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摘 要:白芍也稱白花芍藥,是芍藥科植物。在我國的栽培歷史悠久,其根可入藥。作為大宗藥材品種,用途非常廣泛,具備一定的種植市場基礎。白芍的生長需要充足的陽光,喜好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其生長即耐寒,又能抵御干旱,但是忌水浸泡,最佳的適宜環境溫度為25℃左右,種植都是以化學除草為主,不但省時省力,而且經濟效益顯著。
關鍵詞:白芍;種植;化學除草;新技術
中圖分類號:S6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332033
白芍也稱白花芍藥,是芍藥科植物。在我國的栽培歷史悠久,其根可入藥。屬多年生草本或亞灌木,野生白芍一般生長于山坡、山谷的灌木叢或草叢中。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人工種植。白芍的藥用價值極高,對治療高血壓、乙型肝炎等疾病藥效顯著,馳名中外。我國每年都有大量出口,為增創外匯做出了較大的貢獻[1],最近幾年的出口數據如下表所示。
1 白芍的植物特征
白芍為多年生草質藤本;根呈圓柱狀,灰黑色,直徑約8mm;葉片一般為圓形、對生,其植株高度約70cm;單株著花20余朵,花瓣多為白色、粉紅色,外果皮有直條紋,開花期在每年的6—10月,結果期在8—11月;其種子呈卵狀,長約6mm,寬約3mm;無毛或有白色絹質種毛。
2 白芍的生長特點
白芍的生長需要充足的陽光,喜好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其生長即耐寒,又能抵御干旱,但是忌水浸泡,最佳的生長環境溫度為25℃左右,在人工種植中,多選擇土壤比較疏松肥沃的深厚土層。有機肥豐富的農田是理想的栽培基地。
3 白芍的種植
3.1 整地、施基肥
在白芍種植前要選擇相對地勢較高的肥沃地塊,做好排水措施,然后把地塊深翻2遍左右,達到疏松的程度,最后把地塊整成80cm左右的高畦備用。地整好以后需要施1次基肥,可以施農家有機肥,每667m2施5000kg左右,有條件的還可以增施化肥,每667m2施約50kg。
3.2 播種
我國白芍的播種一般以白露節氣作為參考,前后幾天均可,選擇發育質量好的白芍芽頭,在整好的地塊高畦上栽種,播種間距約40cm,全部栽種好后根據天氣適量澆水,確保芽頭的成活率。
3.3 生長期管理
加強對白芍生長期的管理有利于增產增收,由于白芍不能水浸,要特別注重下雨后的排水管理;干旱天氣則應適當澆水。在播種后的第2年春天應當及時把根部周圍的土層去掉,去掉約10cm土層后,把根須也一并去掉,然后晾曬幾天,在晾根期間進行施肥,667m2施農家有機肥約2000cm,復合肥約50cm(氮磷鉀),然后覆土,把白芍根部繼續封藏于土中,此后每年追肥1次。在開花期應及時摘除花蕾,以減少養分的消耗,增加白芍的產量。
4 白芍種植的化學除草
除草是田間管理的重要內容,在白芍的種植管理中也是重中之中。我國以前的白芍種植由于規模都比較小,基本都是人工除草,費時費力,經濟效益不理想。而現在都是發展大規模的種植,都是以化學除草為主,不但省時省力,而且經濟效益顯著。在實際生產種植中,除草作業貫穿于整個生長期。
4.1 播種前的化學除草
在白芍種植前,采用藥田專用的芽前除草劑對整好的地塊進行處理,一般每667m2用量為100mL左右,加水15kg左右,混兌后均勻噴灑于播種前的土層表面,噴灑前宜保持土壤濕潤,以保證除草效果。芽前除草劑能有效防除各種禾本科雜草,多數雙子葉雜草[2]。
4.2 苗后化學除草
藥田專用芽前除草劑只能防除一年生的雜草,且對部分雙子葉雜草不能有效防除,這就需要在白芍長苗后進行莖葉除草了,一般在雜草出葉4片左右進行化學噴灑,用苗后專用除草劑約70mL,加水約15kg,混兌后均勻地噴灑在雜草葉面,能夠有效的防除。此外,在白芍的漫長生長期內,要及時根據雜草的生長情況選擇有效的除草劑進行防除。
5 白芍種植的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對白芍的生長影響很大,灰霉病。葉斑病最常見,可在病害初期用50%多菌靈防治,效果比較好;白芍種植的蟲害主要是地老虎、金針蟲,針對這些蟲害隱藏在地下,吞噬根部的特點,可用辛硫酸加誘餌埋在白芍根部進行誘殺。
6 白芍的收獲
白芍在播種后的第四年才有收貨。我國一般在立秋時節采挖白芍,采挖之前割掉莖葉,然后挖出地下的根莖,每667m2產量約3000kg。其根莖一般作為藥材的原料,經過煮沸、冷卻、去皮、熏蒸、晾干等程序即可入藥,具有良好的藥用經濟價值。
7 結束語
白芍作為大宗藥材品種,用途非常廣泛,具備很好的市場基礎。在我國白芍的種植生產中,經濟效益還不是很理想,需要我們不斷地對種植管理進行探討、研究,以推動白芍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2016-2022年中國白芍行業進出口態勢分析及對外貿易前景展望報告(12119021)[R].
[2] 宮光前.白芍種植與化學除草新技術[J].農業知識,2014(1):
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