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佳+林昭宇+吳擢城+周銘山+俞琳
摘 要:該文對杉木林、馬尾松林、闊葉樹林、竹林、杉松混交林、松闊混交林、經濟林7種林分在冬季鳥類生存活動的影響進行了比較研究,分析不同林分在吸引鳥類上的差異。結果表明:在鳥類數量上,松闊混交林、闊葉樹林、馬尾松林、杉松混交林與經濟林、竹林、杉木林存在極顯著差異,松闊混交林與馬尾松林、杉松混交林存在顯著差異,其他林分類型間差異不明顯;在鳥類種類上,松闊混交林、馬尾松林、杉松混交林、闊葉樹林、杉木林與經濟林、竹林存在極顯著差異,松闊混交林與杉木林差異極顯著,馬尾松林與杉木林差異顯著,其他林分間差異不顯著。
關鍵詞:林分;鳥類;生存活動;影響
中圖分類號 Q95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06-0153-02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條件,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保護生物多樣性和野生動物棲息地,受到了全社會的共同關注。尤溪縣現有森林面積25萬hm2,占全縣林地面積的89.2%,它是鳥類生存活動的重要棲息地。杉木、松木、闊葉樹、竹林及其混交林在森林中占有重要的比例,面積為91.9%,不同林分林木的個體,樹冠的大小、樹枝形狀在鳥類隱蔽性、活動空間等方面有較大的差別[1]。本文根據尤溪縣冬季野生動物調查資料,分析7種林分對鳥類生存活動空間的影響,研究林分與鳥類的關系,有助于了解不同林分生境對鳥類的影響,還能為鳥類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提供科學依據[2],同時對森林資源的培育和保護以及鳥類資源評價和有效保護也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1 調查區概況
尤溪地處福建省中部,東、南部為戴云山系,西、北部為玳瑁山系;地理坐標介于北緯25.8°~26.4°,東經117.8°~118.6°之間,東西最寬88km,南北長72km;土地面積3 463km2。尤溪縣現有森林面積25.8萬hm2,森林覆蓋率74.5%,林地綠化率91.3%,杉木、松木、闊葉樹、竹林及其混交林的面積23萬公頃,占森林資源面積的比例 91.9%。該縣氣候為中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夏季暖熱,冬季溫涼,春夏多雨。地貌類型復雜,相對高差懸殊。全縣年均溫為15.8~19.6℃,1月均溫為8.9℃,年降水量在1 400~1 800mm,常年相對濕度在83%左右。
2 調查方法
鳥類冬季調查根據林業部編制的“全國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與監測技術規程”進行。調查方法按5km×5km共布設159個調查網格,在每個網格內從西南點至東北點沿對角線方向預設一條樣帶,逐格進行調查。記錄調查樣帶兩側(包括上空)的林分見到或聽到鳥類的物種、數量和發現鳥類距調查樣帶中心線的垂距以及鳥類發現地點的生境(包括小生境)情況。用全球定位GPS測定樣帶各觀察點的經緯度、海拔、距離等。每條樣帶實際步行調查長度超過7km[3]。野外調查時間為2006年12月至2007年1月,每天調查時間為07:00—17:00,調查范圍為尤溪縣全境,調查里程1 227.7km。
根據地形、森林植被現狀的差異、土地利用情況以及鳥類生活習性,將調查區域的鳥類群落生境分為杉木林、馬尾松林、闊葉樹林、竹林、杉松混交林、松闊混交林、經濟林7種林分類型進行處理[4],以分析冬季鳥類的影響。每種林分選擇同一生境類型4個樣帶的數據進行統計分類。
3 結果與分析
3.1 不同林分對鳥類數量的影響 7種林分在不同樣帶的鳥類調查平均數量如下:杉木林116只、馬尾松林190.75只、闊葉樹林215.75只、竹林108.5只、杉松混交林189.25只、松闊混交林225.25只、經濟林94只,林分總平均值為162.8只。通過對鳥類數量的方差分析結果表明:F=28.533>F(0.01)=4.05,杉木林、馬尾松林、闊葉樹林、竹林、杉松混交林、松闊混交林、經濟林林分類型間對鳥類數量存在著極顯著差異,說明這些林分生境對鳥類的數量分布有深刻影響。進一步用LSD法進行多重分析比較,可知松闊混交林、闊葉樹林、馬尾松林、杉松混交林與經濟林、竹林、杉木林存在著極顯著差異,松闊混交林與馬尾松林、杉松混交林存在顯著差異,其他林分間無顯著差異[5]。7種林分類型中,松闊混交林均值最高,平均每個樣帶觀察到的鳥類數量225.25只,闊葉樹林均值次之,平均每個樣帶觀察到的鳥類數量215.75只,經濟林均值最低,平均每個樣帶觀察到的鳥類數量94只。在5種純林中以闊葉樹林均值最高,馬尾松林均值次之,經濟林均值最低。在混交林中以松闊混交林均值最高,杉松混交林均值次之。這種差異可能是因為松闊混交林、闊葉樹林、馬尾松林、杉松混交林林下植被豐富,生物種類繁多,植被茂盛,棲息環境結構復雜,食物來源豐富,為鳥類提供理想的取食和安全隱蔽的棲息場所[3,6]。經濟林、竹林由于常年經營管理,人工墾復撫育,林下植被稀少,成為結構單一的純林,再加上經濟林樹冠矮小和竹林堅硬的竹桿、纖細挺直的分枝,不利于多數鳥類棲息活動,杉木林林分密度高,樹冠精密,葉片堅硬而尖端刺狀,也限制了鳥類的生存活動[3]。
3.2 不同林分對鳥類種類的影響 7種林分在不同樣帶的種類調查統計平均值,杉木林18.25種、馬尾松林23.25種、闊葉樹林21.25種、竹林13.5種、杉松混交林22.25種、松闊混交林24.5種、經濟林11.5種,總平均為19.2種。方差分析結果表明,F=13.595>F(0.01)=4.05,鳥類種類數在不同林分類型間存在著極顯著差異,說明這些林分生境鳥類的種類分布有深刻影響。進一步用LSD法進行多重分析比較,可知松闊混交林、馬尾松林、杉松混交林、闊葉樹林、杉木林與經濟林、竹林存在著極顯著差異,松闊混交林與杉木林差異極顯著,馬尾松林與杉木林差異顯著,其他林分間無顯著差異[5]。7種林分類型中,松闊混交林均值最高,平均每個樣帶觀察到的鳥類種類24.5種,馬尾松林均值次之,平均每個樣帶觀察到的鳥類種類23.25種,竹林、經濟林均值最低,平均每個樣帶觀察到的鳥類種類分別為13.5和11.5種。在5種純林中以馬尾松林均值最高,闊葉林均值次之,經濟林均值最低。在混交林中以松闊混交林均值最高,杉松混交林均值次之。這種差異可能是因為目前調查區的林分以人工林為主,而又以馬尾松林、杉木林、闊葉樹林及其混交林為多,馬尾松林、杉木林人工保護較好,成林較多,樹冠較大,植被茂密,同時,馬尾松林擁有豐富的灌木層物種,這使得其林下層具有比闊葉樹更為豐富的食物資源,從而能夠支持更多種類的鳥類資源[7];而經濟林和竹林主要是樹冠較小,在樹枝形狀和隱蔽性方面與其他林分相比差別較大,植被稀疏,種子、果實與蟲類較少,不能為鳥類提供充足的食物及隱蔽場所,且人為干擾大等特點,在吸引鳥類方面沒有優勢。
4 小結與討論
本文通過對杉木林、馬尾松林、闊葉樹林、竹林、杉松混交林、松闊混交林、經濟林7種林分在冬季鳥類生存活動的影響進行比較研究,分析不同林分在吸引鳥類上的差異。結果表明:在鳥類數量上,松闊混交林、闊葉樹林、馬尾松林、杉松混交林與經濟林、竹林、杉木林存在極顯著差異,松闊混交林與馬尾松林、杉松混交林存在顯著差異,其他林分類型間無顯著差異;在鳥類種類上,松闊混交林、馬尾松林、杉松混交林、闊葉樹林、杉木林與經濟林、竹林存在極顯著差異,松闊混交林與杉木林差異極顯著,馬尾松林與杉木林差異顯著,其他林分之間無顯著差異。
本文僅對尤溪冬季鳥類生存活動進行了分析,而對其他季節和地區的鳥類生存活動影響有待于進一步觀察和研究。今后保護鳥類棲息環境,改造單一的林分植被,使其形成復雜的環境,特別是以闊葉樹和馬尾松為主的混交林,以適應多種多樣的鳥類生存繁衍,是人類共同的責任。
參考文獻
[1]胡永佳.竹林在招引鳥類活動中的作用[J].世界竹藤通訊,2011(2):29-30.
[2]楊勝,陳黨生,陳虹合等.沱江內江段夏季鳥類資源調查[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0(8):56-59.
[3]林向東.沙縣西北部山林區冬季鳥類資源狀況調查[J].林業科技開發,2003(17)83-85.
[4]林鵬.福建植被[M].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153-169.
[5]洪偉.林業試驗設計技術與方法[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15-64,343-352.
[6]謝少和.福建交石自然保護區冬季鳥類多樣性分析[J].福建林業科技,2000,27(3):46-51.
[7]蔣科毅,于明堅,李必成.馬尾松人工林更新前后鳥類群落結構分析[J].林業科學研究,2008(5):30-35.
(責編:張宏民)