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海林


摘 要:為了探索樅陽縣夏大豆最佳播期,進一步明確不同播期對大豆農藝性狀及產量的影響,特開展了試驗研究。結果表明,樅陽縣夏大豆最佳播期為6月上旬,隨著播期推遲,生育期將隨之縮短,早播較晚播生育期長7d。早播較晚播增加有效分枝數1.8個,單株粒數31.5粒,增產904.65kg/hm2,增產幅度為36.31%。隨著播期推遲,產量呈遞減趨勢。
關鍵詞:夏大豆;不同播期;試驗研究
中圖分類號 S565.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06-0071-01
樅陽縣地處安徽沿江,是安徽沿江地區優質大豆生產區域之一,氣候條件非常適宜大豆生長。而要獲得大豆穩產、高產,選擇播期是關鍵,為此,筆者開展了不同播期對大豆生長發育的影響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參試大豆品種為皖豆28。
1.2 試驗方法 試驗采取隨機區組設計,設5個不同播期,5d為一個播期,即A1:6月1日;A2:6月6日;A3:6月11日;A4:6月16日;A5:6月21日(CK)。重復3次,小區長5.0m、寬3.5m,小區面積17.5m2,10行區,行距0.35m,東西向種植,密度2.25萬/hm2,重復設走道,四周設保護行。
1.3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為潮土、肥力中等,pH7.46、堿解氮137.5mg/kg,速效鉀95mg/kg,速效磷17.68mg/kg,有機質26g/kg,前茬小麥,一般產量為5 250kg/hm2。
1.4 田間管理 試驗地采用機械旋耕,人工劃小區整地。按播期要求,對A1、A2、A3、A4、A5處理進行人工小機播種器條播,對播期早的處理進行早間苗、早定苗。7月12日進行中耕除草,分別于7月12日、7月20日、8月8日、8月14日用藥防治蚜蟲、薊馬、斜紋夜蛾、豆莢螟、二條葉甲、甜菜夜蛾等害蟲。
1.5 氣候條件 6月上旬至6月15日雨水充沛,有利于出苗和苗期生長。6月15日以后天氣高溫干旱,澆水、出苗。7月中旬,雨水正常,有利于大豆開花。8月至9月初雨水正常溫度高,光照充足,利于大豆結莢鼓粒,9月下旬雨水較少,利于大豆的收獲、晾曬。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播期對大豆生育期的影響 由表1可知:各處理的生育期在97~104d,隨著播種期推遲,生育期隨著縮短。A1生育期最長為104d,A5生育期最短為97d,相差7d。A1、A2、A3、A4、A5營養生長天數39d、39d、38d、38d、37d。生殖生長和營養生長共生期65d、62d、61d、60d,早播生長天數和共生期天數較晚播長。
2.2 不同播期對植株性狀和產量結構性狀的影響 由表2可知:有效分枝數分布在0.1~1.9個,早播有效分枝數多于晚播。其中,A1有效分枝數最多為1.9個,A5最少為0.1個。單株粒數分布在34.6~66.1粒,早播單株粒數多于晚播,其中A1為63.2粒,A5最低為34.6粒。
2.3 不同播期對產量的影響 由表2可知:不同播期產量在2 491.5~3 396.15kg/hm2,A1產量最高為3 396.15kg/hm2,A5產量最低為2 491.5kg/hm2,A1較A5(CK)增產904.65kg/hm2,增產幅度為36.13%。
3 結論
通過試驗可知,播期早的產量較播期晚的產量高,隨著播種期推遲,產量呈遞減趨勢。隨著播期推遲,生育期也隨之縮短,早播能增加大豆有效分枝數、單株結莢數,從而易取得高產。因此,本地夏大豆最佳播期應是6月上旬。(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