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龐靜
企業杠桿收購融資的特點
□ 龐靜
杠桿收購融資簡稱杠桿融資,是指某一企業擬收購其他企業進行結構調整和資產重組時,以被收購企業資產和將來的收益能力做抵押,從銀行籌集部分資金用于收購行為的一種財務管理活動。杠桿收購的融資方式與普通收購的方式有明顯不同,它的融資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杠桿收購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借貸資金。杠桿收購中的杠桿即是指企業的融資杠桿,反映的是企業股本與負債的比率,發生杠桿作用的支點即是企業融資時預付給貸款方的利息。杠桿收購的融資結構為:優先債券,約占收購資產的60%,是由銀行提供的以企業資產為抵押的貸款;其次是約占收購資金30%的居次債券,它包括次級債券、可轉換債券和優先股股票;最后是體現所有者權益的普通股股票,是購并者以自有資金對目標企業的投入,約占收購資金的10%。如此的融資結構產生的結果是:企業負債率大幅度上升;如果企業盈利增加,那么每股收益會大幅度上升,因為每單位利潤所承擔的利息支付是固定的。而之所以如此安排就在于購并者不希望讓他人過多的分享并購后產生的利潤,所以不享有企業控制權的融資方式進行融資就成為理所當然。
杠桿收購的負債具有相當大的風險性。在杠桿收購中購并企業主要不是用本企業的資產或收入作為擔保對外負債,而是用目標企業作擔保的。在實際操作中,一般是由購買企業先成立一家專門用于收購的“紙上公司”,再由投資銀行等向購并企業提供一筆“過渡性貸款”用于購買目標企業股權,取得成功后,以這家“紙上公司”的名義舉債和發行債券,然后依照《公司法》使兩者合并,將“紙上公司”因購并的負債轉移到目標公司名下,再通過經營目標公司償債、獲利。由此而發行的債券一是由于企業負債率較高,二是由于以未來收入或資產作擔保,因而信用等級不高,被稱為垃圾債券。
投資銀行在杠桿收購的融資中作用重大。由于杠桿融資的資金絕大部分依賴于外部融資,并且風險較高,因此只有獲得金融組織的強力支持才能完成,一般的商業銀行往往不愿涉足風險較高的投資,只有投資銀行愿意承擔較高的風險,以求獲取豐厚回報。而投資銀行之所以愿意提供服務,是因為投資銀行在獲取高利率回報的同時,還可以得到巨額的傭金。因此,有人將杠桿收購歸納為投資銀行和購并企業的合作博弈,雙方都從中獲得了巨額交易合作剩余。
杠桿收購融資依賴資本市場支持。杠桿收購以外部融資為主,其中間接融資由投資銀行等提供,居次債券中的次級債券、可轉換債券以及優先股股票都是直接融資形式,嚴重依賴于資本市場的發展。首先資本市場得允許企業以這些金融工具進行籌資,有相應市場環境和制度安排,其次投資者也需要通過資本市場來分散風險。更為重要的是資本市場中要有進行杠桿收購的大環境,形成對杠桿收購的信任預期,只有如此,杠桿收購的融資才會順利進行。
□ 責任編輯 樊正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