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茂賢
摘 要:隨著現代園林綠化的發展,墻體綠化已經成為城市綠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該文對墻體綠化的發展情況進行了闡述,將其分為藤蔓式、模塊式、鋪貼式3種形式,指出模塊式、鋪貼式墻體綠化是中國發展的新方向,并對適宜墻體綠化的植物進行了介紹,最后針對墻體綠化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墻體綠化;垂直綠化;研究進展
中圖分類號 TU985.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06-0148-04
Research Progress of Wall Greening in China
Tian Maoxian
(Saihanba Mechanised Tree Farm,Weichang 068466,China)
Abstract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andscape greening,wall greening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urban greening.In this paper,the development of wall greening was described,and be divided into vine type,modular type,paving,then pointed out that the modular and paving types were new directions of development.At the same time,the suitable greening plants were analyzed.Finally,this paper pointed out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China's wall greening.
Key words:Wall greening;Vertical greening;Research progress
墻體綠化是垂直綠化最常見的一種形式,是指將植物(主要是草本類、灌木類)種植于墻面之上,通常該墻面與水平面的夾角在75~120°,包括傳統式墻面綠化和設施類的植物墻兩大類[1]。依靠攀援植物進行墻體的綠化被稱為傳統式墻面綠化,相對于傳統的藤本植物攀援綠化,設施類的植物墻被稱為新型墻面綠化[2]。
1 墻體綠化國內外發展概況
墻體綠化因其占地少、能夠擴大綠化面積、增加綠化形式,在世界內受到廣泛的歡迎,很多國家都非常重視墻體綠化。在德國,墻體綠化已經實現了商品化生產,是墻體綠化發展最好的國家;英國則另辟蹊徑,使高大喬木銀杏緊貼墻面生長,形成獨特的景觀,是墻面貼植的經典范例;美國、日本以立法的形式推動全國立體綠化的發展;巴西、法國利用先進灌溉技術形成獨特的植物墻[3];新加坡雖然可利用土地面積較少,但所有建筑都被植物包裹,成為名副其實的城市花園。
我國主要的墻體綠化形式是用攀援植物進行綠化。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口數量的增多,綠化用地的減少,垂直綠化出現了很多新形式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主要是墻面綠化,籬、垣、柵欄的垂直綠化,棚架的垂直綠化,立交橋綠化,屋頂綠化,陽臺、窗臺綠化和坡面綠化。上海世博會主題館植物墻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生態綠化墻面,長180m,高26.3m,靈活移動、組合便捷,快速成景[4],受到廣泛的歡迎,推進了上海垂直綠化的蓬勃興起。成都市大鼎世紀廣場二號樓取得了成功,達到了墻面綠化的效果,推動了四川墻面綠化的發展[5]。
2 墻體綠化分類
2.1 藤蔓式 藤蔓式是最傳統、最常見的墻體綠化方式,主要是依靠攀援植物攀附建筑墻體而實現,綠化效果好,景觀持續時間長,但形成景觀的過程太長,且大部分都在冬季落葉,影響美觀,這種綠化形式在老城區、老城墻比較常見[6-7]。藤蔓式墻體綠化的制約因素很多,綠化植物本身的攀爬能力、墻面表層的光滑程度等均可影響其景觀效果,攀爬能力強的、粗糙的墻面更容易形成景觀,且成本比較低,在非常光滑的墻面上,則必須借助構建,幫助其攀爬,所以是否使用輔助攀爬構件,可將藤蔓式墻體綠化分為附墻型和牽引型兩類。附墻型即在建筑墻體之外沒有任何附加構件的情況下,藤蔓植物直接貼附墻面蔓延生長。而牽引型則是藤蔓植物在支撐構件的幫助下攀爬生長,支撐構件有棚架、支竿、網格架、拉繩等,這種類型成本、維護費用比較高,但適應面比較廣,所以頗受歡迎。
2.2 模塊式 模塊式是將塑料或金屬等材料制成的種植容器固定安裝在支撐骨架上與墻體相連接,在種植容器上培育植物,這種形式稱為模塊式墻體綠化。其優點很多,類型豐富,尺寸可選范圍比較大,可以拼接成任意形狀、大小和圖案,室內外均可用這種模式。通常分為固定式和可拆卸模塊型,南方模塊式墻面綠化的面積比較大[8-9],最典型、成功的例子是上海世博會的加拿大館、寧波館和阿爾薩斯館。
2.2.1 固定式 固定式是將種植模塊與墻體一同建造而成,合為一體無法拆卸,或在墻體綠化改造時,通過螺栓等將種植模塊固定在墻上,固定好之后便不再拆卸,有一定的局限性,一般用于會展或臨時建筑。固定式綠化做完后短期時間內還有一定的效果,所以很多展會、臨時性建筑都喜歡這種綠化形式,可以量化生產,但是使用時間短,制作、維護成本較高。
2.2.2 可拆卸式 可拆卸式是指將植物種植在模塊上,模塊通過滑道、卡槽等措施固定安裝在結構骨架中,框架既可以通過螺栓等構件安裝在建筑墻體上,又可以成為單獨的承重體系,獨立于墻體來支撐模塊。這種模塊式墻體綠化系統具有批量化、安裝和拆卸簡單的特點,非常適合工廠流水線生產,適用范圍也非常廣泛。可直接對指定的單個模塊更換植物,方便易行,完全不會影響到建筑整體的綠化效果;模塊的使用壽命長,既適用于臨時建筑,也適合用于長期效果的建筑墻體。
2.3 鋪貼式 鋪貼式墻體綠化,是指植物直接種植在介質層上的墻體綠化方式,這種介質層直接與建筑體相連,能夠供給植物生長所需物質,并能夠承受植物荷載所需。植物通常種植在復合式鏈布層上。鋪貼式墻體綠化的優勢比較明顯,一是可選擇的植物種類比較多,二是綠化面積可以根據項目進行調整,三是可以設計成任意形狀的圖案。鋪貼式墻體綠化根據技術做法的不同可以分為氈布種植式、水培式、種植毯式3類。
2.3.1 氈布墻體綠化 此種綠化將植物栽植于口袋狀的鏈布基上,基質則固定在金屬龍骨上與建筑墻體連接,植物通過微管滴灌吸取植物生長所需的水分、營養液和氧氣。其優點是占據空間比較小卻能夠提供大面積垂直綠化景觀。
2.3.2 水培式墻體綠化 水培式也稱無土栽培,植物根系通常種植在填充有泡沫、海綿等疏松多孔、蓄水能力強的材料的溝槽或者管道中,流動的水分給植物提供生長所需的水分、營養和氧氣。枝葉展幵生長在外面,生長時郁郁蔥蔥,形成獨特的生物墻。
2.3.3 種植毯式墻體綠化 種植毯墻體綠化是由工廠生產的塊狀綠毬,直接通過強力膠或防水鋼釘鋪貼到與墻體連接的種植基上的綠化方式。世博會印度館即采用這種方法。能夠商品化生產,成本較低。
3 墻體綠化植物的選擇
墻體綠化中,爬墻虎(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山蕎麥(Polygonum aubertii)、凌霄(Campsis grandiflora)、五葉地錦(Parthenocissus quinquefolia (L.)Planch)、常春藤(Hedera L.)、紫藤(Wisteria sinensis (Sims) Sweet)、薜荔(Ficus pumila L.)、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 (Turcz.) Hand.-Mazz)、蔓九節(Psychotria serpens L.)[10-13]應用的較多。朝向不同植物種類不同,建筑立面朝東、西、北朝向適合種植常春藤、金銀花(Lonicera japonica)、薜荔、扶芳藤、三葉地錦(Parthenocissus semicordata (Wall.ex Roxb.) Planch.)、絡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14-15]等植物,因為朝東西向的陽光較充足種植常綠植物可為建筑遮陰,而朝北的陽光較少種植常綠植物在冬季可為建筑保溫;朝南適合種植爬山虎、凌霄、葡萄(Vitis vinifera)、薔薇等落葉藤本植物,這樣有利于南向墻面可在冬季吸收較多的太陽福射熱。墻面高度不同,選擇的植物也不同,如高度在2m以上,選擇藤蔓月季(Climbing Roses)、扶芳藤、鐵線蓮(Clematis florida Thunb.)、常春藤、牽牛(Pharbitis nil(L.)Choisy)、蔦蘿(Ipomoea quamoclit)、菜豆(Radermachera sinica)、獼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等植物;如高度在 5m左右的,選擇葡萄、葫蘆(Lagenaria siceraria (Molina) Standl)、紫藤、絲瓜(Luffa cylindrica)、金銀花等植物;如高度在 5m以上,選擇爬墻虎、美國地錦(Parthenocissus quinquefolia)、美國凌霄(Campsis radicans)、山葡萄(Vitis amurensis)等植物。建筑物色彩及周邊環境色彩也是影響墻綠化的因素,黑瓦紅墻應該配置枝葉蔥綠的爬山虎、常春藤、薜荔等;白粉墻壁可選擇爬山虎,充分展示爬山虎的枯蔓游枝及色彩的變化;橙黃色的墻面選擇常綠、白花的絡石等植物加以綠化。有些攀援植物觀賞性會隨季節變化而變化,應該充分利用季相變化去合理搭配植物,充分發揮植物群體美、變化美[16]。
南北地區的植物也有一定的差異,如廣州的墻體綠化植物主要有五爪金龍(Ipomoea cairica)、山牽牛(Thunbergia grandi?ora)、金銀花、蔓馬纓丹(Lantana montevidensis)、南美蟛蜞菊(Sphagneticola trilobata)等[17];上海地區傳統攀援植物有忍冬、紫藤、爬山虎、凌霄、三葉地錦[18]等;福州室外墻體綠化植物較好的有花葉蔓長春(Vinca major var.variegata)、金葉假連翅(Duranta repens ‘Variegata)、朱蕉(Cordyline fruticosa(L.) A.Chev.)和巴西野牡丹(Tibouchina seecandra Cogn.)[19]。在北京,五葉地錦、赤匏(Thladintha dubia Bunge)應用效果較好;天津市主要為五葉地錦、爬山虎、凌霄、美國凌霄、紫藤、野薔薇(Rosa multiflora Thunb.)、藤本月季、金銀花、蛇葡萄(Elopsis sinica)、山蕎麥、蔦蘿、牽牛花、烏蘞莓(Cayratia japonica)、紅花忍冬(Leycesteriarupicosavarsyringantha (Maxim.) Zabel.)、扶芳藤、雞矢藤(Herba Paederiae)、小冠花(Coronilla varia L.)[20]等17種。隨著新形式的墻體綠化出現,越來越多的植物可以應用垂直綠化[21,22]。佛甲草(Sedumlineare thunb)[23,24]最適合在南京生長,苔蘚類、景天類的應用越來越多[25-27],虎耳草(Saxifraga stolonifera Curt.)也成為墻體綠化的新貴[28]。除此之外,農作物、蔬菜應用到了墻體綠化中[29,30],充分展現了田園風光。以上海世博會為例,墻面綠化主要采用的是紅葉石楠(Photinia serrulata)、金葉女貞(Ligustrum japonicum‘Howardii)、亮綠忍冬(Lonicera nitida‘Maigrun)、六道木(Abelia biflora Turcz.)、花葉絡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 Flame)、瓜子黃楊(Buxus sinica)、細葉針茅草、玉簪(Hosta plantaginea (Lam.)Aschers)、蕨類植物、紫鴨跖草(Setcreasea purpurea Boom.)、景天科、紅葉李(Prunus cerasifera Ehrhar f.)、草花長春花(Catharanhus roseus)、矮牽牛等(Petunia hybrida),草本植物也大量運用到了墻體綠化中[4]。
為了篩選各地的最佳墻體綠化植物,我國對各地的墻體綠化植物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查。[6,8,10-12,31-34],發現傳統的墻面綠化比例較大,藤本植物是最經濟、簡便、可行的墻體綠化方式,也是已有建筑墻面改造的方法,其中不乏經典的案例。
4 墻體綠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我國南北差異較大,南方地區普遍優于北方地區[31,35-38]的墻面綠化,新式墻體綠化比例較大,植物種類多,景觀優美,而北方由于地區所限,植物單一,傳統墻體綠化比例較大。雖然深圳市是我國較早開展垂直綠化的城市之一,但在墻面綠化新技術的研究、應用方面明顯落后于國外及國內其他發達城市[39]。
雖然我國現在也在積極研究新式墻體綠化,但是基本上在植物的種類的研究階段,應用的實例不多,而且成本比較高,在1 000元/m2左右,加上利潤和維護成本,可能還要翻番,高昂的建設和維護成本阻礙了該技術的推廣應用[4]。由于起步較晚,基質、植物種類、設計類型還處于初級階段,應用較少,墻體綠化難以維護,穩定性、持久性差。我國的很多建筑都是在建成后在進行綠化設計,易造成各種先天不足或重復建設,浪費人力、物力。
鑒于此,今后應加大投入,積極開展墻面綠化技術研究,把墻面綠化列入建筑設計中,并給予各種補貼,并加強與發達國家的各國交流,將成熟的技術體系引入到中國。
參考文獻
[1]何健聰,張太平,李躍林,等.我國城市垂直綠化現狀與垂直綠化新技術[J].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2003(6):289-291.
[2]付俊慧.北京墻面綠化新模式初探[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11:10.
[3]肖寒.城市空間立體綠化的模式和未來的發展[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12:1-10.
[4]黃東光,劉春光,魏國峰,等.墻面綠化技術及其發展趨勢-上海世博會的啟發[J].中國園林,2011,(2):63-67.
[5]周鵬.超高層建筑墻面綠化技術應用初探——以成都市大鼎世紀廣場二號樓為例[D].雅安:四川農業大學,2013:65.
[6]譚瑩瑩,常江.安康中心城區垂直綠化藤蔓植物調查研究[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1(11):58-60.
[7]江帆.南京攀援植物的應用及其生態效益的研究[D].南京:南京林業大學,2013:51-52.
[8]周玉潔,唐光大,李劍.新式墻面綠化在廣州和深圳的應用研究[C]//2015年廣東省研究生學術論壇.32-36.
[9]馬大慶,蘆建國.武漢地區新型墻面綠化現狀調查[J].現代園林,2013,10(3):22-27.
[10]吳玲,楊金雨露,謝園園,等.上海垂直綠墻植物材料的調查[J].西北林學院學報 2014,29(2):252-256.
[11]韓素菊,雷平,龍艷萍.綿陽主城區垂直綠化調查分析[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4,33(5):56-60.
[12]江帆.南京攀援植物的應用及其生態效益的研究[D].南京:南京林業大學,2013:51-52.
[13]夏漢平,蔡錫安,彭彩霞.5種爬藤植物垂直綠化的效果比較[J].草業學報,2007,16(3):93-100.
[14]李海.北方城市垂直綠化的藤本植物品種特性與應用研究[J].北京農業,2015(12):86-87.
[15]郭甜.北方城市貼墻綠化方式初探[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13:57.
[16]黃君,陸敏琦.生態綠墻的選材與營建園林[J].園林,2010(6):52-55.
[17]楊雪.廣州地區 10 種用于垂直綠化的植物綠化效果比較及種植基質篩選[J].廣東園林,2015(5):36-40.
[18]吳玲,楊金雨露,謝園園,等.上海垂直綠墻植物材料的調查[J].西北林學院學報 2014,29(2):252-256.
[19]徐江字.福州市墻面綠化植物的選擇和適應性研究[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6:97.
[20]李寶辰.天津市垂直綠化植物種類選擇及其應用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11:47.
[21]劉燕新,方文,馬立輝,等.重慶市景天科植物資源調查及其垂直綠化優勢[J].林業調查規劃,2013,38(6):124-128.
[22]陸筱欣.景天科植物在園林中的應用研究[D].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4:29-30.
[23]陳祥,張曉艷.佛甲草墻面綠化的降溫增濕效應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8,36(28):12163-12164,12173.
[24]尹萬云,金仁才,劉守誠,等.垂直綠化植物適應性研究及綠化模塊設計[J].工業建筑,2015(增刊):33-37.
[25]汪先軍,夏喬莉,于晶.基于葉綠素熒光和形態指標比較5種側蒴蘚類繁殖和生長能力[J].浙江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2014,40(5):473-481.
[26]夏喬莉.應用苔蘚植物進行立體綠化的技術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9.
[27]丁華嬌,馮玉.苔蘚植物的園林應用[J].浙江林業,2013(8):34-35.
[28]許紅娟,陳之林.虎耳草在園林垂直綠化中應用初探[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5(10):126-128.
[29]王媚.蔬菜品種在墻體綠化中的應用[J].中國園藝文摘,2016(1):95-96.
[30]莊春夏,張建華.城市中的田園夢——農作物與墻體綠化[J].上海商業,2013(6):32-35.
[31]韓素菊,雷平,龍艷萍.綿陽主城區垂直綠化調查分析[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4,33(5):56-60.
[32]李寶辰.天津市垂直綠化植物種類選擇及其應用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11:47.
[33]蘇婕.西安市垂直綠化植物的選擇[J].現代園藝,2013(6):108.
[34]袁宏斌.垂直綠化在雁門關外最宜居城市建設中的應用[J].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2015,38(5):65-67.
[35]姚俊紅.西安地區建筑垂直綠化現狀調查[J].低溫建筑技術,2012(12):128-129.
[36]李洪波,武敬巖.淺析沈陽市的立體綠化[J].建筑與預算,2013(3):17-18.
[37]羅嬋娟.三明市區垂直綠化及景觀建設研究[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4:24.
[38]王智芳,張桂珂,夏蕊蕊.新鄉市垂直綠化的現狀及問題研究[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4,42(1):27-32.
[39]尚全明.深圳地區垂直綠化現狀及植物墻技術發展探析[J].中國園藝文摘,2012(7):43-51.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