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媛莉

沉寂多年,直到2013年,《笑傲江湖》《歡樂喜劇人》等節目相繼播出,節目收視、口碑持續發酵,老牌民營節目制作公司歡樂傳媒再次引發業內關注。
《歡樂喜劇人》第二季播出期間,CSM35城收視率全部過2,有四期節目收視過3,4月3日總決賽收視率3.61%,創下節目收視最高值。
11月中旬,采訪歡樂傳媒CEO董朝暉,正值歡樂傳媒制作、浙江衛視播出的《喜劇總動員》收官階段,總決賽的錄制如火如荼,而新一季《歡樂喜劇人》將要啟幕,節目還將與東方衛視合作明年1月播出。此外,一檔全新喜劇類節目的策劃也由董朝暉親自坐鎮。三年多以來,董朝暉和他的歡樂傳媒專營著喜劇這門生意,并從中收獲著快樂。
隨著喜劇市場的極速增長和擴容,面對日漸白熱化的競爭態勢,董朝暉看待市場的態度要冷靜許多,他不認為喜劇就是簡單幾個綜藝節目而已,在他心中做喜劇更像做局,資源、資本、內容運用得當,便可創造更大價值。
老牌傳媒公司的轉型
歡樂傳媒并非行業新兵,其在90年代末電視綜藝開始蓬勃發展的浪潮中誕生,并憑借綜藝節目《歡樂總動員》在業內穩固地位。此后歡樂傳媒產出豐富的類型節目《才富大考場》《超級模特》《勇者總動員》《每日文化播報》等,一時間在國內民營電視節目制作公司中風光無限。
此后,在當時競爭機制不夠成熟的市場環境中夾縫生存的歡樂傳媒生存空間逐步受到擠壓,董朝暉毅然決定退出綜藝市場,轉向影視劇投資,期間還經營了一家傳統報業,收購網絡文學網站“榕樹下”。
3年前一頭扎入喜劇這一并不被看好的垂直細分領域,歡樂傳媒既要面臨招商壓力,也有制作層面的原創壓力,觀眾對喜劇的刻板印象和認知也亟需打破。以致《歡樂喜劇人》第一季前三期節目是“裸奔”,但隨著節目被認可,喜劇市場的價值也迅速被廣告主發掘,《歡樂喜劇人》第二季冠名費漲至8000萬元。
談及為何專注于喜劇領域,董朝暉告訴《綜藝報》,在考慮重新回到綜藝市場時,公司做了大量調研和戰略思考,基于之前的成功經驗,歡樂傳媒決定從自己最擅長的喜劇入手,而多年來在業內積攢的人脈資源也成為節目的有力保障。
此外,董朝暉認為,喜劇對觀眾來說是“剛需”,是文藝作品中重要的品類之一。尤其現下人們工作、生活、情感壓力大,需要有喜劇產品滿足他們的娛樂需求?!艾F階段,歡樂傳媒將深耕喜劇領域,暫不考慮向題材多元化發展,公司以每年研發一檔新節目的節奏推進。2017年,歡樂傳媒計劃推出一檔喜劇類戶外真人秀,該節目還在研發中。”
挖掘產業鏈價值
在《歡樂喜劇人》《喜劇總動員》節目中,參加競演的明星和專業喜劇人總是感慨排練時間短、劇本磨合時間短,強烈的緊張感時常讓觀眾為他們捏一把汗。而每場表演結束后,效果卻往往令人驚喜。
如此緊張的作品制作周期會不會影響節目質量?董朝暉認為,盡管明星因為檔期等原因可能準備時間不足,電視上看到他們有的花一兩天時間準備,實際上節目組整個輔助團隊排練時間都在一周以上,每一場表演背后都有一個強大的內容體系在支撐。
歡樂傳媒擁有員工100多人,節目錄制階段可達二三百人。公司設有核心編劇團隊,還簽約了一批編劇人員。2016年,歡樂傳媒成立了由30多人組成的廣告營銷中心。董朝暉表示,春節后歡樂傳媒有望擴充至300人。此外,為吸引更多優質資源和人才,歡樂傳媒與眾多行業伙伴展開合作,包括項目合作、合資公司、工作室、簽約等多種形式,公司希望各方在同一體系之內,產生協同效應。
值得一提的是,從《歡樂喜劇人》《喜劇總動員》及至正在籌備的新節目,董朝暉都是主要的創意發起人和研發人員。歡樂傳媒并非從海量節目模式中挑選,也不是僅由一檔節目形態出發,而是先定戰略內容方向,再用逆向思維思考節目模式。比如《笑傲江湖》欲挖掘國內素人喜劇人才,《歡樂喜劇人》是站在有一定知名度和表演基礎的喜劇人的角度進行資源整合,《喜劇總動員》則是跳脫狹義的喜劇領域,放眼影視圈內具有喜劇天分或對喜劇抱有興趣的明星做跨界組合。
談及做喜劇節目的心得和秘籍,董朝暉始終強調他是在做喜劇的“局”,不是做幾檔綜藝節目這么簡單。“如果單純從制作一檔節目考慮問題,關心的就是這檔節目的預算是多少,每個段子耗費多少成本,然后在市場上找人幫你把這些事做好就可以了。我們不是這樣。過去三年,及至未來三年,在喜劇這個行當,我們研發每一檔節目都帶著前瞻視角,希望依托節目獲取更多核心且有價值的資源,包括喜劇中最重要的創作人才、表演人才。當這些資源都有了,從產業鏈角度來看,我們就有足夠的延伸和可持續發展空間。”
歡樂傳媒不急于做大公司體量、劃分各個業務版圖。其首先要做的還是基于內容整合資源,再孵化更多資源,使內容更強大。換句話說,歡樂傳媒現在做的內容是在為未來開發完整喜劇產業鏈而“做局”。
未來,歡樂傳媒會將綜藝和電影進行嫁接,不僅綜藝節目可以衍生出電影,節目中的單個作品也可以作為IP來運營,僅《歡樂喜劇人》一年就有70個作品,其中一些已經有影視開發價值。明年歡樂傳媒會有三部跟喜劇相關的電影上映?!稓g樂喜劇人》大電影9月初開機,預計明年大年初一上映,該項目投資近1億元。
“只做金字塔尖的內容”
如果說三年前,喜劇綜藝還是平臺和廣告主不敢下手的領域,如今的喜劇綜藝市場則是資本和人才青睞的主戰場之一。
近兩年,各大衛視的喜劇綜藝層出不窮,從選秀、競技型喜劇,到情景喜劇、跨界喜劇,節目模式和人才、創意均出現同質化趨勢。單是《喜劇總動員》播出期間,就有《跨界喜劇王》與之抗衡,歡樂傳媒的老搭檔東方衛視也打出《今夜百樂門》的喜劇牌入局競爭。與此同時,在各大衛視和視頻網站2017年節目資源片單上也可以看到諸多以喜劇為主打的欄目集群。喜劇節目競爭徹底進入“紅?!?。
此情此景,董朝暉認為,業內跟風現象一直比較嚴重,這也是市場行為主導的。關于構建競爭門檻,他表示,“歡樂傳媒只做金字塔頂尖的內容。一方面,我們擁有最具競爭力的制作團隊和喜劇人才資源,另一方面,我們只和一線衛視合作,節目只在黃金時段播出。歡樂傳媒出品的喜劇節目都按照頂級內容來組局,投入至少過億,《喜劇總動員》投資近3億元。當你把競爭門檻架起來了,別人再想進入就很困難,需要付出更大代價。不管競爭環境如何,好內容始終最具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