以深入內部控制環節的各個細節中去。
隨著信息化應用的不斷深入,信息化系統已滲透到公司各層級、各部門、各業務環節。電力企業信息系統以ERP系統為主體,數據來源的規范性、加工整理效率有所提升,但在實際工作中,ERP系統未能覆蓋公司所有業務需求,從職能部門到業務部門均衍生出諸多信息系統,各信息系統之間業務流程的重復、不統一以及數據口徑不一致等現象,造成內部控制的流程與信息化系統不一致,難以有效融合。
電力企業應依據電網、產業、金融等企業價值鏈、業務生命周期和業務類別,建立公司統一的內控流程,逐步消除流程差異,實現流程步驟標準化、控制措施標準化、責任崗位標準化。各專業部門在具體業務上也應通過編寫專業內控流程手冊,對跨專業流程應明確銜接要求,確保內控流程縱向貫通、橫向融合。
風險管理規范通過建立企業統一風險分類體系,制定規范的風險評估方法、程序與應對措施,明確相關的考核要求和責任追究機制。風險管理手冊依據風險管理規范編制,明確各級風險基礎信息及應對措施等內容,建立風險與流程環節、控制點的銜接關系,確保風險管理有效落地。各專業部門也應建立分專業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完善風險預警機制,設定風險預警閾值,加強風險監控。
以統一的內部控制流程為基礎,將風險管理預警機制融入各專業信息系統的流程中去,監控關鍵控制節點,設置業務各個環節的牽制機制,明確各環節責任認定,風險控制前移,將內控管理延伸到業務的前端,貫穿于事前、事中、事后各個業務環節。同時,信息系統的流程標準化,也可以實現對標準流程執行情況的實時監控,對程序錯誤、職責越權、執行效率、流程狀態進行披露,通過對監控結果的實時記錄、定期發布、風險預警,形成信息化融合的內部控制體系。
內部控制體系的建立不僅需要企業管理層的重視,同時需要企業全體員工依照內部控制管理流程辦理業務,在程序中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首先推廣內控流程手冊,明確員工在標準流程中的位置、作用、各級業務牽制關系,確保流程實施的合理性、科學性、有效性。其次,應將風險管理意識與內部控制理念融入企業文化,通過加強內部控制培訓與宣貫,在工作中樹立風險管理意識,提高對內部控制的認識與掌握。
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電力企業既面臨著空前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著內外部的嚴峻挑戰。電力企業應不斷完善、健全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和風險控制機制,健全統一的內部控制標準,完善信息溝通機制、執行責任機制、評價改進機制和協同監督機制,推進信息系統、專業隊伍和企業文化建設,推動企業管理持續提升,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長期的競爭優勢。
①陳玉芳:《電力企業內部財務會計控制的方式與措施分析》[J],《企業技術開發(中旬刊)》,2013年第9期
②周鳳梅:《電力企業財務會計控制分析》[J],《港澳經濟》,2014年第23期
③邱嵐:《淺析如何建立健全電力企業內部會計控制》[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