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7日,由北京美蘭德媒體傳播策略咨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蘭德”)主辦的“2016美蘭德戰略升級與視頻生態數據創新峰會(暨第十八屆中國電視頻道覆蓋及收視狀況調研成果發布會)”在京舉行。
會上,美蘭德公布了“2016年全國電視覆蓋及收視狀況調研成果”“全國電視覆蓋及收視狀況專家組鑒定結果”和“2016年視頻網絡傳播大數據調研成果”,并對國內首個視頻大數據分析應用平臺——藍鷹視頻大數據平臺進行全新首發及演示。18日,由美蘭德與中國廣告協會電視分會聯合主辦的第一期“蘭智匯學院——視頻大數據價值創新系列培訓會”舉行,對視頻大數據分析與內容營銷創新進行探討。
衛視頻道與移動終端持續走高
會上,美蘭德媒體咨詢董事總經理崔燕振發布了“2016年全國電視覆蓋及收視狀況調研成果”。
報告顯示,將近三分之二的全國觀眾以有線數字電視為接收方式。截至2016年8月,全國IPTV用戶達1.27億人。2016年全國互聯網電視用戶數量同比增長96.7%。
同時,1999-2016年,全國衛星電視頻道累計覆蓋規模年均增長率為9.9%。其中,中央級衛視年均覆蓋增長率為8.0%,省級衛視年均覆蓋增長率11.3%。全國每戶居民家庭平均可接收衛視頻道數量持續增加,2016年約44套。
報告顯示,2016年電視媒體接觸率仍以絕對優勢居首位,移動終端接觸率持續增長,同時電視廣告仍受用戶信任,新媒體廣告信任度有待提升。
隨著4G網絡普及以及移動終端多元化發展,越來越多的用戶習慣通過手機等移動終端觀看視頻與直播。2016年全國網絡視頻用戶達6.83億人,較2015年凈增5800余萬。
全國電視觀眾中,使用手機登錄社交媒體的用戶近九成,每天分享3條以上內容的用戶超過25%。
新興購物渠道蓬勃發展,手機購物發展勢頭尤為強勁。2016年全國手機端購物用戶同比增長81.2%,總規模近3.1億;電腦端購物用戶1.79億,較上年下降;電視購物用戶增至1300余萬。
大視頻時代全面到來
美蘭德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網絡視頻用戶同比增長近6000萬人。全網節目視頻點擊總量同比漲幅超過40%。網絡視頻消費內容不斷升級,并深度融入生活,年輕高知用戶是主流人群。
美蘭德媒體咨詢總經理助理兼研究部總監陳洲分享了“2016年視頻網絡傳播大數據調研成果”。陳洲認為,以視頻內容、用戶端為連接點的大視頻時代正全面到來。2016年,上星頻道網絡傳播呈現出強勢頻道網絡傳播效果顯著、年輕化定位+大片化制作+IP化運營是成功關鍵要素等特征。
2016年新聞節目網絡傳播中,央視新聞欄目表現強勢;省級衛視突出差異化優勢;隨時在線的用戶習慣促使移動新聞客戶端競爭趨于激烈;“新聞+黑科技”跨界協作加速新聞節目制作與傳播變革。
2016年綜藝節目網絡傳播中,綜藝節目爆發式增長,原創節目順勢猛增;綜藝類型多元化發展,其中競技類、喜劇類熱度較高;節目編排不斷創新,呈現出四大特征——密集播出、主打“4+3”模式、發力周日檔、強化矩陣效應;“綜藝+直播”風口來臨,開創直播新玩法;粉絲經濟優勢凸顯,綜藝節目藝人選擇成關鍵;網絡綜藝迅猛發展,高產質優實現突圍。
2016年首播電視劇網絡傳播中,高投資、高顏值、強陣容成為大劇爭鳴時代的突出特點;周播熱度持續攀升,季播劇發展態勢初顯;青春、民國、都市情感題材依然魅力不減;多元化IP運營助力爆款萌生,廣告植入手法不斷升級優化;網絡自制劇制作升級加碼,品質精良網劇深受用戶青睞。
首發“藍鷹”視頻大數據平臺
會上,美蘭德咨詢總經理助理、市場部總監兼視頻大數據項目總監金桂娟進行美蘭德視頻大數據分析應用平臺——藍鷹視頻大數據平臺的全新首發及演示。
金桂娟表示,融合傳播背景下,大數據已經成為傳媒行業標配,美蘭德咨詢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成功轉型為視頻領域的大數據分析專家,形成十大研究對象、五大基礎數據庫,具有全面多維、靈活便捷、開放共享、深度鉆取、實時更新和智能高效等六大特點,實現全網節目監測、多維指標分析、每日海量數據抓取,建立了中國傳媒領域的頂級數據平臺,真正實現從數據到價值的轉換。
藍鷹大數據平臺集多種基礎應用功能、可視化功能、數據分析功能于一體,對不同維度信息的各種標簽、信息、特征等進行提取和分類,可以深入細致地對數據進行不同角度地分析,可實現行業競爭格局分析、日常監測報告分析、內容傳播價值分析、頻道/節目/劇目/專題分析、影視公眾人物人氣分析,引領傳媒大數據平臺化時代,指導視頻領域制播環節。
作為全國首個傳媒領域視頻大數據自動化服務平臺,藍鷹從內容制作支撐,到推廣營銷指導,到傳播效果評估,再到趨勢預測判斷,引領了傳媒大數據平臺化時代指導視頻領域制播全環節的工具。
當今環境下媒體的創新與轉型
“當下的數據通道使數據形成個性化分眾化服務,同時具有洞察和評價作用。”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執行院長喻國明認為,制度、市場、技術都對傳媒行業的發展產生原生性、革命性的影響。他認為,VR技術是新興的連接人與人的方式;直播因增加社會流動性、擴張人的生活空間將有廣大的發展前景;得新媒體者得天下,得人心者得天下,得關系者得天下,得數據者得天下。
新華社音視頻部主任、中國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陸小華認為當下的傳播力并不是使用互聯網工具就可自然獲得,引導力必須給予新的理念和規律重新構建。
“傳統的內容為王已經落伍,‘內容+成為新趨勢。”中央電視臺發展研究中心產業與新媒體研究部主任黎斌認為傳統媒體應嘗試“內容+內容、內容+技術、內容+用戶”等多維度創新,以尋求創新突破之路。
對此,北京流金歲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儉表示贊同,他認為傳媒行業是實踐性強、不創新即滅亡的行業,傳媒行業進行內容創新離不開三點:具有融媒體觀念的首席覆蓋官、內容轉換技術的創新和重視直播技術。
世熙傳媒副總裁程十卉對如何提升節目創新進行了闡述,“職業化素養的提高和科學化生產流程的建立,是尋求實現電視與網絡內容創新突破之路。”
舜風傳播董事長王恩杰看來,伴隨廣告主要求的不斷提高,廣告主品牌與節目內容調性的統一及匹配、兩者價值觀的相互融通成為節目內容創新的一種新方向。
紀錄片方面,北京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東認為其“真實”的特性,是目前信息傳播到達率最高的視頻內容,從而擁有了較高的產業帶動可能性。
(秦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