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陽:為學生創客搭建創業“金橋”
自2014年被批準創建省級創業型城市以來,德陽市按照“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要求,建立起了創業導向、組織領導、政策支持、創業培訓、創業服務和考核評價六大創業服務體系,搭建創新創業平臺,培育眾創空間,開展系列活動,優化創業環境,激發創新活力,在全市掀起了高校畢業生創業熱潮。
2014年以來,德陽市先后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大力度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實施意見》《德陽市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若干政策措施》等系列文件,形成了完備的政策扶持體系。其中,各級財政還首次出資800萬元建立了創業專項資金,首次設立了規模達6000萬元的德陽天使投資基金。
另外,為減輕創業初期的費用壓力,增加了場租物流補貼,對符合條件的創業者可按每年2000元的標準,給予3年的補貼。
將創業定點培訓機構擴大到了市域內所有高校、技工院校、中職學校和具有一定培訓規模且管理規范的職業培訓機構。截至目前,全市創業培訓定點機構已達21家。聘請部、省創業培訓師來德陽組織了4個班次的創業師資培訓班,全市共有創業培訓師資252人。在實際培訓工作中,認真開展教學教研工作,經常性舉辦創業培訓優質課程教學觀摩活動,有效激發了各類高校和創業培訓定點機構教學工作積極性。
針對不同參訓對象,立足SIYB培訓模式,創新培訓方式、拓展培訓內容,組織創業指導專家解讀最新創業扶持政策,邀請創業成功大學生現身說法,將項目開發、開業指導和創業擔保貸款緊密結合起來,提高創業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3年來,全市共組織開展創業培訓19361人。
在下發《德陽市創新創業園區(孵化基地)認定管理暫行辦法》等系列文件以后,德陽市對園區(基地)的服務模式進行了統一要求,必須要有專設辦公機構、專職工作人員、專屬辦公場地及辦公設施,為入孵創業者提供政策咨詢、證照代辦、專家指導、融資擔保等配套服務。
為了使大學生的創業點子落地為創業項目,德陽市借助園區(基地)資源搞好“四個結合”,即注重創業知識提升和實踐操作相結合、傳統創業項目和科技創新相結合、校內孵化與校外扶持相結合、政府引導與社會資本相結合,為大學生成功創業架橋鋪路。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大學生創業園區(示范點)、返鄉創業園區(示范點)以及就業創業扶貧示范基地等各類眾創空間達143家,已認定為市級創業園區(基地)有21家,縣級創業園區(基地)122家,入孵企業(個體戶)達1208戶,帶動就業16367人。
為健全四級創業服務組織體系,德陽市在各縣(市、區)政務服務中心、公共就業服務管理機構專門設立“大學生創業服務窗口”,配備專職工作人員,完善創業相關服務的辦理。
為夯實創業指導專家隊伍,成立了由天使投資、企業管理、農林畜牧、人力資源、機械工程等17個領域,62名專家組成的市創業專家志愿團隊,經常性組織專家志愿團成員向創業者提供“面對面”“一對一”的精準指導和服務。例如,四川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創業者李熠創辦了四川省冶地工程勘察設計有限公司,在專家的指導下,其“城市地下管線勘測與規劃”項目榮獲四川省第五屆高校畢業生創業大賽三等獎。
為滿足創業者的項目選擇需求,德陽市不斷完善更新創業項目庫,編輯了《高校畢業生創業項目精選》等,并通過德陽市公共招聘網、個體私營經濟協會網、科技信息網等網絡平臺進行推介。目前市級項目庫共收納編輯了項目866個。
近年來,針對高校畢業生、在校大學生等創客在創業過程中出現的項目選擇、場地支持、政策享受、融資貸款、孵化服務、企業管理等短板問題,德陽市組織省、市創業指導專家深入各縣(市、區)、企業、眾創空間、高校開展了系列創新創業活動,形成了專家巡診服務、“青創+”筑夢千里巡、德陽市創新創業論壇、“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返鄉農民工創新創業大賽等品牌活動。
近年來,德陽市共開展各類創業活動102場,服務各類創客9萬余人次,有8個創新創業項目獲得國家級創業大賽獎項,營造了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
德陽市就業服務管理局常靜 高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