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俊杰
摘 要:高速公路作為區域經濟建設的紐帶和惠民基礎設施,具有國家交通動脈的作用。然而,我國高速公路建設管理模式存在著制度混亂以及權責不清等現實問題。現代高速公路管理模式有機的結合了政府職能和企業管理,能夠很好的解決我國因快速發展而帶來的高速公路建設管理方面出現的問題。現代高速公路管理模式具有統籌規劃、社會公益性強以及經濟效益最優等優勢。現代管理模式的引入是解決我國高速公路領域管理混沌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關鍵詞:高速公路建設管理;現代管理模式;模式分析
前言:高速公路是人們交通出行的重要樞紐,是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基礎建設,也是國家現代化建設的象征性標志。物流產業的快速發展和人們出行的剛性需求使得高速公路成為了一個國家交通運行的紐帶。高速公路的建設既會影響局部的交通環境,也會影響地區經濟產業的縱深布局。對于高速公路建設的管理不得不綜合考量政治、經濟、社會和生態等多方面因素。現代管理模式將會為我國高速公路建設管理注入新鮮血液,并使其健康快速發展。
1. 國內高速公路建設管理概況
1.1 高速公路建設管理的現狀
高速公路建設的管理是一項繁瑣復雜的工程,其管理是否科學合理會直接影響高速公路落成后的惠民效果和經濟帶動效果的發揮,也會間接的影響周邊城市或地區的政治經濟環境。我國省份和行政區域眾多,各個轄區內的高速公路建設技術良莠不齊,而其對于高速公路建設的管理模式和理念也存在著較大差異。有些區域的高速公路選擇事業單位直接管理的模式,即政府的省級或市級公路局對高速公路和普通道路統一規劃并負責管理,例如內蒙古、天津、云南以及黑龍江等地市或省份。也有一些地區雖然選用這種事業單位規劃管理的方式,然而卻會成立省級或市級高速公路管理局或類似功能的部門專門分管所轄區域內的高速公路建設以及相關事務,例如吉林、新疆以及寧夏等地市或省份。在這種由事業單位牽頭直接統籌規劃的管理模式下,交通部門會直接負責高速公路的建設、養護工作、行業規范管理以及國有資產管理等相關事務。另外,還有部分地區則選擇聘用集團或企業來負責高速公路的建設等相關業務。而這些高速公路管理企業通過事業單位招標競標的方式獲得高速公路建設的相應管理權限,并直屬于省級或市級交通廳,或者直接由當地的省政府或市政府直接管轄。
1.2 高速公路建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建設落成首條國內高速公路起,經過近三十年的快速發展,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由于發展速度太快,關于高速公路的基礎理論和管理模式并沒有夯實。較為突出的是高速公路建設的管理問題。近些年,我國高速公路建設中的管理問題不斷突顯,并且愈來愈受到業內人士的擔憂和關注。關于高速公路建設的選址和通車能力等問題,需要通過實地調研及分析大量數據才能夠解決。但是目前我國對于高速公路建設的管理相對簡單,缺乏理論和數據的支持。進而導致了建成的高速公路沒有發揮出預想的現實功能,造成國有資源和道路資源的浪費。高速公路建設施工中也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問題。由于政府部門監管不力,工程的承包商在施工過程中偷工減料或者施工質量差,加之大型車輛和重型卡車的超載通行,道路表面時常破損、沉降或發生翻漿的現象。除此之外,規劃建設之初相關部門對施工工程中的安全隱患考慮不足、縱向和橫向體制關系混亂不清以及對于市場需求考慮不充分等方面也反應了我國高速公路建設管理體系中存在著嚴重的問題。
2. 高速公路建設管理中的現代管理模式分析
2.1 現代管理模式的基本理念分析
現代管理模式的基本理念是社會人文科學和自然技術科學相結合的管理理念,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戰略性[1]。與常規的政府或企業管理方式不同,這種現代管理模式理念更加注重高速公路建設中的市場競爭、效益最大化和整體布局。現代管理理念更注重高速公路選址的戰略性,考量周圍的地緣政治、周圍經濟帶以及潛在的區域經濟發展空間等方面對高速公路的影響。競爭理念的融入可以最大限度的延長高速公路的功能性使用年限。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極速發展的今天,區域經濟格局和市場資源配置往往會在微妙的瞬間發生巨大的改變。只有讓高速公路這樣的固定資產最大限度的滿足經濟發展需求和交通便利條件,才能具有一定的市場競爭力,才能在日新月異的經濟大格局下最大限度的被利用。時間和效益理念則是現代管理模式在高速公路建設中的又一重要原則。信息時代生活和工作節奏加快,這給高速公路的運輸能力和交通流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暢平整的道路保證交通運輸的穩定,而減小道路全長則是確保通行時間最小、運輸效率最大的關鍵。運用現代管理模式規劃管理高速公路建設很好的吻合了發展中國家經濟飛速發展的現狀,也很好的結合了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亟待完成現代化建設的國情,更精確的找到了高速公路在科學發展觀中可持續發展的定位。
2.2 現代管理模式優勢的分析
現代管理模式實現政府與企業高度有機的結合,具有統籌規劃、社會公益性強以及經濟效益最優等優點。高度統一的集中管理方式既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制,又能夠實現科學高效的管理。在社會層面上,政企結合的管理模式不僅可以極大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也能夠充分發揮高速公路的社會公益性。全領域多方面的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能平衡多方利益沖突并可以高效合理的調動各方資源,實現局部區域的協同發展。政企結合的現代管理模式并非只關注某一條高速公路的建設,而是注重跨區域高速公路之間的協同互補關系。各個區域間的高速公路形成一個高速公路網,從而在更大的格局下帶動資源流通以及促進鄉鎮經濟體與大都市國際化經濟體之間的交流合作。在高速公路建設中運用現代管理模式不僅可以做到宏觀調控,還能夠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2.3 現代管理模式在高速公路建設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現代管理模式的政府與企業結合的模式是十分重要的,具有無法替代的調控效果。有專家認為當前我國高速公路建設管理模式的混亂是由于政府和企業沒有完全脫離所造成的[2]。其觀點是政府應當和企業脫離,然而政府在高速公路建設管理中的宏觀把控和方向指導作用是企業所不能替代的。政府部門的頂層設計和指導方針能夠正確的引領高速公路建設的發展方向,能更注重其發揮社會服務和公益性,而不是一味的注重其經濟利益。通過政府公開招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企業的管理資質進行把關。前提是政府和企業的職權分工要明確,政府起到監督作用,并領導企業做好建設施工等相關業務。政府擬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在制度和政策上起到規范和強制作用,為高速公路建設和管理制度的健康發展提供法律保障。由政府牽頭對企業員工和相關從業人員開展培訓和宣傳工作,提升其業務技能水平、增加其理論知識、強其安全意識以及提升行業整體素質。而企業則著重發揮高速公路建設中的施工、養護等具體工程,注重高速公路的經營和員工制度的完善。現代管理模式在我國高速公路建設中的應用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前景。
3. 結語
高速公路既是社會公益性建筑,也是國家區域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傳統的高速公路建設管理模式存在著諸多不足和漏洞,造成了我國高速公路建設管理的混亂和公路資源的浪費。現代高速公路管理模式具有政府與企業結合的特點,有著統籌規劃、社會公益性質強以及經濟效益最大化等顯著優勢。將現代管理模式引入我國高速公路建設管理中是解決我國高速公路領域管理混沌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 黃自良. 高速公路建設管理的現代管理模式[J]. 企業科技與發展. 2010,(10): 106-109.
[2] 黃龍. 現代管理模式在高速公路建設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 四川水泥. 2015,(8): 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