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鵬
清明節前夕,在北京工作的“80后”王娜由于時間原因無法回老家給外婆掃墓,于是她決定嘗試時下較為流行的做法,網絡祭祀。結果,互聯網上數不清的祭祀平臺看得王娜眼花繚亂,讓她不知從何入手。
同為“80后”的李濤,去年就有過網祭體驗。最近,當他邀請家人注冊其使用的網祭平臺時,卻被平臺告知網站面臨技術性的難題,無法使用,并建議李濤另選網祭平臺進行祭祀活動。
其實早在幾年前,多地政府就已經開展強化文明祭祀、摒棄焚燒陋俗的教育引導工作,并大力宣傳網絡祭祀等文明祭祀方式。時至今日,公眾對網祭的體驗評價如何?網祭平臺現狀如何?《民生周刊》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商業化、娛樂化影響祭祀心情
王娜的老家在遼寧省錦州市,由于距北京不算太遠,往年的清明節她都回老家為故去的親人掃墓。王娜和外婆的感情很深,自從老人離去后,只要有去公墓的機會,她便要求父母帶上她。
“我會買一捧白色的鮮花放在外婆的墓碑前,然后站在那看著父母不停地將紙元寶和燒紙一捧捧扔進火堆?!蓖跄日f擺上鮮花的那一刻,她心里覺得特別舒服、平靜。
因為和朋友約定今年清明節自駕去西安旅游,所以不能為外婆掃墓。王娜告訴《民生周刊》記者,她從來不是一個迷信的人,但是不能回去掃墓,讓她心里空落落的。
前不久,一則關于文明祭祀的新聞,促使回不了家的王娜決定嘗試網祭。
打開搜索引擎,各種祭祀網、祭奠網、祭拜網、悼念網、祈福網進入了王娜的視線。
“幾乎每個網站的自我描述都是類似于中國獨創的網上祭拜系統,是中國最專業的網上祭拜網站,是網墓結合的網絡祭拜平臺,是國內第一公益性的免費網上掃墓網站?!蓖跄日f。
她選擇瀏覽了幾個名字較為“大氣、響亮,帶有中國、中華、全球等字頭”的平臺,“頁面風格確實各有不同,但是總給我特別亂的感覺。”王娜不太接受網站上含有各界名人的祭奠內容,“這些內容特別顯眼,甚至還有朱元璋等先古人物,這讓我感受到一種娛樂的味道?!?/p>
讓王娜感覺“不爽”的還有網祭平臺的收費內容。多數網祭平臺都會標注“免費建館”(為逝者建造網絡墓地或網絡空間),但是王娜認為所謂免費建館只是一個噱頭?!懊赓M的僅限于建‘沒什么內容的普通館,如要建造高級館則需繳納費用。”王娜向記者直言“享用平臺的資源、服務,繳納合理費用無可厚非,普通館、高級館看似是在滿足不同人群的個性化需求,但別忘了這是一個祭祀平臺,繁雜的標價失去了網祭應有的嚴肅感,商業化太明顯了?!?/p>
建議會員“另謀他處”
“越是名頭大的網絡平臺,商業化越明顯?!蓖跄嚷愿惺?。
在眾多帶有“中國、中華、第一”名頭的網祭平臺中,《民生周刊》記者在一個名為“中國祭奠網”的網站“服務專區”頁面上看到該網收費說明,明確標注創建普通紀念館不收費,高級紀念館的建館費是單人299元、雙人399元,高級紀念館還需繳納19元年費。
除此之外,網祭平臺上的供品也樣式繁多,“煙酒、汽車、家電一應俱全,但這些虛擬的東西都需要用人民幣兌換成天堂幣、紀念幣后才能購買獻祭?!蓖跄日f。
最終,王娜無法接受過于商業化的網祭平臺,她決定放棄網祭。
和王娜一樣,有過這種初體驗的李濤于2016年清明節前在眾多網祭平臺中選擇了“中華祭拜網”。注冊后,李濤創建了普通館,并將逝去親人的照片等資料上傳到該網。
“之所以選擇網祭,就是在無法實地掃墓時,通過平臺找到一種心情和一絲安慰?!崩顫硎?,他不會在網絡平臺上花錢購買所謂的“超值服務”,“真正迷信的人不會選擇網祭來表達情感。”
前不久,李濤突發奇想,想發動家人加入到這個網祭平臺,“大家可以交流、留言,可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然而李濤沒想到,家人們卻無法在“中華祭拜網”上注冊,“已有的賬戶好像也無法進行祭祀內容。”
按照李濤的提示,記者在“中華祭拜網”按程序操作,確實無法完成注冊。
對此,《民生周刊》記者撥打了該網留下的聯系電話詢問細節。電話號碼顯示位置為河北省邯鄲市,工作人員接聽后告訴記者,目前沒聽說發現無法注冊的問題,并讓記者稍后再試試。
次日,記者同樣無法完成注冊,再次致電后,工作人員讓記者聯系該網站的劉姓負責人。劉姓負責人表示當前網站確實無法進行注冊,“我們和百度公司有些問題沒有處理完,你們最好先找一個其他的祭拜性的網站?!?/p>
缺少內容審核
對于不能注冊及無法進行祭祀行為的事實,李濤說:“平臺的做法,已經不只是影響心情了,而是在傷害感情。”
上述“中華祭拜網”的劉姓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是公益性的網站,不收大家錢,但是我們要放在百度上推廣,你們(用戶)每點擊一次,百度是要向我們收錢的?!?/p>
“網站是我們自己維護,但是要掛到百度服務器上。由于和百度公司就收費問題一直沒有談妥,所以網站現在無法提供正常服務?!敝劣诤螘r能恢復使用?該負責人表示“時間還沒有確定”。
采訪時,記者在“中華祭拜網”上并未看到任何關于網站維護暫時停止服務及向用戶道歉的信息。
在一個知名論壇上,記者看到一個網友的帖子,他表示在玩網游時不小心點擊了某祭祀網站的彈窗廣告,“注冊之后,發現沒有家人需要祭祀,就把大學同寢室的哥們的姓名和照片傳了上去?!碧幼詈筮€調侃道“千萬不能讓他發現??!”
記者在同“清明網”等幾個網祭平臺的網絡客服溝通時,向對方表示離世親人的身份證等證件已全部丟失,客服回復注冊建館祭祀不需要任何證件。
對此,北京市金臺律師事務所律師賈思懿表示上述行為有可能侵犯到他人的人格權和肖像權,她建議網祭平臺應該嚴格審核會員上傳的內容。
在采訪過程中《民生周刊》記者發現,關于網祭平臺圈錢、收費不透明、專業性差以及缺少對平臺的監管等新聞屢見不鮮。“看來,網祭要想替代傳統祭祀,做得還遠遠不夠。”王娜說。
(本文王娜、李濤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