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軍

作為“互聯網+出行”的新業態,共享單車在滿足人們出行需求的同時,相關問題也浮出水面。
熟悉的燒錢大戰在2017年再次上演,盈利方式似乎讓人捉摸不透。而信用體系的缺失,也成為分享經濟下一步推廣的掣肘。
共享單車領域在未來繞不開三個問題,即實現互聯網企業盈利、傳統制造企業受益和解決群眾出行需求。能將這些問題一并解決好,共享單車才能在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
損壞率高
快速“鋪城”的共享單車,在方便百姓出行的同時,用戶體驗也在隨之變化。“共享單車剛剛出現的時候我就開始用,確實很方便。不過,使用一段時間之后,損壞的車越來越多,有時候挑了好幾輛才找到能騎的。”在大望路附近上班的張女士對《民生周刊》記者說。
有相關機構統計,共享單車的損壞率確實較高,不少用戶也表示,車座丟失和二維碼遭涂抹的情況較多,再如車鎖、輪胎、剎車線、腳踏板損壞的概率也較為普遍,這些情況都成了正常騎行的障礙。事實上,上述情況大多為人為故意損壞,真正因為單車自身質量問題損壞的情況很少。
《民生周刊》記者對北京市場上投放的4個品牌的共享單車進行了騎行體驗,在試騎的地鐵國貿站、平安里站等地,部分單車的損壞率較高,部分品牌的單車要先后更換數次才能正常騎行。隨著網上關于人為惡意損壞單車的新聞頻出,部分用戶也不禁慨嘆“可能所有的謀殺手段都用到了共享單車身上”,不可否認,在用戶密集區,想要找到一輛零件齊全的共享單車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甚至還需要一點點運氣。“有幾次好不容易找到一輛新車,剛把鎖打開,發現輪子上被人為加了一把鎖,這是很不道德的,共享資源變成了私人資源,又何談共享經濟?” 上班族劉芳說。
共享單車0f0的投資人朱嘯虎日前表示,雖然0f0車輛損壞率較高,即使只有三分之一的0f0正常使用,0f0也可以賺錢。但一些業內人士指出, 僅從營收利潤上算賬毫無意義而言。如果一個共享單車損壞率過高,則會使品牌認可度大打折扣,無益于該品牌的發展,甚至會波及到其他單車品牌。
媒體評論員梅劍飛坦言,對于共享單車平臺來說,目前最重要的是要放慢速度,將運營維護跟上或許將在未來市場中走得更穩。
亂停亂放
與帶有停車樁的公共自行車不同,共享單車最大的優勢在于隨意停放,不受停車樁的限制。不過,隨意停放不等于亂停亂放。
最近有媒體報道稱,位于北京CBD地區的八王墳東公交車站,在晚高峰后一度出現上千輛共享單車“圍困”公交站的現象,長達百米的公交站被數個“單車群”占據。附近立起的“不要亂停自行車”的牌子絲毫沒起到作用,仍有眾多單車停在了站臺和人行道上,甚至機動車行車道。有部分單車因影響公交車出站,被人扔進了“車叢”中。
不可否認,共享單車的出現極大地方便了大家的出行,但是隨著各平臺單車投放數量激增,隨意停放也就成了“亂停亂放”,著實給城市添堵。業內人士建議共享單車平臺因地而異,精準投放,但在實際使用中是否可行仍是一個問號。
事實上,監管部門對此早有感受,日前,北京市西城區交通委約談了摩拜、0f0兩家企業,要求企業控制西城區共享單車數量,并規定該區10條大街禁停共享單車。此外,北京市豐臺區、石景山區也分別出臺了共享單車的相關監管政策。除了北京各個區域政策監管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外,在南京、成都、上海等地,也有監管部門或者行業協會制定的規范陸續推出。相關監管部門的考慮不無道理,有評論就曾指出,共享單車將城市盲道占用的情況很普遍,也有網友表示:“如果你是一個盲人,我不信你能在盲道上走出超過100米。”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擔憂,共享單車如果只能在固定區域停放,是否又回到了帶停車樁公共自行車的老路呢?共享單車平臺將“互聯網+出行”的方式運用到單車上,手機解鎖、取放自由,初衷是共享和便捷,如果劃定固定區域停放,也許就失去了出行的便捷特性,甚至偏離了共享經濟的內涵。而這個矛盾,著實考驗共享單車平臺和城市管理者的智慧。
行業未來
業內人士分析,共享單車不斷取代現在的城市輕便自行車。未來,國內自行車市場總的需求量將由現在的2500萬輛下降至2000萬輛左右。共享單車普及程度越高,對傳統產品的沖擊就越大,需求此消彼長。未來總需求的下降對已經產能過剩的自行車行業來說是雪上加霜,尤其對沒有研發能力,拿不到共享單車訂單的中小型企業,更是生存的挑戰。
不僅如此,《民生周刊》記者采訪時發現,相對于私人單車,共享單車的使用和停放環境較差,同時,企業按現有標準生產的部分車輛“較為脆弱”。部分零部件的標準尚未考慮到共享單車防盜、耐用、減小維護成本的考慮,而實心輪胎、智能鎖的生產根本沒有標準,每個單車平臺做的都不一樣,相關部門無法進行有效監管,建立規范統一的行業標準實有必要。
2017年共享單車無論是從數量還是運營力度上都開始了爆發式的增長,走在城市街頭,橘色、黃色、藍色、綠色的共享單車“競相斗艷”,從半價騎到紅包優惠到周末免費再到整周免費,多少是為了攻城略地、爭奪用戶,甚至有多少企業就是單純地沖著押金而來,還有幾家企業在堅持“緩解擁堵、綠色出行”的初心?找不到贏利模式的企業將無法生存下去,綠色環保的共享單車能否成為可持續性的美好事業?
有業內人士坦言,隨著各家企業在車輛投放上掀起激戰,很快將淘汰一批小體量的企業。共享單車上半場混戰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告一段落,并完成第一輪的洗牌,市場格局基本確定。屆時,摩拜、0f0等單車誰能從中殺出重圍,除了誰能更快達到規模優勢外,還要看誰能率先建立贏利模式。對共享單車平臺來說,并不意味現在站到風口就能吹起來,最終比拼的還是綜合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