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菊
摘 要:通過"多措并舉,搭建"親情老年"服務工作平臺;樹特色服務品牌,建"親情老年服務"工作長效機制;走訪慰問制度化,把"親情老年"服務落實到個人等措施,認真做好老年親情服務工作,促進老年隊伍和諧穩定。
關鍵詞:老年工作;親情老年;服務工作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勝利油田所屬各社區仍將處在各項改革交叉推進、各種矛盾相互交織的關鍵時期,隨著社會老齡化和主業發展的不斷推進,離退休職工隊伍將進一步壯大。老年隊伍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的思想是否穩定,行為是否積極,不但直接關系到每一個家庭,而且直接影響著在職職工隊伍的穩定,影響著社區、油田的穩定、改革和發展,因此,做好老年親情服務工作,穩定老年隊伍,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多措并舉,搭建“親情老年”服務工作平臺
不斷深化“親情老年”服務,倡導敬老愛老風氣,是創建和諧社會的要求,更是企業實現人性化管理的有效形式。作為油田存續部分的社區管理中心,對外要開發社會資源,不斷拓展生存發展空間,對內必須滿足職工群眾日益增長文化生活需要,無論內外,和諧穩定都是確保各項事業高效有序運行的關鍵,抓住這個關鍵,才能以安全穩定促和諧,以和諧文明促進主業發展,為油田的改革發展提供有力保障。而老年隊伍作為維護穩定的重要群體,必須緊密依靠親情服務這個抓手重點抓好。
切實建立組織保障體系。深化“親情老年”服務工作,在社區中心內部廣泛動員,提高認識,加強領導,主要領導親自掛帥,分管領導分工負責,老年工作部門切實負起責任,確保“親情老年”服務工作扎實有效的開展。社區管理中心黨委把老年工作列為黨政議事重點,定期聽取老年工作匯報,集中研究解決老年工作中出現的各類矛盾和問題,在宏觀上保證了老年親情服務工作的順利開展。為保證老年管理服務和教育穩定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需進一步加強老年工作機構建設,努力形成社區中心整體運作,部門共同參與,黨政工團齊抓共管,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親情服務快速反應系統,是行之有效的,也是應該繼續堅持的。
建立宣傳教育體系。實踐證明,把宣傳教育作為深化“親情老年”服務工作的“啟動機”和“加速器”,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好方法。首先,以社會正面宣傳教育內容為主,有計劃地定期或不定期制作橫幅和宣傳標語,懸掛張貼在社區醒目位置;其次,專門編印宣傳資料下發到基層,并利用不同群體座談會、職工大會開展老年親情服務宣講活動,使廣大黨員干部、職工群眾敬老愛老的意識不斷增強;第三,以“學習,創新,發展”討論活動、“縱比知足,橫比知福”等活動的開展,邀請離退休老職工對在職職工進行創業教育,在傳遞“鉆業務、學技術”優良傳統的同時,使在職職工深刻領悟了老一輩石油人的無私奉獻精神,可以使得社區敬老愛老的氛圍日益濃厚。
三是建立責任管理體系。為確保深化“親情老年”服務工作的有效落實,以往工作中,我們結合“負責任”討論活動的開展,從機關到基層,層層建立責任管理體系,落實目標管理制度,實行分級承包責任制。結合實際制定結對幫扶工作制度,社區中心領導、機關部室長、基層正職干部分別與離退休職工和職工遺屬結成幫扶對子,明確幫扶方式和工作程序。規定幫扶人將聯系電話留給幫扶對象,保持經常性的信息溝通;建立了幫扶聯系卡,以定期和不定期相結合的方式堅持入戶走訪,并納入領導的工作考核。特別是嚴格落實“三必訪、兩必須”工作,即:重大節日必訪、家庭不和睦必訪、有病住院必訪,做到老同志提出的問題必須有解答,老同志的生活困難必須有人管,增強了領導干部的責任心,推動了深化“親情服務”老年工作的有效運行。
二、樹特色服務品牌,建“親情老年服務”工作長效機制
首先,練好工作人員“內功”,優化“親情老年”服務工作。
充分利用辦公會、工作人員學習交流會、個別談心等形式,要求工作人員時刻注意認清形勢,明確近遠期工作任務,不斷增強工作責任心,做到愛崗敬業講奉獻;進一步規范活動室管理,有效控制社會閑雜人員進入活動中心,為老同志創造了一個相對穩定不受干擾的活動環境;通過落實各項制度,使工作人員象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對待前來活動的老同志,努力做到服務熱情,對他們提出的問題,認真對待,努力及時解決。
其次,堅持“親情老年”服務特色創新
不斷創新管理優化服務,是深化“親情老年”服務工作的另一有效載體。仙河社區老年管理中心的做法是,為增強自辦刊物《仙河老年之友》對老同志的基礎教育作用,刊物重點突出了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他們結合各三級黨組織,將在這一活動展現出的優秀老同志黨員的事跡、感想和體會,陸續選登在刊物中,產生了良好效果。為進一步發揮老年大學在老同志教育中的積極作用,貫徹落實“以特色辦學創名校和寓教于樂”工作思路,在專業設置上,做到了“旁無我有,旁有我精”。
第三,充分發揮老同志“親情老年”服務的積極作用
發揮老同志積極性,讓老同志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無疑更能體現親情服務的特點。仙河社區老年管理中心本著老年工作需要和老同志自愿相結合的原則,進一步完善了原有的老年合唱團、舞蹈隊,太極拳劍、釣魚協會及門球、乒乓球隊、《仙河老年之友》編輯部、老年戲劇票友小組等組織。這些團體均由選出的優秀老同志負責,他們按照老年工作部門的要求部署積極開展工作,發揮了極大的作用。這一舉措既滿足了老同志實現自身價值、發揮余熱的愿望,促進了“老有所為”目標的落實,同時還解決了工作人員人少活多的矛盾,達到了一舉多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走訪慰問制度化,把“親情老年”服務落實到個人
成立節日慰問走訪組,保證組織關懷到位,讓每個困難家庭都感受到組織的關懷和溫暖,讓每名黨員領導干部都成為職工群眾的知心人,是親情服務最直接的體現。每逢老人節、春節等重大傳統節日,社區都應成立由兩級干部組成的慰問走訪組,由社區領導親自帶隊,有關部門人員配合,做到“兩送到、兩帶回”。即通過進家入戶、走訪慰問的形式,把組織的溫暖、上級的關懷送到每一家,把群眾的呼聲、家庭的困難帶回來。
近年來,仙河社區老年管理中心積極配合社區中心黨委、社區管理中心開展了“進千家,送溫暖”活動,對140余戶的特殊群體人員,逐一進行了入戶走訪慰問,把社區黨委、社區中心發放的錢、物送到家中,面對面了解其生活狀況;對社區機關的幫扶對象進行聯系,由我們工作人員和幫扶人一同進行走訪,認真征求他們的對有關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針對部分特困戶,他們還做到了認真分析致困致弱原因,力求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退休職工李秀芳師傅患有精神方面疾病,身邊又無親人照顧,生活困擾很多。有關部門領導主動上門“攀親”,有空就到老人家里坐坐,節日送上慰問金,還想辦法創造條件讓她來參加集體文體活動,來到老年活動中心后,只要遇上工作人員,都對她噓寒問暖,格外關心,使她的生活充滿了溫馨的幸福感。
總之,深化“親情老年”服務工作,任重道遠,只有建好工作平臺,制定落實好相應的規章制度,才能有效發揮出親情服務老年工作的應有成效,使老年隊伍始終保持穩定,為建設和諧社區,促進油田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