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俊偉++涂新紅++何遠杰++林昌華



摘 要:該文通過開展花生氮磷鉀“3414”肥料效應試驗,研究了不同施肥處理對花生主要農藝性狀、產量及產值的影響。結果表明:在粵北砂質黏壤紅壤中,氮、磷、鉀肥適當配合施用,能使花生獲得較高的產量和較好的經濟效益。氮磷鉀用量分別為 120、60和105kg/hm2時,產量為5 803kg/hm2 ,比對照增產26.54%,產值為59 899元/hm2,比對照收入增加23.22%。
關鍵詞:施肥處理;花生;產量;經濟效益
中圖分類號 S6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06-0081-03
The“3414”Fertilizer Effect of Peanut in Northern Guangdong Province
Ma Junwei1 et al.
(1College of Yi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haoguan University,Shaoguan 512005,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study the effects of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on peanuts agronomic characters production and output value. The result shows that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N,P and K increased both yield and output value of peanuts in red sandy clay loam soil and the optimum amount of N,P2O5 and K2O is respectively 120 ,60 and 105kg/hm2. The yield was 5803kg/hm2,26.54%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Moreover,the output value of peas was 59899yuan/hm2,increased by 23.22% than that of control.
Key words:Fertilizer treatment;Peanut;Yield;Economic benefit
花生是我國重要的油料作物,粵北地區廣泛采取春秋兩季栽培花生,花生的種植面積僅次于水稻 [1]。據統計,2015年仁化縣花生面積達8 181hm2,總產量高達3萬t。但目前粵北花生栽培盲目施用氮、磷、鉀肥的問題普遍存在,造成氮、磷、鉀三要素的比例失調,導致花生生產成本增加,農戶的收益降低。因此,優化氮、磷、鉀用量和配比是提高花生產量和產值的重要途徑。本研究針對粵北地區花生栽培中存在的施肥問題,開展了花生氮、磷、鉀“3414”肥料效應試驗,比較不同施肥量對花生產量和產值的影響,為建立該地區的花生施肥指標體系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供試花生品種為仲愷一號;試驗肥料品種為尿素(含N 46%),過磷酸鈣(含P2O5 12%),氯化鉀(含K2O 60%)。
1.2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在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大橋鎮親聯村農戶承包的地塊進行。土壤類型為紅壤,質地為砂質黏壤土,通透性良好,理化性狀如下:pH5.65,有機質16.07g/kg,全氮1.08g/kg,堿解氮98.91mg/kg,有效磷35.91mg/kg,速效鉀128.61mg/kg。
1.3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3414”肥料效應田間設計[2],即氮、磷、鉀3個因素,4個水平,14個處理。“4”個水平的含義: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是指推薦配方施肥量,根據已建立的土壤養分豐缺指標、推薦施肥量和試驗田土壤養分含量情況確定,本次試驗“2”水平具體為1hm2施純N120kg、P2O560kg、K2O105kg;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實施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為“3414”設計部分實施,即5個處理,分別為氮磷鉀處理(推薦配方肥T1)、無氮處理(T2)、無磷處理(T3)、無鉀處理(T4)、無肥處理(T5)。同時增設當地農戶的習慣施肥處理(T6),每個處理3個重復,共18個小區,小區面積為20m2。各處理小區隨機排列,四周設保護行。T5為對照處理。具體設計如表1。
1.4 試驗方法 全部肥料都作追肥(不施底肥),分2次施用。其中全部磷肥、70%氮肥、40%鉀肥在花生出苗后2~3片葉時施,30%氮肥、60%鉀肥在始花后(約10片葉時)施入;施肥采用溝施。整地時(2016年3月26日)施入750kg/hm2石灰。各處理的肥料具體施用方案見表2。試驗于2016年3月28日下午播種花生。株行距為5cm×10cm,雙粒,每處理小區均載4行。4月11日第一次追肥,5月10日第二次追肥。7月29日收獲。土壤的基本理化性狀采用常規分析方法測定[3];試驗數據用EXCEL 2007和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4-6]。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的主要農藝性狀分析 從表3可以看出,各處理除有效分枝數這一農藝性狀無差異外,統計的其他農藝性狀都有較大差異,尤其是與不施肥的對照T5相比差異顯著。在決定產量的單株果數、飽果率、百果干重、百仁干重和出仁率這5項農藝性狀中,都是推薦配方施肥處理T1和當地農戶的習慣施肥處理T6要明顯優于其他4個處理,且這2個處理之間差異不顯著,相差不大,這說明2水平的推薦配方施肥處理還是比較科學準確的。單株果數、飽果率和百果干重都是農戶習慣施肥處理T6優于推薦配方施肥處理T1,而在百仁重和出仁率上,則是推薦配方施肥處理T1優于農戶習慣施肥處理T6,因此在花生仁的產量上推薦配方施肥處理就有可能要高于農戶的習慣施肥處理。與T5相比,在單株果數、飽果率、百果干重、百仁干重和出仁率上,T1和T6分別提高了28%~32%、10%~11%、16%~19%、39%~41%和13%~15%,由此可見,氮磷鉀平衡施用能夠極大地優化花生產量的農藝性狀,尤其是對花生仁重量的提高,為花生的高產奠定了堅實基礎。
2.2 不同處理的經濟效益分析 由表4可知,花生產量從高到低依次是當地農戶習慣施肥處理T6、推薦配方施肥處理T1、缺鉀處理T4、缺磷處理T3、缺氮處理T2,分別為5 847kg/hm2、5 803kg/hm2、5 219kg/hm2、5 203kg/hm2、5 169kg/hm2。其中T6和T1的產量要明顯高于其他處理的,分別比T2、T3、T4、T5的產量提高了13.10%和12.26%、12.38%和11.54%、9.91%和9.09%、27.50%和26.54%。這說明氮磷鉀的均衡供給能保證花生生長發育過程對養分的需求,從而提高了花生的產量。就本試驗來看,缺鉀處理T4較缺氮處理T2、缺磷處理T3產量高,這可能與該試驗地塊土壤速效鉀含量較高有關。從經濟效益(除肥款后收入)來看,由于產量收入遠遠要大于投入肥料的成本,因此經濟效益高低的順序與產量高低的順序完全一樣,仍然是T6和T1的經濟效益最高,分別為60 323元/hm2、59 899元/hm2,其次是T4的55 333元/hm2,第4位是T3的53 916元/hm2,第5位是T2的53 855元/hm2(表1)。從肥料效益來看,每元肥產花生最多的是當地農戶習慣施肥處理(T6)為0.76kg,僅比推薦配方施肥處理(T1)高0.01kg;每元肥投入凈增值最大的則是推薦配方施肥處理,為8.00元,其次是缺鉀處理(T4),再次才是當地農戶習慣施肥處理,只有7.30元,比推薦配方施肥處理少0.70元,少了將近10%(表1)。
注:尿素價格為5.60元/kg、過磷酸鈣6.33元/kg、氯化鉀5.33元/kg、花生10.60元/kg。
3 討論
花生果的有用部分是花生仁,試驗中推薦的配方施肥花生的百仁重、出仁率都要稍優于農戶習慣施肥的,因此從最終收獲的有用部分花生仁來說,推薦配方施肥的氮磷鉀用量和比例能使花生籽粒充實飽滿,從而提高花生仁的重量。但本次試驗當地農戶習慣施肥的花生果產量較推薦施肥處理的高,這個試驗結果說明,推薦施肥配方仍需要進一步調整、驗證。本次試驗地塊土壤的速效鉀含量根據國家土壤養分標準分級屬三級,鉀素供應充足,因此,推薦配方施肥配方可以考慮適當降低鉀素的施用量,同時增大氮素的用量,磷素的量保持不變。
參考文獻
[1]趙婷,鄭向麗,徐國忠,等.施肥對花生營養生理特性的影響及其研究進展[J].福建農業學報,2011,26(3):490-497.
[2]白由路,楊俐蘋,金繼運.測土配方施肥原理與實踐[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84-114.
[3]鮑士旦.土壤農化分析[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
[4]徐中儒.回歸分析與試驗設計[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8:102-152.
[5]王興仁,張福鎖. 現代肥料試驗設計[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6:81-185.
[6]王頡.試驗設計與SPSS應用[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86-116.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