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旭
3月31日,由財政部組織修訂的《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正式施行。《管理辦法》規定,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含項目管理費)不得用于以下九個方面支出:行政事業單位基本支出、交通工具及通訊設備、各種獎金津貼和福利補助、彌補企業虧損、修建樓堂館所及貧困農場林場棚戶改造以外的職工住宅、彌補預算支出缺口和償還債務、大中型基本建設項目、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扶貧、其他與脫貧攻堅無關的支出。
與2011版《管理辦法》相比,2017版《管理辦法》完善了資金分配方法、改進了資金支出范圍、改革了資金使用管理方式、強化了資金監管。
根據新版《管理辦法》規定,從3月31日起,2011版《管理辦法》廢止施行;其他關聯文件有關規定與新版規定不符的,按新版規定執行。
舊版辦法已到修善節點
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是中央財政通過一般公共預算安排的支持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主要用于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資金。
按照財政部農業司有關負責人的說法, 2011版《管理辦法》實施6年以來,在加強和規范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使用與管理,促進提升資金使用效益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近年來,隨著中央支持脫貧攻堅政策體系的不斷完善和預算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面臨著不少新情況和新問題,資金管理辦法亟需進一步修改完善。”
該負責人解釋說,比如落實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要求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安排更加貼近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實際需求,進一步打破限制資金使用的束縛,突出資金精準使用的要求,真正做到“投入實、資金實、到位實”。
又如,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支持貧困縣開展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試點的意見》(國辦發〔2016〕22號),賦予了貧困縣統籌整合使用包括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在內有關財政涉農資金的自主權,為做好“放管服”改革,為貧困縣涉農資金整合創造有利條件,也要求及時調整完善現有的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方式。
“基于以上考慮,在總結實踐工作和改革經驗的基礎上,財政部啟動了《管理辦法》修訂工作。”該負責人說。
新版辦法聚焦脫貧主戰場
對比《管理辦法》新舊兩個版本,《民生周刊》記者注意到,2017版《管理辦法》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要求,堅持以目標和結果為導向的原則,完善資金分配辦法,綜合考慮貧困狀況、脫貧攻堅政策任務和脫貧成效等分配因素,使資金逐步向脫貧攻堅主戰場聚焦。
除此之外,為體現脫貧攻堅的實際需求,避免因規定過細束縛地方操作,與2011版《管理辦法》相比,2017版《管理辦法》不再對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支出范圍作具體要求,而是采取了負面清單方式,在對資金支出范圍做出原則性要求的基礎上,明確了資金不得支出的范圍,即前文所列九項支出具體內容。
不僅如此,2017版《管理辦法》進一步改革資金管理方式,明確提出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項目審批權限下放到縣級,強化地方對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的管理責任。
與此同時,按照《預算法》有關要求和權責對等原則,2017版《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了各級財政、扶貧、發展改革、民族、農業(農墾管理)、林業等部門在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和項目使用管理方面的職責。同時,2017版《管理辦法》新增了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分配、使用管理中違法違紀行為的責任追究條款。
需要提及的是,2017版《管理辦法》要求各地創新資金使用機制,探索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政府購買服務、資產收益扶貧等機制,撬動更多金融資本、社會幫扶資金參與脫貧攻堅。
扶貧資金容不得動手腳、玩貓膩
隨著近幾年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入總量的大幅增長,資金到村到戶的精準扶貧要求,使得扶貧資金管理面廣、線長、點多等問題突出,“最后一公里”難監管的問題更加明顯。
2月21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扶貧資金管理使用,對挪用乃至貪污扶貧款項的行為必須堅決糾正、嚴肅處理。
3月16日,財政部、國務院扶貧辦召開會議,決定開展財政扶貧資金專項檢查工作。有消息稱,此次檢查主要針對2015年和2016年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和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貧困革命老區扶貧開發部分。重點檢查資金使用管理的合法性、規范性,包括資金分配和撥付、項目確定是否符合政策和程序;資金使用是否存在挪用、截留、滯留、貪污等現象;項目申報是否存在弄虛作假、套取和騙取財政資金問題等。
有觀點認為,全國兩會剛結束,兩部門就布置這項工作,表明這件事很緊急很重要,“因為扶貧資金是貧困群眾的‘救命錢,一分一厘都不能亂花,更容不得動手腳、玩貓膩。"而中央專項扶貧資金新規公布并實施,觀點指出,“這讓檢查工作有章可循。”
的確,記者注意到,3月31日起施行的新版《管理辦法》就切實加強專項扶貧資金監督管理做出了更加具體和嚴格的規定。
其中,進一步明確了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使用管理相關的各部門的職責分工。在明確財政部門的資金監管責任的同時,強調了各級扶貧、發展改革、民族、農業(農墾管理)、林業等部門要按照權責對等原則落實資金和項目的監管責任。
同時要求資金使用管理實行績效評價制度。績效評價結果以適當形式公布,并作為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分配的重要因素。
在此基礎上,《管理辦法》明確要推進政務公開,要求資金政策文件、管理制度、資金分配結果等信息及時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管理辦法》還要求各有關部門配合審計、紀檢監察、檢察機關做好審計、檢查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