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服從是指個體按照群體規范,社會要求或群體領導的命令而行動。服從是在外界壓力的影響下而發生的。這種壓力一種來自群體規范、群體要求,一種來自領導權威的命令。服從對于現實生活是十分有意義的,服從能夠保證群體目標的實現。對領導和規范的服從,可以使成員在一些緊急情況下"一切行動聽指揮"。個人在社會中又總是隸屬于一定的群體,在群體中遵守各種規章制度,服從群體規范,就會受到他人的尊重和贊揚。如果違反了這些群體規范就會受到懲罰,損害個人利益。而學生正處于心理變化激烈、動蕩的時期。他們思維活躍,社會認識敏銳但較膚淺,情感豐富而不穩定,心理矛盾、心理沖突時常發生,因此在學校就會出現學生與老師發生沖突或叛逆的不服從老師管理的現象。
關鍵詞:學生管理 服從管理
事件案例:為了學生能夠專心學習,不要總是想著在頭發造型上有過多的造型裝點和顏色,從而引起攀比的心理,學校規定男生不能燙發、染發,頭發長度以劉海不過眉、鬢角不過耳,腦后不過耳垂為標準。但是還是有很多學生為了追求時尚個性,不愿意去剪發,經常讓老師苦口婆心的勸導,甚至有個別學生為了追求頭發個性,寧愿退學。
案例分析:發型問題其實并不僅僅在于頭發的長短,還是在于他們是否服從管理。可見,縱然不懂教師的意圖,但不找借口地服從,這才是教師所期望的好學生。同樣,不找借口地服從并執行,這才是學校所期望的好學生。
何謂服從,服從: 服其事而從君,即:遵從;順從;服從命令 :屈服于別人的意志或權力;從心理學來講,服從是主體在特定社會情境中,通過對客體提供的社會信息的概括、判斷和推理,為尋求獎賞或免受懲罰而產生的與客體一致的行為或態度。個體在社會要求、群體規范或他人意志的壓力下,被迫產生的符合他人或規范要求的行為。個體服從有兩種,一是在群體規范影響下的服從,二是對權威人物命令的服從。社會生活要求每一個體服從基本規范,任何一個群體,不論其規模大小與層次高低,都要求其成員遵守一定的規章制度,完成其承擔的工作任務,以實現群體目標并維護團結。服從是行動的第一步,處在服從者的位置上,就要遵照指示做事。服從的人必須暫時放棄個人的獨立自主,全心全意去遵循所屬機構的價值觀念。一個人在學習服從的過程中,對其機構的價值觀念、運作方式,才會有更透徹的了解。
其實,服從是一種美德,只是許多學生都誤解了,對“服從”兩字很不服氣,以為“服從”了有損其尊嚴,有損其個性,使其受到束縛,失去了自由。要是學校一要求,他們就服從了,他們的臉該往哪擱?學生多點服從意識其實并非是壞事。學校是學生成長的地方,理應有足夠的規矩來規范學生的行為,學生服從這些有益成長的規范,并非就是壞事。張揚個性沒有錯,服從應該服從的,同樣沒有錯,更能體現一個人的素質。
其實多數學生剛入校的都服從老師管理,認真完成學校的要求和老師布置的各項學習任務。只有個別的學生,不服老師的管理,所以,常違犯學校規定,不能按時完成作業,久之,便成了“問題生”。有的學生面對老師的批評,會說“俺奶奶說做不完作業就不用做了”,看來,他還是服從奶奶的,這也許是個借口。
但是時間久了以后,學生逐漸不服老師管理了,常與老師頂撞,有的學生抓住對老師不利的一件事或一句話,與老師大吵大鬧,并以此在學生中炫耀。有的家長聽說孩子的表現后,還洋洋得意“我孩子有個性”。這種現象任其發展下去,學生“張揚了毛病”,學不到知識,不會有好的發展。常聽到家長抱怨,“孩子管不得,你說一句,他有兩句等著你!”
世界上最無私地希望別人超過自己的有兩種人,家長和老師,家長希望孩子比自己強,老師希望學生獲得最大進步。如果學生在家不服從家長,在學校不服從老師,工作后也不會服從領導,試想,一個不服從領導管理的人,工作能得到認可嗎?他的處境和人際關系必定很糟,心情和生活也一定很灰暗。
服從,是一種基本素養。服從會使人降低位置仰視別人,這是一種虛心的狀態,是接受知識必須具備的心態。學生向老師學習知識過程,好比一個小容器從大容器里得到水的過程,小容器的位置低于大容器的水面時,水才能順暢地流入小容器。學生具有服從意識,在家服從家長的管理,在校服從老師的管理,孩子才能從家長和老師那里獲得最大收益。由此可見,服從也是智慧的表現。
服從也是一種榮譽,榮譽感是一個團隊的靈魂。一個沒有榮譽感的學生是沒有希望的學校,一個沒有榮譽感的學生不會成為一名優秀的學生,對此我深信不疑。如果一個學生沒有榮譽感,即使有千萬種規章制度或要求,他可能也不會把自己的學習做到很好,他可能會對某些要求不理解,或認為是多余而覺得厭倦、麻煩。成績可以創造榮譽,榮譽可以讓你獲得更大的成績。
服從是一門藝術,善于服從是良好關系的必備條件。而良好的人際關系和正確的處世技巧,將有助于個人在事業上的成功。良好的人際關系能為一個人事業的成功創造優良的環境。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利于營造使人在物質生產過程中充分發揮創造力的優化環境,人的積極性創造性的發揮,能增加物質財富的生產,豐富人們的物質生活;良好的人際關系也使得人與人之間的物質交往渠道暢通,人與人之間互通有無,互利互惠,可能得到更多的物質享受的幸福。
《明史雜俎》里有這么一則典故:一日早朝,太祖朱元璋忽然向群臣提出一個問題:“天下何人最快活?”有言功高蓋世的,有言金榜題名的,有言富甲一方的……朱元璋聽了均不滿意。沉默了一會兒,一個叫萬鋼的大臣答道:“天下守法者最快活。”朱元璋頓時大悅,夸贊萬鋼的見解“甚是獨到”。
是的,法規制度是約束人們行為規范的,只有畏懼法度、服從法度管理之人才會“不逾矩”,其自由、權利才會得到法度的保護,才會活得瀟灑快樂。超越法度必然會受到法紀的懲處。
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我們不能拋棄服從講自由,就像不能讓列車脫離軌道飛馳一樣,像風箏得有根線牽住才能飛得又高又遠。我們也一樣,只有在我們身上系上一根“服從管理遵守紀律”的線才能讓我們得到真正的自由。讓我們一起服從制度,服從管理,努力學習,享受人生。
作者簡介:
王璐(1983.01—),漢,山東建筑大學本科,籍貫:臨沂,研究方向:汽車修理維護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