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晨輝++曾芳芳
摘 要:該文從閩臺創意農業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上,針對合作的現實背景以及地理位置、政策、資源等因素分析了閩臺創意農業合作的方向,并對合作的路徑進行了資源共享、電商合作、人才培訓以及生態保護等方面的分析。
關鍵字:閩臺合作;創意農業;合作;探析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06-0019-02
創意農業是基于農業在創新的基礎上,用以創新、管理的手段將農業生產進行規劃和發展。不同學者對創意農業有著不同的概述,整合大多數學者的看法,創意農業可定義為:“農業和農村地區基于各種自然資源、人力資源、科技資源,使用創新和創造性思想,以挖掘資源將資源進行結合的激活方式擴大農業的功能,創造新產品或市場”。近幾年來,創意農業發展迅猛,和臺灣地區的創意農業交流越來越深入,創意農業成為兩地農業合作的新模式。本文從閩臺兩地創意農業發展模式出發,分析閩臺創意農業合作的路徑,探討合作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 閩臺創意農業合作的必要性分析
近年來,隨著福建農業生產水平不斷提升,農業生產往精細化發展,與臺灣農業的差距日益縮小,對臺合作的動力加大。相比于福建省,臺灣在農業發展上注重積累創意農業發展經驗,這在現代農業方向上發展優勢較明顯,是兩地合作的根基。20世紀70—80年代開始,臺灣成為將旅游業和農業相結合的創意休閑農業發展模式的嘗鮮者,模式一開啟便吸引島內外游客來島旅游,成為來島游玩的主要項目之一,此舉獲得了很大的成功。但臺灣地區文化旅游并不是當地主打旅游產業,文化旅游產業收益逆差較大。為了解決這類問題,毗鄰臺灣的福建省成為了與臺灣休閑農業產業上合作的首要者。加強閩臺創意農業合作,有助于維持兩地緊密的農業合作關系,使雙方互助互補,共同進步。
隨著福建游客到臺灣旅游人數不斷增加,成為閩臺創意農業合作重要的助推劑。對福建而言,一方面能夠借鑒臺灣在創意農業上寶貴的技術,獲得先進的管理經驗,促進福建本土創意農業的發展;另一方面,通過對接臺灣創意休閑農業,學習臺灣創意農業成熟的管理模式,獲得更多開發農村文化資源的經驗,對兩地鄉村旅游產業的縱深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促進作用。對臺灣而言,臺灣將增加創意休閑農業的收入,擴大臺灣創意農業在海峽兩岸甚至在全球的影響力。一些在福建投資的臺灣創意農業企業生產的產品從生產包裝到銷售都具有一定的優勢,降低生產成本,增加利潤。如通過運用電子商務和開放自貿區對產品進行二次包裝或者線上線下一體銷售,解決自身產品在生產包裝和銷售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2 閩臺創意農業合作的可行性分析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休閑農業逐漸走入人們的生活,加上民眾休閑時間的增加以及交通條件的改善,人們對休閑農業的需求日益增多。福建作為與臺灣僅隔一條海峽的省份,應利用自身優勢積極開展在休閑創意農業方面的對臺合作,以促進兩地交流。
2.1 地理區位優勢突出以及有利的人文優勢 福建省位于中國東南部,是主要的海內外旅游交通要道,西鄰臺灣海峽與臺灣隔海相望;福建省與臺灣省處于同一緯度區,氣候都同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地形相似。自然條件和農業生態的相近使得兩地在農業上的耕作方式、種植農作物和水果基本一致,農業上的合作優勢是閩臺農業合作的基礎,閩臺兩地可以依托兩地相似的農作物進行創意農業上的交流與合作。此外,兩地同根同源,部分地區有著相似的信仰,在文化領域上不盡相同。而語言的相通和習俗相近,兩岸人友情深厚。有將近80%的臺灣同胞的祖籍在福建,臺灣文化源于福建的閩南文化、媽祖文化以及客家文化,閩臺相似的人文背景,成為加速推動兩地合作的動力。
2.2 政府宏觀政策的支持 兩岸“三通”的實現推動了閩臺貿易往來,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到臺灣旅游和學習,同時政府加大了對臺政策的力度,吸引不少臺商到大陸進行投資。以福建省為例,福建省是較早享有對臺通航政策的省份,為此出臺了一系列對臺農業合作的地方性法規,對于從事閩臺農業合作的臺商可享受與福建省從事農業的生產者在稅收、融資等財政領域上同等的政策優惠待遇,目的是把發展福建省特色創意農業作為長期發展規劃之一。不僅如此,福建省政府還極力與臺灣各市政府加強交流與合作,鼓勵臺商到大陸進行投資創業的同時派遣大陸本地的農商戶到臺灣學習和交流創意農業相關技術知識,為閩臺創意農業合作創造了一定的良好環境。
2.3 兩地資源互補 由于大陸的創意農業剛起步,面臨著缺少總體規劃、缺乏指導性、創意性理念等問題,在發展創意農業的道路上處于探索階段。但是福建省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良,多地的空氣質量居全國前列,是發展休閑創意農業的極佳之地。高校農業類相關專業開設了類似的課程,為創意農業的發展準備了人才;臺灣創意農業的發展相對于福建省已經趨于較為成熟的階段,其特色的創意農業針對不同地區的不同領域,在農漁特產、消費市場和季節地點都有著不同的創意農業項目。但臺灣也面臨著勞動力短缺、同等創意農業項目競爭激烈,面臨資源匱乏等缺點,與福建省進行合作,對于福建省可以得到來自臺灣提供的創意農業經驗和管理技術,臺灣可以得到勞動力和資金上的支持,福建省優秀的自然和人文資源吸引臺商到大陸發展創意農業,不僅能夠解決在臺灣資源匱乏的問題,同時還能促進福建省創意農業長遠發展。
3 閩臺創意農業合作的路徑分析
3.1 以資源共享推動創意農業進一步發展 創意農業在福建省處于剛起步的階段,機械化程度不高,從事創意農業的人才相對匱乏,缺乏管理經驗,創意農業發展緩慢。近年來,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福建省開始引進臺灣先進農業技術和管理經驗,通過閩臺農業合作,實現機械化生產,提高農業水平。除此之外引進臺灣的優良農業品種,擴大創意農業的規模,形成生產、觀光和銷售全方位實現合作化。臺灣省的創意農業起步比福建省早,經驗較為豐富,但由于臺灣省農業用地逐年減少,勞動力成本增加,導致休閑創意農業質量下降。而通過與福建省的合作,在福建省開辟特色臺灣創意農業,通過共建新型創意農業,如泉州武陵農場、安溪金谷鎮太王陵旅游風景區等等,都是閩臺合資設立的集生態觀光、農業休閑、農藝文化于一體的創意農場,形成了與福建省形成資源共享,共同推動創意農業跨越式發展的局面。
3.2 以增加與電子商務合作擴大知名度 隨著“互聯網+”成為大熱門的話題,2016年以來,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壯大,其中農村淘寶等電商逐漸進農村。閩臺創意農業的合作離不開與電子商務的融合,利用電子商務,大陸的農業產品可以在臺灣的電商平臺上銷售,臺灣的農業產品在大陸的電商平臺也可找到,拓寬兩地農產品銷售渠道,提高農業收入。但是不能僅僅局限于利用電子商務進行農產品銷售,還要發揮當地創意農業的優勢,進行線上線下同時發展。如在大陸消費者到大陸的創意農場進行消費、參觀時,不僅可以讓消費者體驗到創意農場帶來的一系列閩臺各自特色的農業體驗,還可以將購買的兩岸特色農產品通過物流的方式送到每個消費者手中。
3.3 以加強人才培訓促進兩地交流 近年來福建省許多高校增加了閩臺合作項目,將大陸的大學生派往到臺灣的高校進行實地觀摩、學習。創意農業一直是福建省各高校與農業相關學科研究的重要方向,而臺灣有許多所大學已開設了創意農業的課程并較為成熟,閩臺兩地通過輸送高校學生進行農業學術上的交流,進行科學研究,以及選派優秀教師進行進修,積極促成兩岸人才的交流與培訓。福建作為全國最大的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入駐的臺資農業項目高達2 300多個,福建漳州、泉州、福州等地區還建立了臺灣農民創業園。臺灣農民創業園的建立大大增加了兩地農業的交流,其設立能夠將臺灣優秀人才引進到大陸,優秀人才的引進還帶來先進的管理經驗,借鑒這些經驗,創業園通過加強與臺灣大型創業農場、科研機構的合作,增強農民的素質。兩地在人才上的合作能夠帶動創意農業的進一步發展。
3.4 重視生態保護以促進可持續發展 經濟的加速發展往往容易導致環境的惡化。針對現有的環境背景,國家加大用于環境治理和生態建設的投入,各地區各部門不斷完善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的路線。發展創意農業,調整農業和農村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對農業甚至農村的發展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福建省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和海洋資源,其面積廣闊,近幾年大力推動創意農業,極大地利用了全省自然資源、農業資源和海洋資源。同時,不忘保護生態環境,注重水土保持,在防治水土流失和保護海洋資源上成效顯著。福建省在發展創意農業的同時,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合理配置資源,并重視可持續發展。臺灣在創意休閑農業上不僅將土地與人文結合,在不破壞土地資源的基礎上將創意農業與臺灣風俗人情結合起來,讓游客體驗到臺灣傳統文化與臺灣特色農業的魅力,形成新型農業經營方式。此外更是注重自然生態的保持,保證農業生態系統的良好運行,在開發農業旅游資源時不破壞原有的文化傳統古跡和古樹,這是福建省在發展創意農業上需要注意的地方。閩臺兩地進行創意農業方面的合作,福建省應學習臺灣的生態保護經驗,保障本地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做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參考文獻
[1]林炳坤,呂慶華.閩臺創意農業合作研究文獻述評[J].閩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4):40-46.
[2]林秋玲.泉臺創意農業合作問題探析[J].臺灣農業探索,2010(12):31-36.
[3]陳燕玉.產業融合視角下閩臺農業合作轉型路徑[J].長沙大學學報,2016(4):17-19.
[4]黃鐘慰,陳滂燧,林小梅,等.閩臺休閑農業合作發展的對策思考[J].臺灣農業探索,2012(1):1-4.
[5]孫雅健.淺談閩臺農業交流與合作的現狀及對策[J].商品與質量:理論研究,2011(2):20-21.
(責編:張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