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2016年江蘇衛視的表現,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黨委書記、臺長卜宇表示:“在激烈地媒體競爭中,江蘇衛視在三大層面保持著激流勇進的態勢:第一,內容產品表現出眾,擁有一大批高影響力的口碑力作。2017年將進一步打造現象級爆款,實現新突破;第二,人才團隊繼續壯大,從制作到營銷、推廣,都用開放的心態聯手社會團隊,敞開胸懷,一同在這個平臺起舞;第三,始終保持創新的時代精神,江蘇衛視過去所有業績都來自于創新,未來永葆創新的銳氣,就一定可以取得新的成績。”
當前,衛視競爭已不再單純止于收視率,更是多屏數據、受眾口碑、長尾效應的多維較量。
根據CSM35城數據,2016年1-8月,江蘇衛視晚間黃金四小時收視率上漲6.3%,在五大衛視漲幅最高。平臺欄目平均收視同比上漲19.6%,幸福劇場同比上漲12.4%,雙雙居全國前三。
網絡表現方面同樣強勢,呈現出臺網影響力的正向聯動效應:月覆蓋7.3億人,微博最熱單劇十強中江蘇衛視獨占四席。
雙引擎 雙生長
“有意義、有價值、有技術門檻”,江蘇衛視總監李響如此概括江蘇衛視在綜藝節目布局中的策略。他解釋道:“首先一定要做有意義的節目,這也是江蘇廣電總臺對衛視頻道一貫的要求。同時要有價值,精準鎖定最有購買力的人群。當然,也要具備技術含量和門檻,做有壁壘的節目。”
2016年,江蘇衛視以“底線思維”要求自己,深耕品質,不斷創新。
節目類型上,江蘇衛視堅持打破“紅海”魔咒,拓展“荔枝智造”的藍海。在繼續穩固情感類、益智類、美食類等王牌綜藝節目領軍地位的同時,音樂類、挑戰類、演說類節目全面開花。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第四季度,《蒙面唱將猜猜猜》再次刷新行業及觀眾對音樂類節目的認知。正如江蘇衛視項目部副主任王希所言,“電視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是無限的,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很多此前不敢想象的節目類別、形式都出現了。未來,還有更多想象空間。”
內容創作方面,江蘇衛視有一整套機制鼓勵創新,如寬容失敗、勇于試錯;定期和不定期開展頭腦風暴;組織觀摩學習海內外節目模式;每季度、每月組織團隊的創意PK等。“通過這樣的機制,江蘇衛視模式輸出位列衛視第一,通過版權銷售、模式開發、專區播出等方式,讓全球華人及海外觀眾擁有觀看江蘇衛視內容的多元化渠道。”李響介紹道。
技術升級方面,江蘇衛視在跨年演唱會、春節聯歡晚會等大型項目上,率先使用了4K、3D、5.1聲道等廣電業領先技術。“接下來,我們還將加大在虛擬現實(VR)、現實增強(AR)方面的投入,不拘一格引進世界最新技術,不僅用于頻道宣傳推廣,還將用在多個節目的內容與形式創新中。”李響表示。
電視劇是江蘇衛視的另一大內容板塊。據江蘇衛視采購部主任高王玨介紹,“2016年,幸福劇場平均收視實現了從去年同期0.90%到今年1.02%的逆勢上漲,同比上漲12.4%。在網絡播放量集均前五名榜單中,江蘇衛視獨占兩席:《好先生》《微微一笑很傾城》總播放量均破百億大關。”
而在大劇聯播中,江蘇衛視平臺效應凸顯,根據CSM35城數據,《微微一笑很傾城》在江蘇衛視平均收視同比聯播平臺高4%,全國網高40%。
周播劇戰略,在李響看來,是今年江蘇衛視的一次成功嘗試。“將周播劇場安排在暑期檔的周三、周四晚10點,不僅成功吸引大批年輕受眾,也盤活了周間檔。此外,大劇紀錄片與周播劇的無縫銜接則實現了觀眾導流。”
“自制劇和定制劇是早生計劃,”李響告訴記者,“不能等片子拍出來再吆喝,要在劇本策劃、演員謀劃階段就提前介入。”而對于越來越受廣告主和出品方青睞的類型劇植入,他認為,還是要恰如其分,不能影響劇本身的質量。
管理創新是一切創新的源頭
經過多年探索,江蘇衛視已經形成了圍繞節目生產的管理創新。
在李響看來,江蘇衛視更注重生產流程的專業化。“我們的制作團隊是統籌化管理,制作部門分為前期拍攝和后期剪輯兩大塊,實際操作中根據個人特長進行項目分配。”
管理上的第二個創新是成本全預算。李響告訴記者,之前的成本預算是動態的,現在,節目制作之前,制作團隊就要將成本、預算核實到位,并與之后的盈利和創收相匹配。
此外,今年,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整合地面頻道與衛視頻道優質資源,探索“制片人制度”和“工作室制度”。李響表示,“我們會吸取同行的經驗,同時也會在收入分配和激勵體系等方面有自己的獨創方式,逐漸摸索出一套更適合江蘇衛視的特色化制度。”
據他介紹,首先,制片人有獨立組織團隊、調配資源的權利;其次,團隊之間將實行“輪作制度”,即一個團隊打一仗之后進入休整期,進行復盤和新節目策劃;而在財務方面,制片人提出預算,臺里幫助他們完成商務談判、法務等環節。
整合的力量從哪里匯聚?
李響告訴記者,目前,江蘇衛視共有11個制作團隊,節目部和項目部每個部門有4-5個團隊。此外,北京制作中心還有一個團隊。“他們除了負責周間檔《一站到底》《芝麻開門》《世界青年說》等節目的制作外,每年都有研發任務,每個團隊每年會上報若干個新項目,并制作1-2檔新節目的詳細方案。
李響透露,2017年,江蘇衛視推出的新節目有一半是內部團隊制作的,例如《金曲撈》《魔林匹克》等。“希望在不斷打磨方案的基礎上,讓團隊有更多儲備的時間。”而對于制片人制度的發展,他表示,“江蘇衛視遵循‘成熟一個發展一個的原則,目前已有7-8個成熟團隊,其他的都是以老帶新。”
加強對外合作 實現共贏
如今,開放是當下影視、綜藝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關鍵詞。對于衛視平臺,開放更是其打破傳統模式,實現共贏的好時機。
近年來,江蘇衛視積極和國內外優秀的團隊合作,引進外部優質資源,例如燈光、舞美、道具制作人員都是國際優秀的團隊,以適應未來的人才市場競爭。
新鮮血液帶來的力量不容小覷,與此同時,平臺也不可避免地需要承擔“水土不服”帶來的風險。2016年,江蘇衛視聯合社會化制作力量,打造了多檔季播綜藝節目。在綜藝節目的對外合作中,李響最直觀的感受是,“在嘗試、探索中積累了不少經驗。”
他分享道,“首先在選擇團隊時,要掌握其本身的特性,即使面對同一題材的創作,南北團隊都會做出千差萬別的效果。其次,對于平臺來說,要在不斷的嘗試中,發現并保留最優質的團隊。同時,每個平臺有特定的觀眾群和調性,要在強調個性化特征的同時和團隊進行深度融合。而這些,從最開始的文案策劃、節目制作到商業廣告植入等多個環節都需要全方位策劃。”
經過多次的合作,江蘇衛視已探索出一整套完整的合作流程。李響舉例,比如,雙方都有總制片人、商務團隊進駐到節目組;在報批、境外藝人的聯絡和安排方面需要有規范化流程。“當然,江蘇衛視作為節目最終的播出平臺,節目導向和制作技術都要符合我們的播出標準。”
《我們戰斗吧》是謝滌葵跳出體制后做的第一檔戶外真人秀節目,對于此次合作,李響總體滿意。“不管是節目原創性,還是明星資源的整合都不容易。同時,可以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激發出嘉賓的狀態,謝滌葵花了很大精力。他特別善于調動明星的投入狀態,在節目總體設計上也可圈可點。”
作為電視臺加強對外合作的另一個發力點,臺網聯動已成為大趨勢。
今年,江蘇衛視聯手騰訊視頻試水周播劇《九州天空城》,在江蘇衛視采購部評估科副主任張為看來,這次合作在宣傳上帶給江蘇衛視很大的啟發,“年輕觀眾確實對宣傳的引導更敏感,這次騰訊視頻給了強大的宣傳支持,宣傳資源、宣傳方式也更接地氣,雙方合作迸發出了強大的力量。”
對于未來江蘇衛視與互聯網平臺的合作,李響的想法是,“和電視臺一樣,每個互聯網平臺都有其獨特的屬性和調性,我們不拒絕任何形式的合作,但前提是,要有合適的內容或者方案。”
擴大IP外延,實現內容增值
如今,隨著文娛產業鏈的不斷完善,“圍繞IP打通全產業鏈”已不僅僅是制作公司和互聯網平臺熱衷探討的話題,傳統電視平臺也加快了產業拓展的腳步。
“除了節目本身,每檔節目特別是垂直類、服務類節目,都應該激活媒體行業對于產業開發的新探索。在此過程中,不一定要產生商業上的回報,但一定要探索產業發展的路徑。”今年,卜宇臺長對江蘇衛視提出了新的要求。
事實證明,這樣的探索成功且極具發展前景。今年9月,《星廚駕到》首度聯手海爾集團嘗試冰箱線上銷售活動。王希回憶道,“活動當天,海爾集團一共賣出11000多臺冰箱,銷售額達到一億多,而‘星廚盒飯在上海、北京等地的最高銷量達到八九十萬份。”
“《星廚駕到》做到第三季,已經形成一個成熟的IP,其口碑和影響力帶來的衍生品開發成為今年最大的亮點。”江蘇衛視副總監、廣告部主任曹海峰告訴記者,“未來,‘星廚餐廳‘明星實體店‘星廚培訓等都會成為節目IP在產業鏈上的拓展。”
這樣的案例不只一個。
在江蘇衛視打造的減肥節目《減出我人生》中,一個300多斤重的嘉賓經過江蘇衛視獨創的科學減肥方法,在100天之內減掉100斤,但這樣的方法必須經過江蘇衛視的授權,運用科學的方法才能保證其安全性。
“未來,我們會從減肥機構、減肥食品等多方面入手開發線下減肥產業。”曹海峰進一步強調,“電視臺跟一般盈利機構的區別在于,我們希望通過科學的方法,真正幫助到需要減肥的人,而不是盈利,這也是電視臺的責任所在。”
此外,在劇集方面,從《九州天空城》的影游聯動,到《女醫明妃傳》打造郵票、同款產品等衍生品開發,江蘇衛視都在不斷擴大IP的外延,實現內容的增值。
(薛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