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義
摘 要:作為公路主體工程的路基,公路路基綜合穩定技術的研究,研制出了一大批用于路基工程的新材料、新型工程機械、新技術、新方法。
關鍵詞:路基施工 質量 施工技術
作為公路主體工程的路基,公路路基綜合穩定技術的研究,研制出了一大批用于路基工程的新材料:土工布、塑料排水板、加勁軟式透水管、軟硬塑料排水管、草坪植生帶、輕質填料等材料;新型工程機械:大噸位振動壓路機、加固土拌和機、塑料排水板插板機等;新技術、新方法:粉體攪拌法、塑料排水板法、網箱席墊、加筋技術,得到了充分的開發和引進,以及為這些新技術服務的各類專業化施工公司運用而生,專業化施工公司的建立和發展,為路基工程專項施工奠定了基礎。現就本人在公路工程穩定路基技術方面的體會進行總結。
一、路基填土與壓實
公路路基的強度和穩定性很大程度取決于路基填料的性質及其壓實的程度。從現有條件出發,改進填土要求和壓實條件是保證路基質量最有效和經濟的方法。
1.路基填料
當路基填料達不到規定的最小強度時,應采取摻合粗粒料、或換填、或用石灰等穩定材料處理,并不規定對其它等級公路鋪筑高級路面時,也要采用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的規定值。
2.路基壓實
當前路基施工,普遍采用了大噸位的壓路機,碾壓效果有了明顯的改善,對于提高路基土的壓實度起了很好的作用。此外,還增加了對路堤基底的壓實度不宜小于93%的規定。如在西部某國道主干線二級專用公路施工中,路面設計標準為高級路面,因而從路基開始,所有的檢驗標準均采用一級公路驗收標準。
3.黃土路基填筑及壓實
黃土路堤施工時,應做好填挖界面的結合(縱向),清除坡面雜草,挖好向內傾斜的臺階。若地基土層具有強濕陷性或較高的壓縮性,且容許承載力低于路堤自重壓力時,可考慮采用重錘夯實,石灰樁擠密加固。老黃土透水性差,干濕難以調節,大塊土料不易粉碎,使用前應通過試驗決定措施。路床填料不得使用老黃土。新黃土為良好填料,可用于填筑路床。
二、路基路面排水
路面排水的任務是迅速排除路面范圍內的降水,減少水從路面滲入,使之不沖刷路基邊坡。路拱橫坡應≥2%。雨水排出路面有二種方式:第一種是集中排水,在硬路肩外側設置水泥混凝土預制塊或現澆瀝青混凝土的攔水帶,以其與硬路肩路面構成三角形的集水槽流水,每隔20—50m間距設一泄水口與路堤邊坡急流槽銜接將雨水排到坡腳排水溝中。第二種是分散排水,多用于西北地區地勢平坦,路線縱坡小于0.3%的長路段,除了硬化路肩和加固路基邊坡外,在經過地下水位較高的綠洲地帶,也要防止邊坡上部的植草向上生長擋住橫向排水出路造成路表積水,改進的方法是硬化路肩,設置路肩排水溝,增大溝坡排水。
三、路基防護
1.坡面防護
坡面防護的目的是防止地表水流的沖刷、坡面巖土的風化剝落以及與環境的協調。近年來,隨著對環境保護的重視,高等級公路的邊坡,多采用種草防護邊坡較高時,采用砌石框格(方型、菱形、拱型、M型)種草防護。由于西部干旱缺水,邊坡種草防護類型的選擇很重要,現大多采用草坪植生帶,即將草籽、肥料和土均勻拌和裹于土工物內,當草籽發芽也長成草起到固土作用后,無紡布纖維自然腐爛,不會污染環境,效果很好。
石砌圬工防護仍較普遍使用,混凝土預制塊護坡多用在路堤邊坡,連片的及帶窗孔的護面墻;用于路塹邊坡。但由于石砌圬工及混凝土防護造價高、易破損等諸多問題,從保護環境的角度出發,建議大力推廣既能改善生態環境,美化景觀,又一勞永逸的種草防護。
2.沖刷防護
防護沿河路基邊坡免受沖刷仍多采用直接防護。傳統的砌石、拋石、鐵絲石籠、擋土墻等有所改進,用高強土工格柵代替鐵絲做石籠,用聚脂或聚胺脂類土工織物混凝土護坡模袋做成的護面板防護受水沖浪擊的邊坡,很能適應土體不均勻沉降。
3.支擋防護
擋土墻用于支擋防護目前仍占主要。石砌的重力式擋土墻多用于石料豐富、墻高較低、地基較好的場合;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懸臂式擋土墻、扶壁式擋土墻和板柱擋土墻其受力比較合理,墻身圬工體積小,也已廣泛應用于公路路基的防護。垛式擋土墻易于調整墻的高度,并采用預制構件拼裝,是一種特殊型式的擋土墻。
四、軟土地基處理
1.灰土擠密樁
當軟土地層含水量過大或過小時,采取灰土擠密樁。含水率過大可往孔內填干土粉或石灰粉,以吸去部分水分,或快速成孔澆灌或邊成孔邊下套管,或成孔后下套管;含水率過小,應預先浸濕加固范圍內土層,成孔順序應先外圈,后里圈并間隔進行;對已成孔,應防止受水浸濕,且應當天回填夯實;為避免夯打造成縮頸堵寒,應打一孔,填一孔;當樁孔較密,土質松軟,應采取間隔跳打夯實。孔填料前應先夯打孔底3-4錘;根據試驗測定的密實度要求,隨填隨夯,嚴格控制下料速度和夯擊次數;回填料應拌合均勻,并控制其含水量;每個孔填料用量應與計算用量基本符合;夯錘重不宜小于100Kg;錘型以梨型或棗核型較合適。有利于夯實邊緣土,不宜采用平頭夯錘,落距一般應大于2m;如地下水位較高,應降低水位后再回填夯實。已出現疏松、斷裂或夾層,應用洛陽鏟全部取出來,按規定重新填夯灰上,達到設計要求。認真按操作規程施工;灰土要按配合比稱量,攪拌要均勻,干濕要適度;每次下灰厚度、數量、落錘高度、夯擊次數要按試驗規定做到前后一致:施工中嚴格按質量評定標準進行抽樣檢驗。
2.輕質路堤
用輕質材料填筑路堤可減輕對地基承載力的要求。目前國內已有應用粉煤灰填筑路堤的成功經驗,可使路堤自重減輕25%左右。用重型擊實試驗法測定最大干容重為9-12KN/m3。硅鉆型粉煤灰粘性小,不具塑性,但液限在64%左右,最佳含水量37-41%,有良好的壓實性能。粉煤灰路堤邊坡表層1-2m用粘質土包覆,以穩定邊坡和利于長草,路床頂面用粗粒上封閉厚0.3-0.5m。
3.土工合成材料加固
淺層(一般小于3m厚)的軟土地基可采用先在地表鋪筑上工布,再填筑路堤,土工布起分隔、過濾、排水和加速固結等作用,從而取代常規的置換方法。
軟土層厚度3-5m,采用土工布與砂墊層聯合處治,排水砂墊層的厚度可由50cm減薄至30cm。也有在路堤下面與地表之間鋪設多層土工織物,利用材料的高抗拉強度克服地基的滑動變形來保持穩定,通過控制填土速率,配合超載予壓,使地基迅速固結。
五、黃土陷穴處理
黃土陷穴是黃土地區路基施工常見的病害。處理時,采用灌砂、灌漿、開挖回填等措施,開挖的方法可以采用導洞、豎井和明挖等。
(1)灌砂法適用小而直的陷穴,以干砂灌實整個洞穴。
(2)灌漿法適用于洞身不大,但洞壁起伏曲折較大,并離路基中線較遠的小陷穴,施工時先將陷穴出口用草袋裝土堵塞,再在陷穴頂部每隔4-5m打鉆孔作為灌漿孔,待灌好的土漿或水泥漿凝固收縮后,再在各孔作補充灌漿,一般需要重復2-3次。
(3)開挖回填夯實適用于各種形狀的陷穴,填料一般用就地黃土分層夯實。
(4)導洞和豎井適用較大、較深的洞穴,由洞內向外逐步回填夯實,在回填前,應將穴內虛土和雜物徹底清除干凈。當接近地面0.5m時,應用老黃土或新黃土.-加10%的石灰拌勻回填夯實。
處理好的陷穴,其上層表面均應用石灰與土比例為三比七的石灰土填筑夯實或鋪填老黃土等不透水材料加以改善。石灰土厚度應按設計嚴格執行。如原設計末要求時,其厚度不宜小于30cm。并將流向陷穴的附近地面水引離,防止形成地表積水或水流集中產生沖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