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對預期情緒的研究進行了評述,同時對預期感恩和預期愧疚的概念、前因以及影響結果等方面進行回顧和總結。
關鍵詞:預期情緒;預期感恩;預期愧疚
人們對于未來將要面臨的壓力事件會有一定的預期和評估,與此同時伴隨產生的是未來取向的情緒,即對未來事件的一種情緒反應。Loewenstein & Lerner(2003)把未來取向的情緒分向預期情緒(anticipated emotion)和預先情緒(anticipatory emotion)。預期情緒是指個體預計在未來自己需要面對積極或消極結果時的情緒反應,而預先情緒是指個體對未來發生事件的向往或恐懼的情緒狀態。因此,預期情緒是個體預計在未來會體驗到的情緒,而預先情緒則是個體當下體驗到指向未來事件的一種情緒。Baumeister et al(2007)指出所期待的未來的情緒體驗對于形成當前的行為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預期感恩和預期愧疚的概念、前因以及影響結果等方面進行回顧和總結。
一、預期情緒
預期情緒和情緒一樣,包含積極和消極兩種不同的類別。Ortony,Clore & Collins(1990)指出希望和恐懼是積極期待情緒和消極期待情緒的典型分類。 “希望”反映了對未來將會發生有利事件的愉悅感,比如特定的情緒表現為預期興奮感和樂觀感;相反,“恐懼”則表明對未來可能會發生的不良事件感到悲傷,其特定的情緒表現為焦慮、緊張、擔憂、不安或壓力。
預期情緒反映個體對未來情緒的預測或預報, 但并不意味著預期情緒不會對當前的行為產生作用和影響,相反,預期情緒對當前的行為具有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它給人們敲了一記“警鐘”——這些先前的設想會隨著事件的發生和發展最終變成真實的情緒體驗。例如,如果一個人能體驗到中彩票以后的欣喜,他必定會更愿意掏錢買一張彩票。人們既期待未來發生自己所向往的事件,也擔心未來可能會發生不好的事,當然更希望此類事件不要發生。人們可以想象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收獲成功時的喜悅,也可以想象遭遇挫折的失落感,更加可以想象成功規避危險的慶幸。這些對未來事件的情緒反應(預期情緒)均可影響目標引導的行為。Averill,Catlin & Chon(1990)研究證實帶有希望的人更愿意去采取適當的行為來實現自己的目標。對于消極預期情緒,研究結果表明:恐懼可使人們產生逃離和避免厭惡狀態的心理(Ohman,2000),并且恐懼的加深會促進人們制訂控制危險的策略,這對于態度、意向和行為具有積極影響(Milne,Sheeran & Orbell,2000).Zaleski也提出,對于未來的預期會促使人們采取一些行為來進行應對。當雇員預期消極情緒時,他們會激發避免這種消極情緒的行為,當雇員預期積極情緒時,他們會激發提升這種積極情緒的行為。
二、預期內疚
(一)預期愧疚的概念
愧疚描述為一種負面的情緒,往往指某人的行動對他人造成了不利或相反的影響:如感覺到由于自身的責任對他人造成了傷害、違背了公平的原則、或者是沒有達到他人預期的要求(Batson,1989;Buck,1999;McGraw,1987;Tangney,1991;Weiner,1985)。
Brockner & Higgins(2001)指出預期情緒是聚焦于他人的一種未來情緒體驗,分為阻礙聚焦(prevention focused)和促進聚焦(promotion focused)。預期內疚是一個代表阻礙聚焦的情緒狀態,當雇員考慮到與工作相關的失敗時會促使雇員采取行為來避免負罪感(Grant & Wrzesniewski,2010)。
(二)預期愧疚的前因
他人導向(other-oriented)。預期愧疚會產生一些失望、沮喪以及傷害,這些預期愧疚的情緒會威脅如責任感、富有關心以及獨力個體的自我評價。(Baumeister et al.,2007)。Grant & Wrzesniewski(2010)具有他人導向(親社會動機,親和性,責任)的銷售人員更有可能體驗預期愧疚,具有他人導向的雇員更有可能通過更高的自我評價以及更多的努力來避免會造成愧疚的事情發生(Baumeister, Stillwell, & Heatherton, 1994; Fiske, 2002)。Erez & Judge(2001)研究表明具有他人導向的雇員為了避免愧疚,他們會通過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實現他們的目標。
(三)預期愧疚的結果
績效。預期愧疚情緒會影響雇員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實現他們的目標,以完成更高的績效。Baumeister et al(2007)預期消極情緒會激勵銷售人員投入額外的努力去完成那些能產生積極情緒的事情。
三、預期感恩
(一)預期感恩的概念
Brockner & Higgins(2001)指出預期情緒是聚焦于他人的一種未來情緒體驗,分為阻礙聚焦和促進聚焦。預期感恩是一個代表促進聚焦的情緒狀態,當雇員考慮到與工作相關的成功時促使雇員采取行為來促進其他人對其的感恩(Grant & Wrzesniewski,2010)。
預期感恩與預期愧疚相反,當雇員體驗預期感恩時,他們期望其他人感激他們的努力,感激他們的貢獻、幫助和支持等。
Baumeister et al(2007)指出雇員期待未來的情緒體驗對形成當前的行為有重要的作用。當雇員預期消極情緒時,他們會激發避免這種消極情緒的行為,當雇員預期積極情緒時,他們會激發提升這種積極情緒的行為。
(二)預期感恩的前因
他人導向(other-oriented)。Grant & Wrzesniewski(2010)具有他人導向(親社會動機,親和性,責任)的銷售人員更有可能體驗預期感恩,他人導向的雇員更有可能預期上級,同事,客戶和顧客會因為他們的努力而感恩。有研究表明具有他人導向的雇員會更關注幫助他人和使他人受益,他們更愿意通過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幫助他人,更有可能想象他人對他們的貢獻和幫助作何反應。Craig & Chen(2006)發現責任心對工作中的阻礙聚焦狀態和促進聚焦狀態有積極影響。
(三)預期感恩的結果
績效。Baumeister et al(2007)預期積極情緒會激勵銷售人員投入額外的努力去完成那些能產生積極情緒的事情。Grant & Gino(2010)研究發現通過幫助他人得到他人的感恩后,再次對他人進行幫助的比例大幅增加(如從25%到55%,32%到66%)。Grant & Wrzesniewski(2010)研究了預期感恩與績效之間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Baumeister R F, Vohs K D, Dewall C N, et al. How emotion shapes behavior: Feedback, anticipation, and reflection, rather than direct causation.[J].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 2007, 11(2):167-203.
[2] Lazarus R S. Emotion and adaptation.[J]. Journal of Nervous & Mental Disease, 1991, 181(3):17–23.
[3] Grant A M, Ashford S J. The dynamics of proactivity at work[J].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008, 28(28):3-34.
作者簡介:
李龍(1989.10),男,江西萍鄉人,廣東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2014級企業管理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市場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