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力 李紅艷
南菇北移戰略在我國已經實施了20多年。在具體北移過程中,吉林省由于地處東北腹地,生產原料豐富,氣候適宜,科技力量十分雄厚,為食用菌產業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礎。經過多年發展,吉林省食用菌產業已經形成較大的規模,香菇、木耳、平菇、草菇、金針菇以及猴頭菇等食用菌銷往國內外。尤其是近年來,我國國際貿易形勢一片大好,為吉林省食用菌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較好的契機。然而,在實際發展中,吉林省食用菌產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遭遇發展瓶頸。基于此,對吉林省食用菌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進行研究,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其一,不與人爭糧。食用菌的生產不需要糧食,所需的原材料包括食物渣滓、農業廢棄物、菌種,然后配合合適的濕度、溫度。其二,不與糧爭地。食用菌的種植不用選用上好的土地,只要濕度與溫度合適,山洞、戈壁灘等土質都可以進行種植。吉林省土地廣闊,原材料豐富,為食用菌種植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其三,種植過程中不需要上肥。在菌類生產過程中,一些下腳料等都能為其生長提供有機肥料。其四,食用菌的種植,不需要固定的時間與季節。其五,與農業產業發展相比,食用菌生產具有節水性的特點,每公斤食用菌用水量僅為其他農作物的百分之一。
吉林省生產原料豐富,氣候條件適宜,且菌類繁多,依托于長白山寶庫資源,擁有真菌高達300多種,其中180多種具有開發利用價值。此外,吉林省作為我國老工業基地,同時具有20多家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等,為食用菌的開發研究工作和食用菌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持。
中國工程院院士、吉林農業大學原校長、著名食用菌專家李玉,在談到吉林省食用菌產業時說,吉林省食用菌產業屬于朝陽產業,具有廣闊的前景。由于吉林省食用菌產業具有較好的基礎,發展空間相對較大,在未來產業發展過程中,可以依托自身優勢,打造特色產業鏈與品牌。同時,應該建立完善的監控體系,促進這一產業的健康發展。
2005年至今,吉林省食用菌產業不斷發展。302國道沿線的蛟河、敦化、安圖、汪清、琿春,形成了食用菌產業帶,同時食用菌產業與出口貿易、當地旅游、廣告等行業緊密結合起來,規模不斷壯大。在食用菌產業發展模式上,逐漸從以家庭為單位的傳統模式向區域專業化發展,并逐步走上產業化、規范化、集約化發展道路。
雖然吉林省食用菌產業帶已經形成,但總體規模相對較小,在全國食用菌產業中所占比重還相對較低。同時,在新菌種開發速度以及種類多樣化方面還有待提升,現有產品主要有平菇、木耳、香菇等常規品種,對吉林省優勢資源沒能充分利用,有待開發出更加銷售對路的菌種。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農產品面臨市場風險和自然風險雙重風險。當一種農產品產業在初期發展良好,即價格、銷路等都良好時,農戶會大量生產;產量提升后,由于市場飽和度上升,市場價格、銷路就會逐漸變得不利,農戶就會承受較大的風險。這一規律不僅與市場需求有關,更重要的是產品本身深加工程度不足。
吉林省食用菌產業發展過程中,由于生產規模小,還處于供不應求的局面,但是在未來的不斷發展中,必定會出現豐年與歉收年更迭的情況,也會與其他農產品一樣面臨雙重風險。這與目前吉林省食用菌產業深加工水平較低有著直接的關系。
產業發展往往依賴于完備的市場,在產品形成規模產業后,必須通過市場平臺為產品交易提供保障。另外,物流服務也是產業發展中必不可少的環節。通過物流運輸,讓各個區域的產品趨于平衡供應狀態,這對食用菌產業來說也十分重要。
根據相關的調查數據,吉林省食用菌產業還未形成一個規范健全的交易市場,批發市場建設速度相對滯后,跟不上產業發展的腳步。同時,缺少交易市場導致價格波動較為明顯,也影響新市場的開發。吉林省的食用菌產業,宣傳力度也不夠。此外,食用菌運輸過程中,對物流服務包括包裝、物流設備、冷鏈物流等方面要求相對較高,而目前吉林省物流業還無法完全滿足這些要求,給當地食用菌銷售帶來較大的制約。
由于我國食用菌檢測體系相對滯后,而國際市場的準入標準又高,這就導致我國食用菌出口相對疲軟的狀態。在出口過程中,吉林省食用菌遇到的主要是安全問題。日本、美國等國家較高的衛生標準,給吉林省食用菌產業發展造成了較大的阻礙。特別是吉林省食用菌產業起步晚,在相關法律法規上不夠完善,無法為食用菌檢驗檢測等提供制度保障,導致食用菌產業化進程受到較大制約。
科技創新對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基礎作用。針對目前吉林省食用菌產業發展中的相關問題,必須重視菌種的開發,在傳統品種基礎上研發出新的品種,滿足日益變化與發展的市場需求,保證吉林省食用菌產業的競爭優勢。另外,必須不斷提升吉林省食用菌產業規模,形成在全東北、全國范圍內的產業龍頭。
目前,吉林省乃至全國范圍內食用菌產品市場價格波動較大,導致種植戶及商家都面臨一定的風險。政府應該組織統計部門、工信部門、發改部門等,對食用菌供需情況進行有效的預測和信息采集工作并及時發布。在預測過程中,可以結合周邊省市區食用菌產品供需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同時,還可以借鑒加拿大、美國等食用菌產業大國休種、限種等政策,對食用菌產品進出口、生產、消費等情況進行研究,通過詳細的指標,對食用菌產品種植產量、面積等進行測算,以便根據市場需求進行靈活的調整。
食用菌產業是一個龐大的系統性工程,涉及較多的利益主體,要實現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必須保證各個參與主體的積極性。例如,政府部門、農戶、企業等,都是食用菌產業發展中的利益主體,必須協調好這幾個主體之間的關系。要通過相關的評優評先、考核活動,將對食用菌產業發展的貢獻考慮在內,根據企業對食用菌產業貢獻大小給予技術、資金以及政策上的扶持;對于種植戶,要為其提供食用菌產品檢測、生產預測等針對性服務,給予一定的技術指導、保險補貼等。
吉林省食用菌產業發展過程中,必須吸取相關的經驗教訓,不斷完善食用菌檢測體系,強化立法,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提升食用菌生產標準,充分發揮區域優勢,將食用菌產業推向全國乃至世界,促進食用菌產業可持續發展。
另外,必須做好人才培養工作。充分依托當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培養專業技術人才以及產業管理人才。同時,依托社會保障部門以及社會培訓機構,培養出更多食用菌種植人才、采摘人才等,為食用菌產業發展提供立體化的人才供給,滿足食用菌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吉林省食用菌產業是當地的重要產業,為當地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依托于吉林省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資源優勢等,逐漸形成了食用菌產業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總體上規模小、深加工不足、法律法規不夠健全等問題依然存在,必須深化改革、發揮優勢,不斷運用科研力量,培養專業人才,同時完善立法,為吉林省食用菌產業發展提供助力。
①卞記蘭 陶傳兵:《我國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影響因素研究——以吉林省輝南縣為例》[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年第4期
②胡祥鑫:《食用菌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農家科技旬刊》,2016年第12期
③陳麗媛 徐沖 陳潔:《我國食用菌產業化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對策》[J],《微生物學雜志》,2016年第2期
④張玉萍 王芳:《嵐縣食用菌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山西科技》,2017年第4期
⑤詹平 劉巧言:《廣西食用菌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第2期
⑥孫偉:《對吉林省蛟河市黃松甸鎮信用社支持當地食用菌產業發展情況的調查》[J],《吉林金融研究》,200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